万里茶道主要茶品?

山里向茶 2023-01-21 03:03 编辑:admin 180阅读

万里茶道主要茶品?

红茶、砖茶、黑茶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中国茶叶分为六大茶类,红茶和黑茶属于发酵类茶,而砖茶是在茶叶分类基础上的一种压制工艺。红茶和黑茶都可以做成砖茶,比如万里茶道上湖北的老青砖是属于黑茶制成,而米砖茶则是用红茶制成。把茶叶做成砖茶是便于保存和运输的需要。而茶叶出口的主体是红茶和黑茶。红茶也可以不压制为砖茶出口,

万里茶道是是古代中国、蒙古、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

河西之旅,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美景,还有悲哀

三个人,从成都一路向北去河西走廊,经典的甘青线,短暂停留于广元,然后是天水、兰州、武威、张掖,一直行进于两座连绵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中,感觉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山顶积雪,这时候才能真切体会到河西走廊这个词的准确。当年的商旅就是由中原西去陇西,沿着这条走廊,一路跋涉,一路朝圣,开启了华夏文明的辉煌。

回忆里的人,不去再见,回忆会消失。

曾经讲过的美景,不去回忆,会怎样?

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的我,见惯了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关于西北的印象,最早来源于中学课本,无尽的沙漠,绿洲,无人区,盐湖,沼泽,湿地,草原,雪山,戈壁,无边的湖泊……

烈日,晴空,蓝天,白云,酷热,炙烤,狂风,沙尘,旋风,寒冷,沙暴……

英雄美人,琵琶胡笳,驼铃商队,金戈铁马,废弃的城池,随风摇摆的旗帜,戈壁的骆驼草、黑石山、小沙丘,绿草地……

凉州,张掖,威武、甘州、肃州、瓜州、沙洲、茶卡、青海湖……

大西北向我呈现了完全不一样的魅力和悲壮。

在这里,我知道了什么叫做“ 天下第一雄关 ”;

在这里,我知道了原来人类生命的禁区也可以如此壮丽;

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到天上彩虹印在地上的独特风景;

在这里,凄凉的荒漠戈壁不是全部,你也可以领略到如同江南的塞外风光,焉支山下,金色的油菜花,广袤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还有水草丰美的居延海;

还有领略生命延长线的美丽;

在这里,简牍、彩陶、壁画、岩画、雕塑、古城遗址,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就是一条灿烂夺目的“文化长廊”。

喜马拉雅山 的造山运动,祁连山大幅度隆升,大量 新生代 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被走廊接受。

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终年积雪,在春暖花开之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成的溪流,滋润哺育了整个河西走廊。

祁连山涵吐的近千条大小河流,在山前形成了富饶的绿洲和大片草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成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食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

【“终岁雨泽颇少雷亦稀闻,惟赖南山融雪回合诸泉流入大河分筑渠坝,引灌地亩,农人亦不以无雨为忧”。】

张掖、临泽、高台之间及酒泉一带,由于黑河河水的哺育,形成大面积绿洲,有 “金张掖、银武威” 之称。 张掖山丹马场 就是众多绿洲中的一个,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天堂。中游绿洲和党河下游的敦煌绿洲,则由疏勒河水系哺育,成为农耕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的河西走廊,尽管降水很少,但发展农业的其它气候条件仍非常优越。云量稀少,日照时间长,气温昼夜变化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物质积累,特别适于瓜果 糖份 的积累。另一方面,冲积平原土质较细,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力高,发展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让河西走廊成为 历史 上 名符其实 的“ 西北粮仓 ”。

秦朝之前,河西地区由北羌、马羌、西戎交替统治,西周时中国分为九州,河西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草原枭雄 冒顿单于 大败月氏,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整个河西纳入被西汉版图。

盛唐之前的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辟,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得 历史 上的河西走廊拥有比肩江南的繁荣。

东起武夷山的万里茶道,过太原、晋中,长安后进入河西走廊而后穿过新疆穿越俄国、中东直至地中海,东起苏州、杭州的万里丝绸之路过长安到天水、兰州入河西走廊穿过新疆穿越中东直至地中海沿岸。

