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鹤山市茶叶果树科学研究所
明朝苏州人顾元庆在《茶谱》现有这般记叙:“橙茶,将陈皮切为细丝一斤,以好茶叶六斤风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纱垫片火箱,置茶于上,烘热……”这里橙茶要以陈皮窨茶,还并不是陈皮。
到清朝,广东新会进士罗天池在云南省当官,辞官时,带到很多本地的普洱熟茶。在回家了的多次发烧感冒中,罗田池误将陈皮汤沏了普洱熟茶,喝过几碗发觉茶中竟有怪异的香气,口味醇正,又多了几分香甜,喉咙舒畅了,咳嗽有痰也少了。因此想假如将这二种结合在一起储放,既便捷冲调食用,也非常容易储存起来。之后,小青柑的制作方法慢慢在良溪传出,后逐渐传入鹤山、新会、开平等地,广为流传迄今。
2. 鹤山市茶叶果树科学研究所官网
1、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江门新会区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清庭贡品、广东十大地产中药材之一、“广东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之首,堪称侨乡之宝。新会陈皮越陈,其香越清,其味越纯,其效越佳,其品越高,素有“百年陈皮胜黄金”、“千年人参,百年陈皮”的说法。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
2、新会柑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新会大红柑或陈皮柑,是江门市新会区著名土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品质独特,已有700多年种植历史,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是江门著名的特产水果。新会柑,皮肉兼用,药食同源是新会柑的最大的特色,树矮、枝条细软,果实扁圆形、中等大,果实成熟时,果皮橙黄,微带青,柔韧而不易折断,油胞特大,有浓郁的芳香。柑肉多汁,甜中带酸。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柑饼或果汁,但皮比肉贵,其柑皮是正宗地道新会陈皮的原料。
3、恩平簕菜
恩平簕菜是江门恩平市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江门著名的农产品特产。簕菜别名榄树菜、白簕花,由于恩平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产出的簕菜酥脆、甘凉、爽口,质地脆嫩,色泽鲜绿,大小均匀,入口微甘,爽脆无渣,风味独特。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药用养生价值被恩平人搬上了餐桌,清明前后的簕菜最嫩,可用蒜蓉、豆豉、肥肉爆炒,夏天则用猪肝、瘦肉、皮蛋清滚簕菜,也可用鲫鱼炖。
4、开平马冈鹅
马冈肉鹅是广东省地方优良鹅种之一,其种源于开平市马冈镇,故名“马冈鹅”,是江门市开平市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江门著名的农产品特产。马冈鹅因肉纹纤细、脂肪适中、味道鲜美而受到欢迎,被列入广东省优良家禽品种和广东省名牌产品,为广东“四大名鹅”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名鹅。马冈肉鹅皮薄肉质好,味道鲜美,是制作传统烧鹅的好材料,而江门古井烧鹅就是选用马冈肉鹅制作而成,成为江门著名的美食特产,很多游客不惜千里迢迢而来就是为了品尝这种用南宋宫廷秘方制作的烧鹅。
5、杜阮凉瓜
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始种于杜阮一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江门市蓬江区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知名的特色农业品牌,也是江门著名的农产品特产。其特点是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肉厚色绿,味微苦而甘,爽脆无渣,质优型美著称,别于其它凉瓜的标志性感官特征,本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杜阮凉瓜获得了“江门市十佳农土特(初级类)产品”、“广东岭南特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6、台山大米
台山大米是江门台山市著名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一直享有较高的盛誉,以其为原料生产的台山米粉更加口感鲜甜,是非常具有台山特色的特产。台山地处广东西南部,频临南海,三面环山,地理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具有雨水充足,日照时间长的特点,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其出产的大米口感香甜,软滑不腻,是广东省优质粮主产区,有“广东第一田”美称。台山大米还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7、台山鳗鱼
台山鳗鱼是指产于广东省台山市境内的鳗鱼,是江门台山市著名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门著名的海鲜特产。台山鳗鱼养殖拥有天然的生态优势,独特和养殖方法,使台山鳗鱼无论是外观、色泽、口感、风味和营养成份,都十分突出。台山鳗鱼外观呈蛇形,体细长,身体矫健,背部偏蓝色,皮薄肉嫩,肉质细腻,在业界享有“蓝色生态鳗”的美誉;烤鳗呈棕黄色或棕红色,形态平整,口感细腻。
8、鹤山红茶
鹤山红茶是江门鹤山著名土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江门名茶,属于红茶系列。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曾有“满眼茶园、遍地茶香”之说,鹤山红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滋味甘滑,清热消滞,能在茶汤边缘形成金黄圈而著称。其中,产自古劳茶山的古劳银针、宅梧白水带的白水带茶,以及鹤城马耳山的马耳山茶,是鹤山茶中翘楚。如今的鹤山茶俨然已成为江门乃至全省有名的特产,是侨乡人走亲探友的佳品,是江门不错的特产伴手礼。
9、新会葵艺品
新会葵艺品是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品及生活用品,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以芯蒂圆正、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闻名,以造型精美、制作技艺精湛的葵扇为代表,是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是江门新会特产,也是江门著名的传统工艺品。新会葵艺制品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多年,新会葵扇在扇面绘图描画,工艺精湛,高雅实用。其中玻璃葵扇、烙画葵扇、双面绣花织扇最为著名。新会葵艺更是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台山青蟹
台山青蟹是江门台山市特产,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江门著名的海鲜特产。台山青蟹养于咸淡水交汇处的独特地理优势,辅之悠久“禾蟹”文化,令青蟹光泽透亮、白嫩肥美、清甜香滑。在广东,蟹以台山青蟹最为鲜美,台山盛产的优质青蟹包括奄仔蟹、膏蟹、肉蟹和水蟹,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以及周边地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每年农历6月左右,台山黄油蟹开始上市,糯软稠油让人垂涎欲滴!
