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制作的工序
茶叶是现在每家每户的必备饮品,是招待客人的必须品,并且中国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喜欢喝茶的人们,围着茶桌谈经论道。茶水是很好的调理身体疾病的饮品,可以清楚肠道的垃圾,在养生的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现在就来学习茶叶的种植技术。
一、茶树种植
1.茶园选择
若是荒山、荒坡,只要成片地生长有铁芒箕、映山红、油茶、松树、杨梅等植物的一般呈酸性,可以种茶;
茶树是深根作物,其根系发达,根系的垂直深度可达1米以上,其中吸收根主要分布在0-50厘米土层;因此深厚的土层是创造茶树根深叶茂的先决条件。一般要求茶园土壤土层深度至少在60㎝以上,并且底土无硬盘层。
一般选择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最高不能超过1600米。坡度最好选在25℃以下的坡地及丘陵地区,高山陡坡也不要超过30℃。
2.移栽定植规格
(1)定植规格:双行双株,大行距150cm,小行距0.33cm,窝距35cm,即150㎝×33㎝×35㎝。每亩植苗4000株左右 。
(2)移栽要领: 移栽时,茶苗根部先打新鲜黄泥浆,放入茶苗并让根系铺开,回填深层土壤覆盖,用脚踩紧土壤。
分层填土踩紧2至3次,盖土深度一定要达到13~17厘米,确保栽深栽紧。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中小叶品种留5~7片叶,大叶品种留3~5片叶,保证修剪后茶苗露土部分最高超过15厘米。注意四不栽“地不平不栽,土不碎不栽,土不潮湿不栽,病弱苗不栽,晴天烈日不栽”。
二、幼苗期管理
(1)抗旱、防冻保苗:茶苗移栽后,要保持茶园土壤湿润。一周内无雨,要及时浇水抗旱保苗。此外,培土壅根、茶园灌水等对预防冻害,也有很好效果。
(2)茶园行间铺草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抑制杂草生长、稳定土壤的水热变化、增加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补苗: 新建茶园,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窝断行现象,必须抓紧时间在建园1-2年内将缺苗补齐,否则难以补上。最好采用同龄茶苗补,补植后要浇透水。
(4)勤除杂草: 茶苗移栽后要及时除草,用手拔除茶苗附近杂草。
三、定型修剪
第一次定型修剪:
当移栽茶苗高达30cm以上,茎粗3mm以上时,在离地面15-20cm处留1-2个较强分枝,剪去顶端新梢。
第二次定型修剪:
在上次修剪后一年进行。用整枝剪在第一次定型修剪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剪后茶树高度为30-40cm。修剪时注意剪去内侧芽,保留外侧芽,以促使茶树向外分枝伸展。
第三次定型修剪
在第二次定型修剪一年后进行,若茶苗生长势旺盛也可提前。用篱剪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cm,即离地面40-55cm处水平剪除上部枝梢,促进骨干枝正常生长。
四、投产茶树修剪
(1)轻修剪
轻修剪目的:刺激茶芽萌发,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使树冠整齐、平整,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便于采摘、管理。
修剪时间:秋茶停采后的11月上旬-11中旬进行
修剪方法:茶季结束后剪去3-5cm树冠,修剪宜轻不宜重,否则会推迟春茶开采期,造成春茶减产。
(2)深修剪
每隔4-5年一次,剪去树冠10-15cm枝叶,留高80-90cm,可在春末夏初成或年底(3月、11月)
修剪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的枝叶应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壤,也可直接铺于土壤表面。
(3)重修剪:对象是未老先衰的茶树和一些树冠虽然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仍有较强的生育能力、树冠上有一定绿叶层的茶树 。
常用的深度是剪去树高的1/2或略多一些,留下离地面高度30~45cm的主要骨干枝 。
(4)台刈:茶树必须是树势十分衰老,采用重修剪方法已不能恢复树势,即使增强肥培管理产量仍然不高,茶树内部都是粗老枝干,枯枝率高,起骨架作用的茎秆上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枝干灰褐色,不台刈不足以改变树势的茶树。一般采取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地上部分枝干。
台刈要求切口平滑、倾斜、不撕裂茎秆,必须选用锋利的弯刀斜劈或手锯锯割,也可选用圆盘式割灌机切割。尽量避免树桩被撕裂,以防止切口感染病虫,而且破裂部分会有较多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的萌发。
五、施肥
追肥:
1.定植当年9月,亩施茶叶专用肥5kg。
2.第二年亩施茶叶专用肥1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3.第三年亩施茶叶专用肥25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4.第四年亩施茶叶专用肥30kg,即3月、6月、9月分3次施。
5.投产后,每年每亩施不少于40kg茶叶专用肥。
