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竞标流程(茶叶采购单)

山里向茶 2022-11-17 14:32 编辑:admin 199阅读

1. 茶叶竞标流程

绿色食品茶(简称绿标茶)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并使用专用标志的茶叶。

1998年启用“绿色食品”标志的。

“SC”标志是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编号由SC(“生产”的汉语拼音字母缩写)和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它的意义就相当于食品的“身份证”。

SC编码实行一企一证,一经确定便不会再改变,每一位号码也都包含着对应的信息,能够实现溯源,更便于管理。

有机茶是一种完全没有污染的茶叶,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等,它强调加强自然生命的良性循环和生物多样性。

2. 茶叶采购单

茶叶进货需要的手续比较简单,包括采购方和供货单位的相关手续。

采购方需要有茶叶经营的许可证,主要是工商营业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供货方需要有茶叶生产,销售许可证,茶叶是食品,所以必须有生产加工许可证,另外也得有销售许可证,确保其品质和安全。另外供货还应该出具质保书,以防质量卫生安全出现问题而发生无法解决。

3. 茶叶竞标书

1.贸易:是指商品的交换或买卖活动。

2.茶叶贸易:是指以茶叶为商品进行交换或买卖活动的总称。

3.市场营销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综合社会、 心理行为、 人文学科的一个]综合学科。 其以市场观念为中心,一切工作以消费者的要求作为出发点。

4.毛茶标准样:是收购或验收初制茶时, 对样审评其外形、 内质, 以确定等级和价格的实物依据。

5.拍卖(Aucrion)是指由拍卖者(Auctioneer) 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 由拍卖人以公开叫价竟购的方法,把茶叶出售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比较古老的贸易方式。

6.市场:不仅指交易的地方或场所, 而且指交易的活动。

7.市场营销:指围绕市场展开的一整套企业活动过程,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 企业目标, 而把适销对路的商品或劳务, 通过交易手段从生产者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企业活动的总称。

8.信息: 是一种能创造价值和能交换的知识, 它与资本及劳动构成生产的三要素。信息与知识已成为影响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经济的决定因素。

9. 交易磋商:是指买卖某项商品就交易的各项茶叶条件进行协商的过程。 其熟悉客户、市场和商品的情况, 做到灵活运用, 融会贯通,是搞好交易磋商的前提。

10.投标: 是指投标者根据招标者标条件所列商品, 在规定期间内邀发盘, 以期间标达到交易的一种贸易方式。

11.包销: 是指卖方在特定的地区和一定期限内, 给予国外客户独家或几家联合销售指定商品的权利。

12.定销: 是指对某类商品不宜采用独家经营的包销方式。 其与包销不同点是定销客户无“独家专营权”。

13.代理: 指由我进口公司给国外客户, 在特定地区和一定期限内,享有代销指定商品的权利。 双方属于一一种委托和被委托的代销关系。

14.国际贸易术语: 指的是国际(茶叶) 贸易中, 买卖双方以卖方履行义货义务的地点为买卖双方之间划分彼此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标准, 所以又称为交货条件(Delivery terms )

15.寄售:是一种委托代销的交易方式。

16.展卖: 指利用展览会和博览会形式展卖商品。

17.促销:指企业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传递商品或劳务信息, 使消费者了解企业的特色和产品的存在、 性能、 特征, 引起购买动机,促进商品销售的--系列活动的简称。

18.目标市场: 企业根据其营销能力和商品适应对象而确定争取的或已经占领了的市场(亚市场)。

19.市场营销:指围绕市场展开的一整套企业活动过程,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目标,而把适销对路的商品或劳务,通过交易手段从生产者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企业活动的总称。

20.票据:是现代国际货款支付的主要工具,在茶叶贸易货款收付中主要使用汇票。

21.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要求受票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其指定的受款人的书面命令。

4. 茶叶投标文件

合法茶叶交易是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的一种,为生厂商和销售商买卖提供了网上交易、行情分析,通过实现商品的订单、竞买、竞卖、招标、撮合、挂牌等多种交易处理等功能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现货中远期交易一般以六个月内的标准化电子交易合同为交易标的,交易商采用保证金、多对多集中撮合动态定价的交易方式,