3. 鹤山茶园基地
应该是“霍山黄芽”,原产地为安徽省霍山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霍山黄芽依其品质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和二级。外形挺直微展,色泽黄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厚鲜醇回甘,叶底微黄明亮。
历史渊源:西汉时期,霍山县就有群众种植茶树;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唐宪宗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之茶园;明代,霍山黄芽被列为贡品。霍山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受季风影响较大,四季分明。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366毫米,酷暑和严寒极少,冷热较为适中。霍山县总体为山地地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依次可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畈区,并间有一些小型的河谷盆地。海拔500-800米,山体破碎,坡度较缓,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茶树生长。
截至2017年底,霍山县有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园15.12万亩,茶企400多家,年产茶叶6300吨,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6年12月,霍山黄芽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0年7月20日,霍山黄芽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
4. 鹤山市茶叶果树科学研究所招聘
鹤城茶行街,位于鹤城镇鹤城村委会,东部连接城中路(旧G325国道),西部接通文昌路,街身紧靠鹤城河(当地人称南门河),长约1公里,街内骑楼林立,有鹤山市革命遗址华南楼和杨家园,归侨建筑物新世界贸易中心、宝昌银号等碉楼雄立其中,还有古建筑同善分堂。茶行街自建成起,一直都是鹤城及其周边地区,如址山镇云乡村、宅梧镇白水带村、龙口镇四堡村等出产茶叶的贸易集中地,因这些地方的红茶由客家人生产为主,游客们称为客家红茶。
5. 鹤山市茶叶果树科学研究所怎么找不到?
1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为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本草纲目》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清康熙《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之述。质轻而柔软,不易折断,香气特异,醇而浓郁,味甘凉香,微辛但不甚苦。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2、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是新会著名土特产。其品质独特,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据记载,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
3、大槐细米薯:细米薯学名叫菱薯,属瓜菜类,可用来煲汤、煲糖水,清甜可口,而且还具有清热除湿、健胃止痢、利尿解毒的功效。猪仔薯学名叫毛薯,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块茎,具有健脾止泻、益肺滋肾、解毒敛疮的功效,可入药。恩平当地人一般将毛薯蒸熟直接食用,或是煲汤、煲糖水。
4、杜阮大顶凉瓜:杜阮凉瓜,又名杜阮苦瓜。是江门市乃至省、港、澳地区无人不晓的特色知名农业品牌。其瓜型肥大,形似木瓜,平顶粒粗,别于其它凉瓜的标志迷人官特征,本地人称之为大顶瓜,将其形容为“柿饼蒂,老鼠尾”。
5、鹤山红茶:鹤山红茶为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消热消滞而著称。鹤山红茶具有生产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等特点,符合地理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
6. 鹤山茶山生态茶园
客家山歌有《诗经》遗风,主要以传统的“赋比兴”,又常用双关、重叠等手法。基本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调丰富,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