追肥施肥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开沟离树体20公分,沟深不低于5-10cm,施后盖土。
基肥:每年11月中旬结合冬季深耕把杂草、枯枝、表土等杂物与有机肥1000kg,同时配施茶叶专用肥,开沟深施,沟深宽不低于25cm,施后盖严。
六、采摘
幼龄树:当三次定型剪后,树高70cm以上时,新梢长
一芽五、六叶以上时,实行采高养低、采中养边,摘去顶端一芽一二叶,留3-4叶,着重养蓬。
成龄树:采高留低,采主枝留侧枝,采中间留两边,以采为主,采养结合。
2. 茶叶制作工序顺序
两者的区别在于加工的技术和手段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一样。
茶叶初加工是指把鲜叶制作成毛茶的过程。比如绿茶加工就有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茶叶深加工是指把毛茶加工成精制茶的过程。一般都有筛选、拣梗、拼配等工序。
3. 茶叶制作工序流程图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地域管辖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到所在地的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提交申请材料。质监部门在接到企业申请材料后组成审查组,完成对申请书和资料等文件的审查。
标准号:关键词:
QS是“质量安全”(QualitySafety)的英文缩写,它是我国新近实施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国家强制性规定,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检验,合格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并加印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后才能出厂销售。自2004年起,我国首先在大米、食用植物油、小麦粉、酱油和醋五类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自明年起,包括茶叶在内没有QS认证的13类食品将不得在市场上出售,所有茶庄、茶馆也不得经营无QS认证的茶叶产品。
一、准备资料
按照规定要求填写《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到所在市(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领取)两份;企业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复印件)一份;不需办理代码证书的,提供企业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一份;生产企业工艺流程图(标注有关键设备和参数)一份;企业质量管理文件一份;如产品执行企业标准,还应提供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一份;申请表中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 申请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地域管辖和分级管理的原则,到所在地的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提交申请材料。质监部门在接到企业申请材料后组成审查组,完成对申请书和资料等文件的审查。企业材料符合要求后,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企业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将在接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通知后补正。
三、审查
企业的书面材料合格后,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规则,企业要接受审查组对企业必备条件和出厂检验能力的现场审查。现场审查合格的企业,由审查组现场抽封样品。审查组或申请取证企业将样品送达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经必备条件审查和发证检验合格而符合发证条件的,地方质量技监部门对审查报告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统一汇总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收到省级质量技监部门上报的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材料后,审核批准。
四、 发证
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后,省级质量技监部门向符合发证条件的生产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其副本。
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5年,不同食品其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限在相应的规范文件中规定。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内,企业应向原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