5. 茶叶竞标流程及标准

意思招待招呼他人所喝的茶水。

“招”的基本含义为打手势叫人来,如招唤、招呼;引申含义为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如招集、招收;应接,如招待宾客;引来,如招惹、招引,在日常用法中,“招”多用作动词,比如招标、招兵。

“茶”的基本含义为常绿灌木,叶长椭圆形,有锯齿,经加工制为饮料,就是茶叶;秋末开花,白色;种子可榨油;木质致密,供雕刻用,如茶树、茶农;引申含义为特指“茶叶”,如绿茶、红茶;用茶叶沏成的饮料,如茶水、茶饭。在日常使用中,“茶”也常做名词,表示茶叶市场,如茶市。

6. 政府采购茶叶招投标要什么程序

  茶叶招标采购投标的企业必须具有下列资质证照:

  (1)营业执照(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食品经营许可证;

  (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4)参与招标品种的绿色食品证书或有机食品证书;

  (5)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6)行贿犯罪查询结果(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打印件)。

   2、应当具有下列资质证照:

  (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7. 茶叶招投标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管及生产许可证申办程序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监管及生产许可证申办程序

瓶(桶)装饮用水生产目前列入食品生产的范围,其生产监管部门主要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瓶(桶)装饮用水生产单位首先要取得地方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然后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具体的申请流程大致如下:

一、许可内容

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准(新办发证)

二、许可条件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

(三)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合理的设备布局、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四)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具有与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证食品安全的培训、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等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出厂检验记录、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对生产食品有其他要求的,应当符合该要求。

三、申请材料

(一)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2份)

1.封面及注意事项;

2.申请人陈述;

3.申请人基本条件和申请生产食品情况表;

4.申请人治理结构;

5.企业(集团公司、经济联合体)组织结构图;

6.申请人生产加工场所有关情况;

7.申请人有权使用的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8.申请人有权使用的主要检测仪器、设备一览表;

9.申请人具有的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览表(除法人至少6人)

10.申请人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清单及其文本;

(二)企业相关证件(2份)

11.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已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提供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核对原件);

1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核对原件,拟设立企业可省略);

13.申请人(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代办还须提供法人委托书及法人、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核对原件);

14.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复印件(核对原件,拟设立企业可省略);

15.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复印件(核对原件,拟设立企业可省略);

(三)相关附件(2份)

16.产品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企业标准的,须提供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有效期内(自受理日期算起有效期应超过6个月)的企业标准复印件(核对原件);

17.委托检验合同(核对原件,出厂检验实施委托检验的需提供);

18.其他相关证书,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HACCP认证证书(应是国家认监委批准认可的HACCP认证机构所颁发的有效证书,企业的HACCP认证证书的认证范围中,应当包括申证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证书复印件(核对原件,拟设立企业可省略);(注:HACCP表示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

19.(1)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须提供水源评价报告、采矿许可证、取水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等跟踪相关材料复印件(核对原件);

(2)取地下水的要提供取水证复印件(核对原件);

(3)申请瓶、桶装饮用水的企业须提供灌装间的千级报告复印件(核对原件);申请饮料的企业须提供供水设备及用具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

(4)生产肉制品的企业须提供原料肉“三证”,原料肉为进口的须提交出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等复印件;

(5)生产茶叶的企业,须提供评茶员相关资质复印件(核对原件);

(6)乳制品、白酒、糖、味精、碳酸饮料、酵母等受产业政策限制的产品须提供产业政策证明复印件(核对原件);

(7)新资源食品须提供卫生部相关公告复印件;

(8)配制食醋所用醋精须提供发酵法生产的食用醋精证明材料;

20.食品生产加工场地有权使用证明材料复印件 (核对原件,详细开具说明见附件);

21.厂区与周围环境平面图;

22.生产加工各功能区间平面布局图(标尺寸、面积等主要参数,标注各生产功能场所及辅助场所名称);

23.生产设备布局图(需标示出每个车间的名称、尺寸、面积);

24.生产工艺流程图(不同标准、工艺的产品应分别提供;图中应注明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关键控制点,配料、投料工序必须设为生产关键控制点;应注明所有食品原料、辅料及食品添加剂,何工序投入何种原辅料应详细列明,应标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25.按生产设备一览表(见申请书)顺序附上生产设备、设施的发票等购置资产证明、租用证明(正规发票或供货合同、销售证明等,证明材料应注有买卖双方或租赁双方名称、设备、设施名称、金额、租赁期限等基本内容)及“企业承诺书”(说明原因并承诺相关设备的产权为企业所有,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拟设立企业不能用承诺书来代替相应的购置证明);