徽商、晋商、回商、江浙商人在这里相聚,成群结队来自西域的胡商,他们带着香料、手工艺品、地毯等内地不常见到的货品在这里买卖。之后又采购当地的丝绸、茶叶、土特产,销往广阔的西亚和欧洲各地。

除了茶叶、丝绸和瓷器,还有漆器、铁器、竹子等商品以及汉族高度发达的纸张、印刷和火药文、药材、皮革、香料、珠宝、宝石等都要经过河西走廊转卖兑换,而后才入长安和西入中东。那时的河西走廊各国商旅纵横,经济盛极一时。

作为佛教进入中原的通道,河西走廊同样孕育出了灿烂多彩的佛教文化,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瓜州榆林窟,敦煌莫高窟……

历史 上的河西走廊,描绘了一幅万花筒般的宏伟画面,许多民族共同生活,衍生出了更具复杂性的多元化文化状态的文明。

如果这宇宙有最完美的空间,一定是黑暗和空白。

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沟通了中原和亚洲腹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经此产生了交集。但狭窄的地域决定了河西走廊本身只能是管道,战略地位远大于其自身的发展,战争永远都是这个咽喉的主题。

河西走廊见证了 历史 上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的厮杀,乡愁和别理,战争与和平在此处交替。

汉匈百年战争

早在千年前,为阻挡了游牧民族向东发展的脚步,周王室就认识到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此设立了雍州,将其纳入中原王朝的管辖。

回归统一的匈奴人不断蚕食月氏的地盘,月氏被迫西迁,匈奴人控制了河西走廊,成为东出中原的重要通道。为了防范匈奴人的入侵,始皇帝修建了闻名古今的万里长城并派蒙恬北却匈奴。

秦朝覆灭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在领袖冒顿单于统率下,四面出击,重新控制了中国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文景之治”让汉王朝有了与匈奴对抗的经济基础,到汉武帝继位,以其巨人的手臂,揭开了对匈奴大规模战争的帷幕。河南,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的全面胜利。

浑邪王被迫降汉。汉武帝增设河西四郡,西汉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扫清了障碍,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至唐代中期之前,虽期间出现短暂的分裂时期,但河西走廊始终被中原统治者牢牢掌握。

吐蕃的卷土重来

这一现状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被改变。在叛军的凌厉攻势下,唐王朝不得不抽调河西、陇右等地的兵力,派往前线平叛,造成西北兵力空虚。

吐蕃席卷祁连,陇右、河西相继陷落,安西、北庭与唐朝断绝联系,河西走廊被吐蕃统治,丝绸之路被迫中断。

回鹘西迁,党项称霸

吐蕃分裂内战,回鹘汗国很快就击败了盘踞在这一地区的吐蕃势力,成为主导者,

其后,雄起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战胜了盘踞甘肃的回鹘人,继而攻陷瓜、沙二州,称霸河西。并建立了西夏王朝。

至此之后的数百年,中原王朝失去对河西的控制,直至明清。

莫高窟之殇

敦煌,中国的佛教圣地,佛教宝藏的创作一直持续到了17个世纪,其间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 社会 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被完成。由于 历史 原因,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年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敦煌淹没在 历史 长河中。

【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王道士墓志》

两百年之后,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

斯坦因的首盗

1907年6月上旬的深夜,在中国甘肃敦煌地区的沙漠里,出现一队匆匆忙忙赶路的驼队,正拖着一个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驼队拖走的是足足有29箱珍藏在中国敦煌莫高窟,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的上万卷经卷文书,绘画和各种文物。这些外国探险家用极少的钱财,让王道士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的买给了他们。

接踵而至的西方窃贼

至此之后的将近二十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时代之殇能否归咎于一人?

“文明人”斯坦因的到来,莫高窟的灾难开始了……

毫无疑问,王道士对敦煌文物甚至对中国文化都是有罪的。但时代之殇能否归咎于一人?