食品生产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在证书有效期内,每满1年前的1个月内向所在地的市(地)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年审申请。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食品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开发生产新种类食品的,应当在变化发生后的3个月内,向原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变更申请。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时,应当在变更名称后3个月内向原受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食品生产许可证更名申请。
特别提醒:《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封面应当加盖企业公章,复印的印章无效。
4. 茶叶制作工序中的做青茶叶香气的变化有
在90~110摄氏度,根据不同的品种温度会有所变化。 一般要6个小时。凤凰单丛茶烘焙方法分为初烘、摊凉、复烘3个阶段。其目的是蒸发叶内多余水分,促使叶内含物起热化、构香作用,增迸和固定品质,以利贮藏 。凤凰单丛茶不能一次烘干。烘干是茶叶品质优劣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烘焙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茶叶变化情况,注意调节温度,初烘火温宜高一些,复烘火温宜低,烘笼上要加盖,以免香气散失。
烘焙过程及时翻拌、坚持薄焙,多次烘干,促进茶叶色泽和香气、滋味综合显优。
5. 茶叶制作工序精密
1、初制
滇红茶是茶树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加工而成的。将刚从树上采下的新鲜细嫩的茶叶摆放在通风透气的竹帘上散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萎凋,当水分散失到一定程度,茶叶变成萎松时再放入有棱骨的揉捻机内揉捻,使茶汁揉出,茶叶成条。揉好的茶叶放在木制的盘内,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茶叶逐渐变红,并散发出一股苹果香味,这时再把茶叶放到烘干机里烘干可以捏成粉末时,红茶就制成功了。这种茶叶因为加工精细,费时较多,称为工夫红茶,又因为这种红茶成条形,也称红条茶。
工夫红茶鲜叶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渥红)、干燥四道工序技术处理,称毛茶。工夫红茶以开展的一芽二叶、初展的一芽三叶和同叶质嫩度的单叶、对开叶同时采摘下树的鲜叶为原料,经初制四个工序制造而成。
毛茶是茶叶产品品质优异的基础。没有好的鲜叶原料和科学的加工制造,就难于获得优良的毛茶品质,而没有优良的毛茶品质,也就难于获得优异的滇红产品。
提高滇红茶品质,鲜叶原料是基础,萎凋适度是前提,揉捻充分是关键,发酵协调是中心,两次干燥是保证,简称"初制把五关"。初制把五关,关关要相连,环环要相扣。因为各道工艺都是互相衔接,互相联系结合,互相影响的整体,只有关关都把好,方可制造出优良品质的产品。把不好某一关,就会影响另一关,造成成品质低次,甚至出现劣质产品。因此,看茶制茶,灵活掌握,科学处理,是把好五关必须注重的。毛茶初制生产过程,是茶树鲜叶塑造成成品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的技术处理优次,决定着茶叶产品的优次,是精制加工过程根本不可弥补的。
2、精制
初制茶叶难以达到商品工艺所具有的品质水平,必须通过精制加工,方可使产品品质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以保证产品品质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商品茶具的有共同属性。因此,制成毛茶后,必须进行科学地、规范化的精制加工。精制加工是产品质量的升级,它实质上是物理的分离过程,是茶叶具有商品属性必须手段。精制茶工艺的任务是经过筛分、风选、拣剔、匀堆、补火的分离、改造、拼合,达到整理形状,划分优次,剔除劣异,控制水分的目的。滇红茶叶的精制,首先是将收购定级后的毛茶按加工各级茶的品质需要进行归堆处理,按品质要求的原则,确定原料拼配比例,交付生产车间严格按所定级别工艺技术标准进行加工。
它分轻身、原身、本身三路制造。各路产品品质特征的划分有其标志。
轻身茶:叶质轻而芽毫显,条索欠紧结,色泽杂而显干枯,外形低于本身茶而优于原身茶,内质欠于原身茶。
原身茶:条索短秃,芽毫少,围度大,嫩度低,与本身茶相比,品质次之。
本身茶:条索紧直,苗锋秀丽、芽毫显露,色泽油润、嫩度较高,为条型茶中最好的产品。
为达到精制加工的目的,要划分本、原、轻三路产品品质过程中,工艺为:整理茶条形状,剔除劣异,调剂品质,控制水份,增进香气。主要作业为:分风、拣剔、拼合匀堆,挥发过量水分。
分风:主要以筛分车间为主,经过筛分和风选整理好形状,分清优次。
拣剔;以拣剔车间为主,通过剔除混入茶叶中的劣异和非茶类夹杂物达到清洁的目的。
拼合匀堆,挥发过量水份:以成品车间为主,主要是调剂品质,挥发水份,增进香气。
不同的制作过程产生不同的滇红茶品质,优质滇红茶主要有外形条索紧结,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耐冲泡的特点。滇红工夫的精密制作工艺是保证茶叶品质的基本。
6. 茶叶制作工序图片
现代普洱茶生茶制作流程:
原料(鲜叶)
↓
采摘
↓
静置萎凋
