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含水量的大致范围是多少
食品学理论认为,绝对干燥的食品因各类成分直接暴露于空气,易受空气中氧气的氧化。而当水分子以氢键和食品成分结合,呈单分子层状态时,似在食品表面蒙上一层保护膜,食品得到保护,使氧化进度变缓。许多研究表明,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几乎呈单层分子关系,对脂质与空气中氧分子起较好的隔离作用,阻止脂质的氧化变质。但当水分含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情况大变,不但不能起保护膜作用,反而起溶剂作用。溶剂的特性是使溶质扩散,加剧反应。当茶叶水分含量超过6%,或外界大气相对湿度高于6O%以上时,会使茶叶中的化学变化十分激烈,如叶绿素的变性、分解,色泽变褐变深;茶多酚、氨基酸等呈味物质迅速减少;组成新茶香气的二甲硫、苯乙醇等芳香物质锐减,而对香气不利的挥发性成分大量增加,导致茶叶品质变劣。因此,成品茶的含水量必须控制在6%以下,超过此限度则要复火烘干,才能保存。 现在市面上大多采用的烘箱法和快速水分测定仪法,快速水分测定仪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仪器。 快速水分测定仪包括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和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卤素快速水分测定仪因其加热源为环形,在茶叶的测试过程中,加热更均匀,不会出现茶叶的焦糊现象,所以更适合茶叶的水分检测。
2. 茶叶含水量多少最好
茶叶含水量的多少对茶叶品质有密切关系,当含水量在6%-7%间,品质比较稳定,含水量超过8%的茶叶易陈化,超过12%易霉变。所以判断茶叶含水量的标准和方法如下:用手测含水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
对于缺乏经验的人,可选择几种干燥程度不同的茶叶,在感官测定水分后,再与烘箱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校验感官测定的正确程度,故以久叶蓝为例进行水分的判断,如:
1、含水量的5%左右:抓茶一把,用力紧握很刺手。发出“沙沙”响声,条脆,手捻即成粉,干香高。
2、含水量的7%左右:抓茶一把,用力紧握,感觉刺手。有“沙沙”响声,条能压碎尚脆,手捻成粉末,香气充足。
3、含水量的10%左右:抓茶一把,用力紧握,有些刺手,条能折断,手捻有片末,香气正常。
4、含水量的13%左右:抓茶一把,用力紧握微感刺手,条无显著折断,手捻略有细片。
5、含水量的16%左右:抓茶一把,用力紧握,茶条弯曲,张手时逐渐伸展,手捻略有碎片。有潮气,新茶出现陈气。
3. 茶叶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多少
有1200个叶片。
一斤新鲜的茶叶大约有1200个叶片
一斤干茶叶大约有2000个叶片
一斤新鲜茶叶经采摘后,水分含量比较高,有70%~80%的水分,经加工后,一斤干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
一般4-5斤鲜叶出一斤干茶是比较正常的,如遇到下雨天采摘茶叶,鲜茶叶肯定含水量高,一斤茶需要的鲜叶量就多,有春茶季节一般比比秋茶湿度高,夏茶也要看天气,一天中的采茶时间也分上中下午,不同的时间茶叶的水分含量会有所差别。
4. 茶叶水的含量成分是什么
成品茶中含量比较多的有茶多酚 、蛋白质、氨基酸和生物碱。茶多酚是茶树生理最活跃的部分,在茶树幼嫩的新陈代谢旺盛的特别是光合作用强的部位合成最多,因此,芽叶越嫩茶多酚愈多。
氨基酸是茶树吸收氮素经代谢转化而成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都是茶叶中的重要含氮物质,很多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茶叶中含有多种的嘌呤碱,其中主要成分是咖啡碱,它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茶叶碱,可可碱等。
5. 茶叶含水量的国家标准
4~5斤茶青制成一斤茶叶。
正常情况下,从茶树之上采摘的鲜叶中(茶青中),水分占比约75%,干物质约占25%。即一斤鲜叶可制作0.25斤的茶叶,而制作时也会存在剔除杂叶等,因此综合因素,一般4~5斤的茶青可制成一斤干茶。
当然4:1是一个大概的数,不同品种和叶型的含水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实际上当我们喝到的干茶中也会有一定的含水量,只是占干茶的比例很低,一般茶的产品的标准中都会有含水率低于多少这一说法,制茶的时候并不能也不必将所有的水分都脱去。总体来看,大约4至5斤鲜茶叶可以制成1斤毛茶。