错的是他,但这是时代之殇,不应该由他一个人承担。

王道士与藏经洞频遭“冷遇”,另一边却有人视莫高窟为宝地,不远万里而来。

当敦煌卷子流散于国外,自然是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心。但当朝官员几乎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擅自将经卷文书运到家中,将许多的精品据为己有。

而讽刺的是,流散于国外的敦煌卷子都是由国家级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并得到妥善的保护,无一损坏现象。

“身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以见到的中国平民。”这是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描写的王道士的形象。

荒凉苦寒之地的敦煌,莫高窟逐渐衰败,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僧人离去,但是,瘦小的王道士却留下来了,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政府也没有给他一分钱。

【他将全部的心智都投入到这个已经倾颓的庙宇的修复工程中,力图使它恢复他心目中这个大殿的辉煌……他将全部募捐所得全都用在了修缮庙宇之上,个人从未花费过这里面的一分一银。】 《西域考古图记》

​​辛勤地清理流沙;清理长期被落沙封堵的洞窟;率领僧众四处奔走,苦口劝募,寻求布施;将化缘得来的钱财尽其所能,抢救修复坍塌的洞窟和塑像。

无意间发现的藏经洞,让王道士惊讶万分,但同样不知所措。但他做了他说能做的一切,两番上报未果,他开始选择上访,甚至斗胆给清宫的老佛爷写了秘报信,但这些都阴差阳错的失败了。

王道士做了他能做的一切,

也许,余秋雨欠王道士一个道歉。

沙漠奇观月牙泉的真相

如果莫高窟之殇是特定 历史 的过错, 那么月牙泉的奇迹则是河西走廊的挽歌。

鸣沙山与月牙泉相依相恋千年不枯,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不幸的是, 月牙泉里的自然泉水,其实早就干涸。

如今,月牙泉里的泉水,是通过地下管道定期把其他水源灌入进来的。

月牙泉数千年长期不干的基本保证是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然而,当地过度的垦荒造田和抽水灌溉,以至于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生态渐趋恶化,林木死亡,绿洲萎缩,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出现断流,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

为了挽救月牙泉,党河水库的回灌、给月牙泉“输液”以及实施“三禁”政策被实施。

在以每年耗费上亿元,每天输水将近一万立方米的代价为月牙泉“续命”。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水问题,“沙进人退”趋势如不得到遏制,绿洲失守,敦煌将重蹈楼兰的覆辙。

可能,罗布泊的命运正等着月牙泉。

河西走廊的美景让我们欣喜若狂,但我们在一味强调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和战略价值时,往往忽略一些最基本的东西,

受到西夏崛起的影响,陆上丝绸之路被割断,海洋丝绸之路兴起。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政治重心不断地东移南迁,西北地区城市在中国城市版图中的地位逐年下滑,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千年, 河西走廊的衰落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

如果说,河西走廊的繁华归功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那么它的衰败也可以归结于此。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河西走廊许多地段深入到阿拉善高原中部,虽然土地面积辽阔,但不适宜利用的山地和寒漠等占大部分,风力和干燥剥蚀作用,让走廊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

也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成就了其比肩江南的繁华,随着移民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农业活动的加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沙生植物枯萎,物种减少,沙尘暴肆虐。

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河西走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从来都没有远离,让这里饱受战争的袭扰,当经济与文明交流的路线被掐断,闭塞的交通,失去了外来经济活力的河西走廊,紧靠自身的有限空间来维持发展,衰败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车辆在沙漠中穿行,看山峦沙漠,与落日的彼此交融相拥。路边偶现破旧的工厂,倒塌的场矿。废弃的加油站里,物品杂乱锈迹斑斑,动物尸体骨架散落在墙角,站在这一片漫无边际的戈壁滩上,皮肤被晒得灼痛,身体却被风吹的冷冷发抖。

望不到尽头的路给人以希望,又给人以绝望。景深数百公里的世界完整展现在眼前,单调,荒寂,自成一体,没有文明的痕迹,任何人类的痕迹,这可能才是河西本来的面貌。

贫困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是现在河西走廊绕不开的问题,我们衷心期望这一片 历史 上的富饶美丽之地,依托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能够逐步恢复昔日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