↓
杀青
↓
摊晾
↓
揉捻
↓
解块
↓
干燥
↓
晒青毛茶
1.原料(鲜叶)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茶类的新鲜芽叶经过别具特色的低温制程工艺制作而成。原料的品质决定了茶品最终的品质上限。鲜叶的品质是由茶树的品种、生长环境的生态水准以及树龄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而生态环境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2.采摘
云南普洱茶产区的鲜叶采摘,仍多以纯手工方式进行。特别是高大的古茶树,茶农采摘时必须上树采摘。
采摘鲜叶时必须使用正确的手法,若是采摘时手法不当,使用“撕扯”的动作,便会连带撕下部分枝皮,毛茶制成后叶柄根部会形成状似马蹄的结构,名之曰“马蹄口”。
这种采摘方式会对茶树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茶树上凡是被撕扯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发芽,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茶树死亡。部分无良业者刻意宣导“马蹄口代表春茶/古树茶”的错误资讯,爱茶之人不可不察。
3.静置萎凋
鲜叶采摘后,应尽快摊开,进入静置萎凋工序。萎凋目的在于减少鲜叶与枝梗的含水量,鲜叶在萎凋过程中也会逐渐变软,这都为下一步的杀青工序奠定了基础。
鲜叶萎凋时茶叶内部会在活性酶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化学变化与最终茶品的香气、滋味、汤色等都有直接关联。目前云南普洱茶制作,时常可见叶底红变的现象,这常与静置萎凋操作不当有关。避免发生类似情形,可将鲜叶至于萎凋槽上,保持适当温湿度。萎凋时间与方式依采摘时间、季节、天候、鲜叶嫩度、厂方设施与观念来决定。
4.杀青
鲜叶经适度萎凋后进入杀青工序。现代普洱茶主要杀青方式为锅炒杀青和滚筒式杀青。大型茶厂或台地茶多使用滚筒式机器杀青,少数民族茶农家庭制茶以及古树茶多为锅炒手工杀青。
其它茶类杀青目的在于利用高温停止酵素酶的氧化作用,而普洱茶的杀青则只是抑制、钝化鲜叶中酶的活性,同时去除鲜叶青味,增加其柔软度以利揉捻,具体杀青温度与时间应依鲜叶数量、嫩度与水分含量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常锅炒手工杀青锅外壁温度较高,锅内壁约180℃左右,鲜叶温度在60~80℃之间。
普洱茶杀青温度远低于绿茶等茶类,正是因为低温制程(包含后续低温干燥环节)的存在使得普洱茶中的生物酶活性得以留存,为普洱茶的后期转化奠定了基础。低温制程成就了普洱茶“越陈越醇厚”的独特辨识度。反之,许多杀青阶段温度过高,甚至掺入烘青料的普洱茶,后期转化状况不佳,也正是在杀青这一阶段埋下的伏笔。
低温制程未必一定可以造就好茶,但低温制程一定是优质普洱茶品不可或缺的必备要键之一。石昆牧老师与经典普洱体系多年来对于低温制程等普洱茶正确工艺制程如此坚持也正是基于此理。
5.摊晾
茶叶鲜叶在刚刚结束杀青工序之后,叶片温度较高,同时茶叶不同位置(叶片中心与边缘)的水分分布不均,此时若立刻揉捻,会导致茶叶细胞壁破裂过度,产生汤色浑浊、口腔刺激性过高等缺点,在这种不当制程的影响下,即便原料是古树茶鲜叶,最终成品也会呈现台地茶的口感。
因此茶叶在杀青工序之后进入揉捻工序之前,需经过摊晾,降低叶温,同时使叶片水分分布均匀。由此叶片的韧性提高,在恰当的揉捻工艺之下方能达到“裂而不破”的效果。
6.揉捻
鲜叶杀青之后的制作工序,藉由外力使茶叶表面与内部细胞组织破坏,组织液体附着于茶菁表面,利于冲泡时增加香气口感,以及让内含物质均匀释出。普洱茶生产中的揉捻工序,可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手工揉捻现多应用于小批量的古树茶生产;机器揉捻相较而言更为省力,生产效率高,多用于台地茶等大宗茶品的生产制作。
普洱茶揉捻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茶菁成条索状,并使茶叶表面裂而不破,易使茶叶内含物均匀而充分释出。揉捻不足的茶叶,条索成片、口感清淡;揉捻过度,茶品会无光泽、汤色混浊、苦涩度高,干燥储存后易有杂味。
茶叶鲜叶杀青,即使工艺正确也会有少部分叶片受热过多,产生少量“焦片”。若没有相应工序去除这些焦片,它们便会在揉捻时被揉进茶叶的条索之中,造成茶品永远无法去除的烟焦味。
为了避免烟焦味,一方面要提高茶叶的鲜叶杀青工序的水准,尽量减少焦片的产生;另一方面则需在揉捻前有意识的筛去茶叶中的焦片。一切努力都以最终茶品呈现的相对完美为目标。
若茶树种植过程中喷洒农药,附着在茶叶表面的农药残留与揉捻后析出的茶叶组织液体混合,即使不溶于水的脂溶性农药,同样可以藉此析出至茶汤之中。经典普洱体系选择原料的底线是其种植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而不是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达到某种标准,便是基于对于自身职业道德的坚持,以及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义务。
7.解块
茶叶揉捻完成后,应尽快将纠结的茶叶分开,以降低温度,避免因干燥不足和闷堆而产生闷酸味。同时解块后茶叶水分逸散加快,可以使干燥后的茶叶保持翠绿有光泽。解块有手工解块和解块机解块两种。一般而言手工揉捻时可同时解块。
8.干燥
完成揉捻解块工序的茶叶,通过干燥工序,即制成普洱茶之生毛茶。
不同于绿茶、乌龙茶的毛茶干燥方式(烘干、炒干),普洱茶的毛茶干燥传统中多使用日晒干燥。究其原因,旧时云南制茶工艺较为粗放,没有华东、东南等传统制茶产区包含干燥在内的精致工艺。同时云南海拔较高,日照强烈,这就为茶叶的日晒干燥创造了基础。