26.按检测设备一览表(见申请书)顺序附上检测设备设施的发票等购置资产证明或租用证明(正规发票或供货合同、销售证明等,证明材料应注有买卖双方或租赁双方名称、设备、设施名称、金额、租赁期限等基本内容),无相关资产证明的须在本页后附“企业承诺书”(说明原因并承诺相关设备的产权为企业所有,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拟设立企业不能用承诺书来代替相应的购置证明);

27.法人作为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任命书、食品质量安全负责人任命书、检验员任命书;

28.(1)企业食品质量安全负责人学历证书(大专以上)或职称证书(助理工程师以上)复印件(核对原件),和3年以上相关实际工作经验证明材料;

(2)食品检验人员学历、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食品检验机构专业培训证明材料(核对原件,高中以上学历的需取得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大专以上学历或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需持有有资质的地市级以上食品检验机构专业培训证明材料);

(3)治理结构中主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身份证复印件,上述人员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复印件(核对原件);

29.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应涵盖原辅材料采购运输及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执行标准、出厂检验、成品贮存运输、销售台账、不合格产品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接受委托加工、消费者投诉处理以及各种质量记录表格等全过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四、申请材料要求

(一)纸质申请书及其他申请材料均采用A4纸,材料内容应当真实、合法、有效。

(二)纸质资料均为一式两份(除企业质量管理文件1份),均需加盖申请人公章(已设立食品生产企业);如无公章,则需盖法人指印、法人签名;申请材料注明需提交复印件并核对原件的,应同时出示原件供核对;相关人员的身份证件、个人资质证明等复印件应由本人签名。

(三)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所有事项应由该企业的工作人员负责。

五、许可程序

(一)提交申请

申请人按每个申请食品品种向受理大厅递交相关申请材料。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地点不相同的,应当分别申请生产许可。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所提交的材料,应当真实、合法、有效。申请人应在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等材料上签字盖章。申请人委托他人提出许可申请的,委托代理人应当提交委托书以及委托代理人或者指定代表的身份证明。

(二)材料登记

受理大厅按规定对受理范围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予接收;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申请事项属于食品生产许可范围的,受理大厅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核对(包括原件核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接收申请材料,予以登记,并出具《东莞市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材料接收登记表》;申请材料不齐全、不完整、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不予接受登记。

(三)受理申请

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受理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对申请材料的齐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依照《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申请决定予以受理的,应出具《食品生产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在5日内发放《食品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需要补正申请材料的,受理部门退回申请材料,本次申请终止;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后可以重新提出申请;决定不予受理的,出具《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但需签名或盖章确认。

(四)实施核查

1.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根据申请生产食品品种类别和核查工作量,指派2至4名核查人员组成核查组,下达《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场核查通知书》,对申请的资料和生产场所进行核查(以下简称现场核查),企业应予以配合。

2.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过程中,食品生产科和核查组可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实际情况要求申请人补正相关材料。除不可抗力外,由于申请人的原因导致现场核查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实施的,按现场核查不合格处理。

3.已设立食品企业(经营范围包含申报品种的生产加工范围),核查工作和许可检验工作可同时进行。

(五)基本符合项整改情况审查

1.申请人核查项目有1个至8个项目审查结论为基本符合的,申请人应对基本符合项进行整改,整改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向市食药监局(受理大厅)提交整改完成报告,整改完成时间以申请人提交整改完成报告时间为准;受理大厅收到申请人整改完成报告后,移交食品生产科组织对申请人整改情况进行书面审核或现场核实,出具整改复查结论,填写《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

2.申请人逾期未提交整改完成报告、预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食品生产科按时限要求,如实记录,填写《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按核查不合格处理。

3.申请人对整改审查结论有异议的,可向食品生产科提出异议申请。需要核实的,由市局食品生产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形成最终整改审查结论。

(六)审核与审批

核查机构负责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的最终核查、汇总、整理后,报食品生产科;食品生产科审核申请人许可材料,报送市局领导审批。根据核查结果,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如下处理:

经现场核查,生产条件符合要求的,依法作出准予生产的决定,向申请人发出《准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并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设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书。

经现场核查,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依法作出不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向申请人发出《不予食品生产许可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在许可决定作出前,要求撤销食品生产许可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向市局提交书面申请书,经市局确认后,许可自然终止,申请人可以再次提交申请。

(七)打印、发放证书

经市局领导审批后,市局食品生产科制作获证企业名单送达受理大厅;受理大厅打印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制作证书签收表,在10日内发放证书。

(八)组织试生产

拟设立的食品生产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书后,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工商登记手续或变更手续后,方可根据生产许可检验的需要组织试产食品。

(九)生产许可检验

1.申请检验。申请人向受理大厅提交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和《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检验申请书》各1份,申请相应食品品种的食品生产许可检验。市局食品生产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许可检验抽样。

2.样品抽取。抽样人员在10日内结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10年版)及相关食品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按产品执行标准分别抽取样品,同一执行标准中有不同食品品种且使用原料、设备布局、生产工艺或者生产设备差异较大的,也应分别抽取。样品一式两份,并加贴封条,填写《食品生产许可检验抽样单》。抽样单及样品封条应有抽样人员和申请人签字,并加盖申请人印章。

3.选择检验机构。申请人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省食药监局网站公布的检验机构名单中选择作为生产许可的检验机构。

4.样品送达。封存的两份样品由申请人在7日内送达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一份用于检验,一份用于样品备份。申请人应当充分考虑样品的保质期及保存条件,确定样品送达时间。

5.样品接收。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应认真检查。对符合规定的,应当接受;对封条不完整、抽样单填写不明确、样品有破损或变质等情况的,应拒绝接收并当场告知申请人,及时通知市局食品生产科。对接收或拒收的样品,检验机构应当在抽样单上签章并做好记录。检验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已接收的样品。

6.实施检验。检验机构应当在保质期内按检验标准检验样品,并在10日内完成检验(检验项目有特殊要求以及因申请人的原因导致10日内无法完成检验的除外)。检验完成后,及时向食品生产科及申请人递送检验报告。

7.检验结果送达。生产许可检验由食品生产科负责送达检验报告及检验结果。

8.检验复检。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申请人可以在15日内向市局食品生产科提出生产许可复检申请。符合复检条件的,组织进行复检;不符合复检条件的,不予受理。

9.复检结果送达。根据复检结果,市局食品生产科送达检验报告和检验结果。复检结果作为最终检验结论。

10.全部产品检验结果不合格或者经复检结果仍不合格的,收回已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并予以注销,申请人不得生产、销售相关申报产品,擅自生产销售的,按无证生产进行查处。

(十)载明许可品种范围

市局根据检验结果,按照如下原则决定是否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中载明生产许可的品种范围。

检验结论为合格的,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载明生产许可的品种范围,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复检结论为部分食品品种不合格的,不予确定该类食品的生产许可范围,在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中不予载明,禁止出厂销售该类食品;复检结论为全部食品品种不合格的,应按照有关规定注销食品生产许可,禁止出厂销售全部品种的食品。市局食品生产科根据生产许可检验情况制作、打印食品生产许可证副页。

(十一)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及副页的送达

申请人需携带《受理决定书》原件、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领取)或者指定(委托)书及指定(委托)双方身份证复印件(指定或委托人领取)前往受理大厅,工作人员核对、收取以上材料,领取人签收后,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正、副本和副页。

(十二)已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许可工作程序

已设立企业申请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应当持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按照规定要求办理许可申请手续。已设立食品生产企业(持有已包含申请产品生产经营范围营业执照),审查工作和许可检验工作可同时进行,即现场核查时间即为现场取样时间。

(十三)获证公告

市局作出准予许可决定后,在局网站上统一公告准予生产许可的申请人信息。

六、许可时限

本程序规定的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

(一)作出受理决定期限:5日内。

(二)现场核查和食品生产许可检验期限

1. 组织完成现场核查:20日内。

2. 食品生产许可检验期限:10日内(特殊产品除外)。

(三)决定期限

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现场核查和食品生产许可检验期限不计算在内)。

(四)颁发证书期限

在市食药监局作出准予许可决定之日起10 日内,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正本、副本或副页。