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传承方式
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其创作素材以劳动人民生活为基础,传承方式主要由广大乡民在山间田野的即兴演唱,或民间艺人在特定场景下演唱,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
经典四句七字山歌
天蓝蓝来山青青,唱支歌子散忧心,若凡有人和歌子,高山流水遇知音。
龙王牌下一冲田,丘丘载的是麻粘,阿哥要学麻粘样,泉水再冷不断线。
白米好吃禾难作,大字好写墨难磨,鞋子好穿底难打,山歌好唱要人和。
爱情对歌
男:我和情妹要相连,要连连到六十年。若是五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女:既然两人真要连,何必断定六十年。倘若阿哥实有意,二世投胎又来连。
《十二月望郎歌》:正月哟姐挂心怀,正月不见我郎来。正月阿哥家中人客多哟,二月又要整秧田,姐要望郎等清明边。/三月哟姐挂心怀,三月不见我郎来。三月有个清明节哟,四月又要插禾秧,姐要望郎等端阳。/五月哟姐挂心怀,五月不见我郎来。五月有个端阳节哟,六月又要水车饮干田,姐要望郎等中元。/七月哟姐挂心怀,七月不见我郎来。七月有个烧包会哟,八月又要担谷上高仓,姐要望郎等重阳。/九月哟姐挂心怀,九月不见我郎来。九月有个重阳节哟,十月又要砍好过冬柴,姐要望郎等十一月来。/十一月哟姐挂心怀,十一月不见我郎来。寒冬腊月天气冷哟,十二月过年筹办要安排,姐要望郎等明年来。
■百姓故事
李贞也会唱山歌
市文化馆离休干部张文清是中和镇的客家人,出于对客家山歌的喜爱,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便到张坊、大围山、官渡、文家市等客家人集中地搜集整理客家山歌,如今已有三千余首成集。
“我从小就知道唱客家山歌,记得小时候经常有歌谣会,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张文清说,客家人不用记歌词,歌词全在“肚子里”,而有“刘三姐”之称的中和歌手杜桂英,当地群众赞扬她“唱歌好手杜桂英,山歌满肚好声音,犁田听得牛不走,行人听见脚不停。”
“李贞、王首道都是客家人,他们也会唱山歌。”张文清说,他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他曾编写了花鼓戏剧本《智取达浒》并在湘潭演出,恰逢李贞将军前来观看,演出结束后,他和将军闲聊。“我问她,您也是客家人,知道客家山歌吗?她说知道,我说那您唱过吗?她哈哈大笑‘怎么没唱过’。”
客家人天生爱唱歌,张文清说,至今他们那还流传着反映革命激情的客家山歌。如“一送我的郎呀,去当兵哟喂,阶级敌人要认清呐。工人就是我兄弟哟喂,农民就是我家门呐。哥呀,妹呀,工农就是我家门呐。二送我的郎呀,去当红军哟喂,冲锋向前杀敌人呐。消灭白匪哟回家转哟喂,回来与妹把田耕呐。哥呀,妹呀,回来与妹把田耕呐。”
7. 鹤山茶叶产业园
鹤山红茶为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消热消滞而著称。鹤山红茶具有生产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等特点,符合地理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的要求。
8. 鹤山市茶叶果树科学研究所地址
茶山水浸鸡 --“茶山水浸鸡”风味不错,一锅清汤放上几块树根(当地人叫“树仔头”),熟透的鸡肉香气扑鼻,鲜味无比。奇怪的是,鸡肉在汤里烧来烧去还是那样鲜嫩,一点也不老火,鸡肉烧不老的秘方在汤水中的“树仔头”,这是茶山特有的药材“五爪金龙”,在汤水中加进这些药材,不仅风味独特,而且鸡肉也烧不老。鸡肉好吃,除了会选择鸡种,关键的还是烹饪技术,而“五爪金龙”药材是他们的“镇山”之宝。
鹤山茶叶 -- 鹤山著名土特产。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 -- 鹤山名优特产。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 -- 鹤山名特产。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 鹤山特产。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鹤山红烟 -- 鹤山土产。红烟原产于南美洲,明代由菲律宾输入闽粤两省。清十九年(1754)至年间,鹤山已大面积种植,产量居全省之冠。雅瑶、桃源、龙口一带逐步成为红烟主产地,年产量高达5000吨。有“鹤山县以产烟驰名,每年出口在百万金(白银)外”记载。到20世纪30年代,为鹤山红烟产销鼎盛期。成立后,红烟生产又有新发展。1986年鹤山县成为全国31个烟叶出口生产基地之一。鹤山县红烟有上南、下南、上西、下西(指地域)之分。其中以上南烟最佳,而上南烟又以芸蓼烟著称。芸蓼烟乃指今雅瑶芸蓼村黄坑猪公袍(土名)所种植的红烟。鹤山红烟素以叶色红亮,味道浓烈,香醇馥郁,油分多,弹力强,揉搓不碎,久贮不变而驰名中外,外销至澳门及印度、埃及、俄国、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51年,先生至鹤山县视察。鹤山农民精选出芸蓼烟,敬请先生转赠毛泽东主席,受到称赞。