后来在普洱茶的品饮历史中发现,普洱茶制作无意之中的低温制程(低温杀青、低温干燥)反而使得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如生物酶等得以留存,参与到茶品的后期转化之中,由此造就了普洱茶”越陈越醇厚“的独特品质。
但是,作为食品工程的基本常识,阳光中的紫外线对所有食品中的活性物质,都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茶叶亦不例外。实际上,日晒茶品所产生的所谓”太阳味“,即是茶叶中的活性物质被紫外线照射破坏所产生的酮类异化物的味道,又名”日光臭“。它的出现即代表茶品的内质受损,同时含有有害于人体的物质。
阳光的日晒干燥,起作用的主要是阳光中的红外光谱,它通过照射茶叶提升茶叶温度进而达到干燥的作用。保留阳光中的红外光同时尽量减少紫外线对茶品的破坏,就成了毛茶干燥工序的要义。现在茶区的毛茶制作中毛茶干燥一环已然大量普及晒棚,通过晒棚的隔离即可屏蔽部分紫外线,又可对红外线的提温作用进行增益,同时又可避免茶叶被突如其来的降雨淋湿,可谓一举多得。
7. 茶叶制作工序摇青杀青
一、摇青机
加工清香型铁观音,首先在摇青中要尽量保持做青叶的鲜活性,减少机械损伤,降低酶促氧化作用的速度和强度,必须掌握好轻摇、慢摇。目前,闽南乌龙茶摇青机转速多为28-32转/1分钟,对青叶损伤较大,可在摇青机安装无极变速器,使转速控制在8~16转1分钟。另外,还应在滚筒内壁按直径大小加设6-9条2寸见方的横杆,横杆长度与摇青滚筒长度相同,使青叶在慢速中能翻滚并不下滑,避免操作损伤青叶,保持鲜活性
二、杀青机
根据乌龙茶炒青工艺原理,融合国内外先进炒青技术研制出液化气“半自动炒青机”,结构先进,造型新颖,是乌龙茶制作理想的炒青机械设备。
保温隔热材料采用特殊保温材料,更好的防止了热量外逸,从而达到升温迅速,节省燃气的目的。
转筒采用先进无级调速,出茶快、干净,调速操作灵活方便,运转平稳,适用于各类茶的炒制。
使用不锈钢气排,火势均匀,制优率高等优点。。
8. 茶叶制作的工序流程
1、绿茶: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绿茶是以采摘鲜叶为原料,绿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艺。绿茶的最大的品质特点就是“三绿”,即叶绿,汤绿,叶底绿。绿茶的花色品种都很多,按照杀青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按照干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绿茶,晒青绿茶以及烘青绿茶;按品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绿茶又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
2、黄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黄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它的最主要特点是“黄汤黄叶”。黄茶的分类按照采摘鲜叶的嫩度以及芽叶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即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黄芽茶的代表主要由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小茶的代表有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平阳黄汤,蔚山白毛尖等;黄大茶的代表有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灯。
3、黑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黑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原料最为粗老的,成茶色泽呈黑褐色或黝黑色,主要是因为堆积发酵时间较长造成的。黑茶根据产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湖南黑茶,四川边茶,湖北老青茶以及滇贵黑茶等。
4、白茶:萎凋-干燥(新工艺白茶:萎凋-轻揉-干燥)
白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是由宋代三色鲜芽,银丝水芽演变而来的。白茶的最大特点是“银叶白汤”。白茶按照茶树品种与鲜叶采摘的不同可以分为芽茶和叶茶,芽茶主要有白亳银针等,叶茶主要有白牡丹,寿眉,贡眉等。白茶分为白芽茶、白叶茶。
5、乌龙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青茶最初起源于福建省,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青茶最早可追索到宋代的北苑茶。青茶是我国特色茶之一,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特点,既有绿茶的清香,同时又有红茶的浓郁花香。青茶的最大特点是沏泡后的叶底“绿叶红镶边”。清茶根据产地以及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以及台湾乌龙茶。
6、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中国茶类种类丰富,备受广大人民喜爱,茶道被称为高雅艺术,喝茶对人身体有好处,中国六大茶类指的是我国所产的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