七、实施主体及受理范围

东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企业。

食品生产许可的受理范围为国家实施生产许可的食品(包括涉及国家产业政策的食品)。

八、实施机关

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建设路1号

受理地点: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大厅

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

九、咨询机构

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

电话:0769-22331056、22331070

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业务受理厅

电话:0769-22102070

十、收费依据及标准

(一)现场核查审查费

收费依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收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06〕69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1〕3号)

收费标准:每家企业每一次申请一个发证产品单元收取2200元,同一家企业每次申请同类产品,每增加一个发证产品单元加收440元。

(二)产品检测费

由申请人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核定73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收费标准的通知》(国家计委、财政部〔1996〕1500号)的规定支付给检验机构。

除上述费用外,不收取公告等其它费用。

十一、资料下载

有关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表格、实施细则、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以及有关示范文本可在东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阅和下载:

(一)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准工作流程图

(二)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示范文本(糕点单元示例)

(三)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改进表

(四)生产许可检验申请书

(五)食品生产许可办理委托书

(六)生产加工场所所在地有权使用证明材料开具说明 食品生产场所使用证明(参考格式)

8. 茶叶采购投标标书范本

DB标准一般是当地或本行业内部质量控制的标准;茶企还有一套企业标准。每个企业的标准都不一样,一些企业标“特级”的茶叶,品质可能跟人们通常理解的最高等级有很大出入。还有一些私房茶,对等级的划分更是随意。所以在购买茶叶时不要盲目迷信等级,可以学习一些选购技巧。

9. 茶叶竞标流程图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如何构建出最符合农村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呢?如何使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获取最实实在在的收益呢?

且看这十二大发展模式及典型落地案例:

资源开发型

|模式解读

凭借土地、山水、田园等特色自然资源,开发增收项目,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落地案例

》开化县霞川村大石龙水电站·水能资源项目

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现有资源——大石龙水电站。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将带来巨大发展“钱力”。水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几年因机器老化故障、承包到期无人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大石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目列入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大石龙水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力可达320千瓦,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并成功并网发电。

大石龙水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入,使霞川村一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同时,霞川村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有力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农村水电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带动型

|模式解读

“主导产业+农户”,从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入手,以农户庭院经济破题,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落地案例

》承德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草莓公社项目

这个只有1260口人的小山村,几年前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的穷乡僻壤,资源亟待整合发展。以西道村草莓产业为依托、草莓元素为主题文化IP的全域、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破落的村庄一夜成名。助力当地的产业产能与人居生活焕然一新并不断迭代升级。村庄规划后的草莓公社,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

一是“八合一”融合发展独特理念,壮大乡村产业集群队伍。规划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等特色产业,实现“美丽乡村+扶贫攻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开发+农村电商+沟域经济+城乡统筹”八合一融合发展,形成河北美丽乡村建设典范。

二是“文化IP”草莓公社品牌打造,创意设计引领村庄未来。住宿、餐饮、购物业态融入打造以“草莓采摘、温泉沐浴、民宿体验”为主题的全新农旅融合品牌——草莓公社。对农户住房改造,包括农户住房外立面改造、庭院营造、室内装修设计,提供草莓主题住宿体验;在建筑及景观小品营造过程中突出草莓文化主题元素。从廊桥、路灯、舞台到卡通雕塑、产品标识、餐饮用品,融入鲜明的草莓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食住行游购娱全体验草莓之旅。

三是“借势”打造乡村振兴观摩样板,规划设计整合分散资源。充分利用当前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各类政策支持以及旅发大会的助力,依托项目区优良的山水田园环境与农业资源。规划以草莓产业为主导产业,结合皇家文化、民俗文化两大文化特色,整合“南部草莓小镇、中部草莓园、北部稻田”,打造集草莓主题观光采摘、皇家娱乐休闲方式体验、田间特色游乐活动体验为一体的“草莓产业+田园旅游+小镇” 完美融合的示范样板项目。

四是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引来资金活水。项目总投资1.3亿元,流转土地1300余亩。目前占地面积500亩暖棚及游客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正常投入运营,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自2018年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2019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3.7万人次,营业收入130万元。”

