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文化的介绍
茶艺与茶道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我国历史有很久远的茶文化,为什么到现在茶文化衰落了?
相信在我们国家,喝茶的人不在少数,也有人非常偏爱喝茶,买成套的茶具,买爱喝的茶叶,有人爱喝绿茶,也有人爱喝红茶,茶在我国的历史非常久远,也非常受欢迎,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我国的茶文化。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在中国已经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起源于神农时期,而且延绵至今长久不衰,并且已经传遍了全球。茶文化其实也包括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德、茶画等等。
其实所谓的茶文化,并不是像大多数人看来的那样,饮茶不只是为了消食、解渴、提神。随便的冲,泡,煮;在饮茶中也不是随便的容器来形容这种文化;在这种一气饮下,是体会不出所谓的茶文化。曾经一位日本先生公然宣称:“日本饮茶讲精神,中国人饮茶是功利主义的”。虽然这位朋友对中华文化认识很浅薄,但是中国人自己都忘掉了本国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又如何苛求外国人?!这个茶文化问题,作为我们科学研究来对待时,我们就应该用严谨的态度慎重对待。
只能说现在的茶文化太随便,越来越简化。饮茶有道,艺茶有术。祖先是最讲究精神的,尤其是中国茶文化中融入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髓,巧妙的将物质形式与意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在一起,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确实让国内外叹为观止。现在我们重新研究茶文化,就是把这最这古老的文化传统发掘出来,科学的论证去的阐释和概括。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的。
在中国传统中,物质生活中早已经渗透了文化精神。但是,茶文化如此完整而又深沉的内容与形式,不多了,这是一笔文化财富,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茶文化不只是所谓茶艺、茶技法,它包括整个饮茶过程的美学意境。在品茶的艺术中包括了选茗、蓄水、备具、烹煮、品饮,等含着艺术精神的过程。茶有分地域和时间,清明前茶、名山之茶。茶有早晚之分、上等下等、嫩老之分。一芽为“莲蕊”,二芽称“旗枪”,三芽叫“雀舌”。
茶在中国已经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起源于神农时期,而且延绵至今长久不衰,并且已经传遍了全球。茶文化其实也包括茶道、茶精神、茶书、茶具、茶德、茶画等等。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在中国传统中,物质生活中早已经渗透了文化精神。但是,茶文化如此完整而又深沉的内容与形式,不多了,这是一笔文化财富,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
我觉得主要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忙碌了,能够静下心来真正去品茶的人越来越少,没人去传承,茶文化自然而然就衰落了
内容涉及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当时的饮茶风尚、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宋朝时茶文化再度盛行。茶叶种植区域扩大,茶叶产量增加,城中饮茶蔚然成风,同时,出现了很多茶文化相关著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东京汴河两岸茶坊生意的繁荣景象等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似乎仅仅止步于现有文化,并没有深入地传承和发扬本国文化。据世界银行2014年的统计,中国年人均茶消费不足500克,远低于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