雨水叶(雨天采摘,有表面水的鲜茶叶,几年前遇到过一次)要5.5-6斤干1斤。
6. 茶叶含水量的大致范围是多少度
茶叶最适宜在其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密封贮存。当其含水量在8%左右时,贮存6个月就会有陈茶气味;当其含水量在10%时,就很容易出现霉变气味;当其含水量超过12%时,因茶叶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霉菌很容易大量滋生,霉变气味会加强、加浓,倘饮用,对身体有害,有时甚至发霉结块,根本无法饮用。若茶叶中含水量过高,可用干净的器具温火炒干或烘干后,再贮存。
7. 茶叶的含水量高于8%
茶叶加工是指通过不同手段和方法,使茶青含水量从75%—80%下降到8%以内,完成内含物的生成转化和积累,锁定品质,以利于耐储存保管。茶叶加工,究其本质是茶青的失水过程。
“神农尝百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炎帝神农氏早在5000年前发现茶叶。茶叶利用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晾晒收藏。于是,远古时期的白茶由此诞生。白茶是六大茶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茶类。白茶的失水过程比较缓慢,一般需要30—72小时,通过空气对流和阳光晾晒挥发水分,受自然条件影响,失水过程时快时慢、时断时续,造成白茶品质不稳定。
唐朝发明蒸青绿茶。据陆羽《茶经》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加工周期一般在24小时之内,采之后摊晾缓慢失水,蒸之、捣之、拍之不失水,焙之为快速失水。公元1391年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之后徽州比丘大方发明炒青绿茶。炒青工艺更简便,加工周期一般在20小时以内,增加杀青加快失水进度。不论蒸青、还是炒青,加工时失水速度快、停顿时间短,茶叶品质稳定可控。
明代以后发明黄茶,工序包括摊晾、高温杀青、初包闷黄、初烘、复包闷黄、足烘等。闷黄时茶坯在水热作用下,促使非酶性的多酚叶绿素等成分氧化,减轻茶叶的青味和苦涩味,形成黄色。黄茶生产周期为2—5天,初包和复包不失水,失水过程走一站、歇一站,品质把控有风险,容易失鲜或做成黑茶。
黑茶工艺繁琐,工序包括: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做成毛茶;精制筛分等级;泼水渥堆发酵、干燥做成半成品;蒸汽蒸压成各种紧压茶、再干燥。渥堆是黑茶的核心工艺,渥堆时在微生物发酵和湿热反应的共同作用下减轻绿茶的青味和苦涩味,黑茶生产周期长达数月,以普洱为例,仅渥堆发酵就需要49天,失水过程反反复复,品质很难把控。
红茶的生产工艺:鲜叶经摊晾、热风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摊晾缓慢失水、热风萎凋和干燥快速失水,中间的揉捻、发酵不失水。红毛茶的生产周期为20—36小时,期间酶促反应剧烈,品质变数大。
乌龙茶基本工序是:晾青、晒青、摇青后,进行杀青、揉捻、干燥。晾青缓慢失水,晒青快速失水,摇青促进失水。在酶的作用下,茶叶内含物逐渐转化、生成、积累,苦涩味减轻,花香果味变浓。之后的揉捻不失水,杀青、干燥快速失水。乌龙茶生产周期一般为20—36小时,失水时慢时快、时断时续,工序复杂,极难把控。
茉莉花茶一般以绿茶为原料,为增加花香和茶叶浓度,减少苦涩味,加工过程中多次窨花吸水、干燥失水,反反复复。
人类在探索茶叶加工、去除茶叶苦涩味的道路上走得很艰辛、很曲折,到底什么是最好的加工方法(最佳的失水过程)?笔者以为应化繁为简,在传统白茶工艺基础上,研发活性走水萎凋技术,控制茶青持续、均匀、不间断失水,使内含物生成转化彻底,积累到达顶峰,营养卫生、轻松环保完成茶叶加工。中国茶文化粲如星河,各地名茶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8. 茶叶含水量的大致范围是多少毫升
茶叶最适宜在本身含水量5%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密封贮存。
9. 茶叶中的含水量
一百斤茶叶是50千克。如果是新鲜茶叶,茶叶的含水量在75%左右 所以一般计算是按5斤茶青做一斤干茶 一百斤绿茶叶,干了大概就是25斤左右
10. 新鲜茶叶含水量为多少
主要看鲜茶叶的水分,一般地,嫩茶叶含水量较老茶叶含水量高,阴天、雨季的鲜茶叶较晴天的水分高,总体来看,大约4.2至4.5斤鲜茶叶可以制成1斤毛茶。
雨水叶(雨天采摘,有表面水的鲜茶叶,几年前遇到过一次)要5.5-6斤干1斤。
久晴不雨,连续干旱时,一般只需4至4.2斤鲜茶叶即可干1斤毛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