通过规划团队打造的“草莓IP”系列项目,西道村草莓种植达到1100亩,全村一半以上耕地都种植草莓,彻底改变过去种大田、靠天收的传统农业结构,提高了产业层级。仅草莓种植一项,就安置当地150余人,特别是当地妇女广泛参与其中,按年均2.5万元计算,增收375万元。同时,带动9个种植大户,以房屋入股,每年每户最低收入1.5万元,增收13.5万元;加之通过土地流转,租地打工、规模种植、四季采摘,为村集体增收近500万元,日接待能力8000人。

物业经营型

|模式解读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落地案例

》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

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里,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一”“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无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至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

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工程,按照缙云县南乡最大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心的目标定位,安排建设用地8亩,新建一个停车场、摊位、公厕、水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金128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0万元,村级自筹42万元。

经过溶江乡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2018年,历时5个月的新农贸市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200余名摊位业主入驻新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28万元。此外,通过收取集市临时摊位租金、茶叶交易场地租金、夜宵摊租金等方式,新农贸市场为洪坑桥村村集体经济输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生产服务型

|模式解读

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落地案例

》梧桐街道安乐村·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目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区域面积5.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808户,户籍人口3000余人,新居民约2.3万人。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十分普遍,大量新居民涌入村中,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管理问题,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59万元,村合作社投资71.8万元,占股20%。

项目总投资702.8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一幢8间四层楼的生产管理用房,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路长制”与“河长制”包干,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要求,实现村内自我保洁、自我管理。

自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将建好的管理用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小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万元。如今的安乐村,村居环境干净、整洁、优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村落建设型

|模式解读

以历史文化村落、中心村建设为载体,依托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优势,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落地案例

》河北承德滦平县小城子村·美丽休闲乡村项目

小城子村,坐拥京津,背靠辽蒙,属于京北黄金游线辐射带动范围。650户、2100余人口,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心村。

规划以小城子汉城历史文化、皇家御道文化、满族文化为特色,以“皇家驿栈”和“千年汉城”为主题,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乡居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宜居宜游新乡村。打造为环首都经济圈“精品皇家文化旅游示范点”,承德市“皇家御道文化开发示范点”,滦平县“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

空间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为入口广场、村民活动广场、民俗活态博物馆、乡野公园、村委会等。“线”为112国道沿线商业景观带、田园游憩带、民居体验带,“面”为在小城子汉城城址基础上建起来的整个小城子村庄以及小城子田野公园景区。功能分区为“两带四区”Y字型结构。“两带”为交通商业轴、田园游憩景观带,“四区”为入口服务区、商业休闲区、田园观光区、乡居度假区。

规划设计民俗活态博物馆,以小城子村历史、村民生产生活、满族风情为主题元素进行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图片配文字解说、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门票等营收。

规划设计主题民宿,利用小城子空置民居,分满族、皇家不同风格,打造高中低端民宿、客栈,发展小城子旅游接待,带动百姓就业或销售农特产品,从而实现旅游扶贫和村民致富。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让村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通过流转土地,推进集约化经营,全村共计流转土地1500亩,主要流转给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每亩土地每年可以获得1150元的流转收入。土地流转出去,闲下来的村民们还能去合作社“上班”领工资,多重收益为农民提供了实打实的保障。

村庄经营型

|模式解读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促使村庄经营拥有三产融合的可持续性,适宜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突出的项目区,打造出区域品牌名片,申报省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成功后将获得相应资金补助。

|落地案例

》河北省迁西花乡果巷

规划区总面积7.35万亩,涵盖12个行政村。总投资17.2亿元,获财政资金2.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0亿元。

项目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定位,以特色水杂果产业为基础,以油用牡丹、猕猴桃、小杂粮为特色产业,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创新为理念、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聚合效应。规划“一镇”即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四区”即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养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环境涵养区,“十园”即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松山峪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园、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

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并创新探索“三三六”利益分配机制。第一个“三”是指企业以农业生产经营、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从业服务三项为主要收入来源。第二个“三”是指村集体以集体土地、集体资产、集体争取各级财政资金三项按照出资额度转化为股份并参与企业分红。“六”是指村民通过六项途径获得收益:一是原有水杂果的种植收入;二是林下土地流转收入;三是流转土地经营管理收入;四是劳务输出收入;五是旅游从业收入;六是村集体股权分红收入。

目前获得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中央资金5000万元、省级配套专项资金16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整合资金陆续投入,各界积极性高昂。除了“一镇四区十园”外,配套产业体系中还有三区两中心:智能体验区、冷链物流区、生产加工区、电子商务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也在有序推进。

