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舍用了许多北京话的作品有哪些?
老舍的京味小说有《二马》、《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二、老舍《茶馆》里提到的烂肉面,你知道在北京哪里能品尝到吗
老舍《茶馆》里提到的烂肉面,在北京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觉得在北京哪里都可以品尝到。
首先,来介绍以下烂肉面。烂肉面 ,起于清末,在北京的具体地点,是朝阳门日坛附近。因为当时漕运工,有闲份子,闲暇下来,会喝野茶,吃些便宜食品,烂肉面,就是给这些人准备的方便食品。烂肉面虽然和打卤面近似,但它的卤很稀,以碎肉脯列其上,碗边抹烂蒜。这种烂肉面只在大茶馆或二荤铺里出售,中高档饭馆是不卖的。“烂肉”指煮骨头剔下的剔骨肉,不成丝不成片,所以叫做“烂肉”。抻面煮熟后浇上内有“烂肉”的卤,就是烂肉面。
其次,老舍的书中,展现了很多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美食。其中,“烂肉面”在老舍的书中曾经出现过不止一次,《茶馆》中,裕泰茶馆就卖“烂肉面”,这个烂肉面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食,值得老舍先生多次提起?不过,对于一些老北京人来说,“烂肉面”象征着难忘的回忆,虽说不是用什么好东西做成的,但是在记忆中却充满了美味,但是现在很难吃到了。东城干面胡同里之前还有一家,叫律姥姥,烂肉面及羊肉汆面做的很棒,面馆很小,但很多人慕名去吃,后来胡同整治开墙打洞,关门了。
最后,“烂肉面”自己在家也能做的,以后要是有什么炒肉留下的边角料,不妨拿来做成一碗香喷喷的烂肉面。“咂摸”是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家小饭馆,以烂肉面为特色。这种面以前穷人吃的比较多,但现在几近失传,店老板几次询问老人后还原了这种面。“烂肉”包括五类肉,入口软烂细腻,顾客们评价甚佳。
自己在家做就可以吃上一份美味的烂肉面。
三、老舍《茶馆》主要写了哪些事件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茶馆》是一部非常著名的话剧。剧作者老舍 (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满族,北京人。中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老舍的《茶馆》创作于1956年,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 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