上南红烟 -- 鹤山名优特产。也叫芸蓼烟。始种于清朝中叶,约有200多年历史,是鹤山红烟的著名产品。以烟质黄净,肉厚、烟味香醇而驰名中外,远销至等地。著名品牌有“黄坑烟”,“云蓼烟王”等。成立初期,上南村民每年种红烟173.3公顷,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先生视察上南“李义兰烟厂”时,村民托他将数扎顶级黄坑烟送给品尝,收到后曾来信表示感谢,此事在当地成为美谈。近年来,由于种植红烟效益较低,多数村民已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只有少数烟农种植少量用于自吸。
古蚕老古烟 -- 鹤山名优特产。以雅瑶镇古蚕村生产而出名。该村处丘陵地区,耕地对红烟生长特别适宜。古蚕先辈在明末清初开始试种红烟,并逐渐学会施用有机肥料,如花生麸等。收烟期为芒种至夏至,此期间阳光充足,对烟青露晒有利,露晒约几十分钟收起焗至黄蜡色,再进行暴晒7天左右,此时烟叶油份适中,存放多年也不变质。早在清朝中期,古蚕红烟开始出口到南洋一带,制成的吕宋烟气味香醇,因而驰名海内外,并带动起古蚕红烟逐渐进入发展盛期。冬种时,七成耕地面积种上了红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种红烟经济效益逐渐减少,村民开始改种其它作物,目前村内仍保持有几十亩红烟地,普遍用于自给。
东园香荔 -- 鹤山名优水果。珍稀荔种。植于双合镇双桥东园村,故名。距今400年前,村民李卓化由新兴市国恩寺六祖手植之千年香荔引种归来。现其母株高4丈,树身粗壮,枝繁叶茂;其旁一荔,树龄过2百年,体亦伟硕,人称“母子树”。两树枝叶交错,荫覆过半亩,蔚为奇观。此两株古荔,虽历遭劫难,仍顽强茁壮,年年挂果,丰年产量达1吨。其果核细小,肉鲜味甜,清香可口,为省内不可多得的珍稀香荔品种,不仅饮誉百里,且近年旅外乡亲,每届蝉鸣荔熟,即组团归来进行啖荔活动,东园香荔则为首选。
双合黑叶荔枝 --鹤山名优水果。产于双合镇。该荔枝品种叶尤深绿,果实呈蜡白色,肉厚清甜,可食部分占全果75%。以泗合坑尾塘所产的最负盛名,核小、清香蜜味,汁多而不滞,风味别具一格,肉脱壳后用烟纸包亦不沾湿。据史料记载:清代,附近县官,每年荔熟时,必骑马前来品尝;近年,亦成为鹤山海外联谊会所组织的“啖荔团”的青睐果品。双合种植荔枝,历史已超350年。1989年镇成立荔枝协会,加强了科研与指导,更显规模。今全镇植荔746公顷,品种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槐枝、白腊、白糖罂等。
云乡储良龙眼 -- 鹤山名优水果。以云乡盛产质优而得名。1991年,云乡镇首从高州引入试种8公顷,经省果树研究所及鹤山科技局等支持帮助,一举成功,发展至今有270公顷。因培育得法,兼水土灵气,故能青出于蓝,蜚声远近市场。该品种植株生势好,树冠呈圆形或半圆形;枝条节间较短,分枝多,树皮粗糙;果实大,粒大小均匀,呈扁圆状;单果重12~14克;果壳黄褐色,表面光滑;肉乳白色,不透明,厚0.65~0.67厘米,易离核,肉质爽脆,味清甜,质上乘,核较小,果实可食率74%;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21%,全糖18.6%;每百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52.1毫升,果实制干率高。1999年,云乡镇龙眼总产量240吨,收入220万元。
宅梧无籽西瓜 -- 鹤山名土产之一。主产于宅梧镇。宅梧西瓜无核、含糖分高、味美可口,名扬海内外,每年西瓜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来订购。宅梧种植西瓜是从1978年始,先后引进“大红宝”、“鹤宝”大量种植出口。1986年后,从省农科院引种现在的无籽西瓜,原试种青皮(鹤鸣2号),后发展花皮(鹤鸣3号)和黄皮(鹤鸣4号)两个新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达866.7公顷,全镇种西瓜一项纯收入1800多万元,其中选田村委会西瓜收入人均近700元。
选田芒果 -- 鹤山名土特产。产地为宅梧镇选田村。1530年,有村民外出带回果核在当地白石(土名)种植,故又名白石芒,沿植至今,久享盛名。该种芒果以其果核小、糖分高、纤维少与果味特香而著称。几经沧桑,仅存老树20棵,树干直径50~70厘米,大多已老化,挂果率低。自1991年,选田村委会指派专人管理好老芒果树,并组织全村群众新植优质芒果16.7公顷,其挂果率高,果型大,产量多,味道不亚于老树芒果。近年更大为扩展,前景极其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