资产盘活型

|模式解读

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盘活,增加村集体收入。

|落地案例

》东阳市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现有村民165户、586人,多次获得“东阳市五好(示范)农村党支部”“六石街道招商引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六石街道张麻车小区文化创客项目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自筹225万元。项目利用小区及周边闲置房屋、厂房、老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旅游街区。

小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行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赤膊墙和水泥墙装扮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高街区房屋总体租金水平。同时,小区引进专业文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一体的轻奢众创社区,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小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

项目建成后,张麻车小区从一个老旧街区蜕变成为集文化、休闲、创业于一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方式,实现年营业收入30多万元,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旅游拉动型

|模式解读

依托当地优质自然资源与传承保护乡村文化、转化发展,开发出旅游品质较高的“小而精”产品,引爆和和撬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轻资产运营,带动当地创业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效益明显。

|落地案例

》淄博博山区网红打卡点·红叶柿岩项目

山东省淄博博山区域涵盖的和尚房村、石坞村、岭西村、姚家裕村四个村庄,有连片原生红叶,电视剧拍摄地品牌推广,拥有一定发展旅游基础。但是现状建设分散,时间空间跨度大,如何化零为整并通过项目主题再造,提升土地价值与增加农民受益,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是创意网红场景 丰富营销矩阵。设计首个第一(全长2020米五层回旋角度最大)漂流水滑梯成为网红IP,有自身的特色和主题,获得高速传播、流量爆发和大量游客的关注,提升IP的变现率和价值转化率。依崖壁顺势而建,最高处距地面70余米的七彩玻璃栈道;“气势磅礴、惊险刺激”等字眼便迅速抓住人们眼球,以微信(微博)为入口整合传播,以短视频撬动移动营销,截止10月底热度便突破1100万,成为淄博在抖音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地方性话题。内容创意加上网红场景,线下景区导流,线上短视频平台助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良性闭环,使各个网红场景得以走红全国。

二是特色业态引入 丰富项目落地。秉承“千载柿岩、万彩生活”的文化定位,打造“齐长城脚下的琉璃生活村”。通过“山色、水意、火韵、土味”四大生活主题,植入了包含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绿乐园自然教室、琉璃溪水谷、院校实践中心、琉璃会馆、精品商店、大学生众创营地、理想空间乡村工作站、国际青年营地、创客学院、大师工坊、节日盒子文创店、非遗AR活化馆、精品民宿、陶琉花园、花神书咖、博山荟餐厅等首期体验店。并将地道的博山美食、绚烂的琉璃艺术、多彩的乡野度假、时尚的返乡创业。

三是品牌口碑传播 集群规模效益。通过品牌集群重塑传统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依托红叶观光、琉璃体验、山水度假和影视传播,不断增值理想村的品牌名片和度假影响力,实现山水资源、村落建筑、业态品牌及人才团队的价值增值,创收高价值的品牌。富的业态产品实现对消费人群的全覆盖,突出文化体验感、产品创意感、消费价值感,保证理想村提供的产品类型丰富、价值认同感强,通过逐年运营扩大用户群体,最终形成口碑化传播和规模化营收。

规划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按照“分步实施、面上发动、以点带面、打造样板”的思路,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抓乡村旅游和民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布局、项目创新和文旅融合。并通过以点带面,以柿岩理想村带动博山城西郊野度假生活,包括恶石坞村、淋漓湖、岭西村、姚家峪村等乡创振兴示范区,乃至整个淄博市乡村文旅发展和品牌传播,实现城乡共赢、区域共赢的目标。

通过品牌集群助推乡村振兴,联动周边片区,总投资约2亿元,带动返乡500人就业,年100万人旅游休闲和度假。同时也涌现出了以中郝峪、上瓦泉、聂家峪、泉子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典型村和一批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乡村旅游带头人,推动全区乡村旅游整体水平提升。

资本运营型

|模式解读

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金、土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方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金、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入。

|落地案例

》金华市婺城区集体经济·小微企业创业园项目

婺城区西南山区是省内典型的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有5座中型水库,是百万市民的“大水缸”。为更好保护饮用水源,关停了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经营项目,导致部分村集体“返薄”。

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行政村以“飞地”形式参与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推进饮用水源涵养功能区村级集体抱团致富。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6000万元,村级入股6800万元,涉及参股村85个。为降低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目的融资成本,村级入股的资金中包含省级试点资金1350万元和区财政配套补助1350万元。

同时,婺城区政府与当地农商银行联合推出金融消薄产品——“乡村振兴·富村贷”,经济薄弱村可按3.625‰的月息享受基准贷款利率,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此外,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给予70%的贷款贴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摩配产业,委托第三方运营团队开展厂房出租、小微企业入驻、基础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日常经营管理。

“飞地抱团”项目形式,打破了地域、资源限制,让更多行政村得以参与。园区建成后,可供10个左右汽摩配小微企业入驻,每年可产生租赁收入约1000万元,减除税费、运营成本等必要开支后,85个参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

基金运作型

|模式解读

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金池,由政府国资公司负责运作,营利收入返还给纳入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

|落地案例

》三门县基金式扶持·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项目

三门县的经济薄弱村数量多、资源匮乏,主要通过异地建造或购置物业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门县探索推行基金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

通过省以上财政补助资金15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0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设立基金,由三门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管理,用于扶持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经济薄弱村。

基金运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对于目前无自主发展项目的经济薄弱村,经有关部门确定列入三门县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股东的,基金暂存该公司,公司再将资金委贷给县国投公司,国投公司给付的利息收入每年以股东红利方式拨付给股东,作为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收入;二是对于列入基金式扶持的经济薄弱村,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可退回其投资款,专项用于项目建设。

基金设立6年以来,共取得利息收入近1100万元,支付扶持村分红1025万元,消除了38个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村集体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稳定收入。

能人企业带动型

|模式解读

"能人"以出众的经营能力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以突出的企业家才能和雄厚的资本实力主导合作社发展。合作社作为农户联结主体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户生产经营创新,农产品提质增效以及产业区域性集聚。

|落地案例

》廊坊市固安现林城村·京雄温泉谷项目

京雄温泉谷位于固安林城,城南25公里。在村庄向城镇化迈进、乡村振兴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之时,企业家村干部张海桥早已带领林城的人转变观念,前往各地乃至走出国门,考察优质的乡村建设落地项目后,带领村民建设起”京雄温泉谷”,走向共同致富之路。

旧村拆迁、置换补偿、户籍管理、物业管理并举推进,工委班子带头、党员干部带头、林城企业家带头,开启破旧立新活动。边拆迁、边建设、边安置。坚持集约土地,着眼休闲宜居,建筑风中西结合,俨然乡村中的都市。

为吸引京津游客,规划独一无二的京雄温泉谷。以“有故事的林城,有味道的旅程”为定位,依托温泉、乡村资源发展服务于北京、雄安高端人群的乡村度假产业。

空间结构为“一心、两带、三组团、十分区”,“一心”即核心服务中心,“两带”为林城记忆文化带、滨河艺术廊道景观带,三组团为温泉水镇康养组团、田园农事体验组团、艺术花园观光组团。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运动”、“旅游+康养”、“旅游+亲子”、“旅游+夜经济”等新业态。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林城村又集中建设占地1000亩的油菜花园、占地3000亩的苗木基地、占地100亩的花海彩带景区,年吸引游客数万人,推动全村由传统产业向温泉旅游转型升级。林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文明村”,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街绿化率达85%。

土地股份合作社

|模式解读

通过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

|落地案例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莲花镇为省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是衢江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之一,下辖23个行政村,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8万亩,土地流转率达50%以上。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惠及下辖的10个行政村、1.92万人。

为实现土地经营收益最大化,村集体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签订、股金分配等事宜,农户或村民小组以1亩地/股入股合作社,保底价为500斤稻谷/股/年。合作社获得的土地实际面积超出承包面积部分和整理后溢出面积租金收入、竞标发包的溢价收入除预留40%作为保底基金外,其余60%作为年底股份分红。目前,莲花镇7个村已流转土地3500亩以上,村集体根据本村产业发展规划把连片流转的土地承包给本地家庭农场主打造家庭农场集聚村,或承包给外来客商发展现代农业。

项目实施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比如,莲东村将300余亩土地外包给玉环市的客商种植白枇杷,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带动4户农户种植白枇杷80余亩,帮助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拿“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