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砂泥怎么做工艺品
工具原料:
紫砂泥料、木拍子、尖刀、明针。
挖嘴刀、转盘、标尺、旁皮刀、铜管。
竹拍子、木鸡子、勒子、矩车
托子、虚砣等。
方法/步骤:
取适量紫砂泥料(按所做壶的大小决定泥料的多少),用木拍子反复的拍打,厚度不宜过大,大约0.6厘米至1厘米即可,用旁皮刀做出半弧形状。
用竹拍子取一块泥料做成圆形的状态,反复的拍打均匀,厚度也是0.6厘米至1厘米之间,然后将其放在转盘上,用矩车将拍好的泥料划成圆形。
将半弧形的泥条放于底片上,用手手沾点水将其粘结于一起,并用旁皮刀在接口处压紧。
打身桶:用左手垫在泥片的内侧,右手用木拍子较为用力的拍打泥片,同时左手要转动转盘,将壶身打成向内的弧度。
打好之后,用旁皮刀将上口切齐,切口保持一定的弧度。
做好后,将其翻过来,用旁皮刀刮掉多余的泥片,再用用木拍子将底面拍平。
做好两块泥片,用矩车做好大小,在边缘0.5厘米的地方用矩车做一个圈,然后用脂泥将其分别沾在壶底和壶口上,并用旁皮刀修饰平整,并用竹拍子刮平。晾干24小时,将中间部分挑出,之前留下的0.5厘米就是壶的底座和壶口的边缘
中间部位将铜管插入,并用木拍子拍打,修饰平整。
取泥条揉成长条状,放在托子上,做出一个小圆状。
取一个泥条揉成条状,尽量揉成一头粗一头细,然后切掉多余的部分,用木拍子修整,手工做出壶把形状。
用标尺标记安装壶嘴的位置和壶把的位置,并且调整好高度。
取泥条揉成条状,尽量揉成一头粗一头细,然后切掉多余的部分,用木拍子修整出壶嘴形,之后左手拿住泥条,右手用挖嘴刀开始慢慢的通壶嘴,最后钻孔安壶嘴。
壶盖:取泥片放在虚砣上,一边转动一边的将其做出壶盖的形状,并将其边缘整理平整,用脂泥粘好。
左手托起壶身,右手用明针反复认真的刮壶身,把盖片挑出并修正好,盖好壶盖即可。
这样整个完整的紫砂壶就完成了,烧制好了就成了市面上所见的紫砂壶了。
2. 紫砂泥怎么做工艺品图片
可以自然风干,取决于环境温度、风量大小。 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器)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在宜兴,只能在丁蜀地区范围内的陶土矿中找到紫砂泥。紫砂泥烧制的成品如紫砂壶、紫砂煲、紫砂花瓶、紫砂茶具,以及其它紫砂工艺品。得益于饮茶风气,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3. 紫砂泥做法
答: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印坯:印模的外型是按坯体内弧线旋削,将晾至半干的坯覆放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
4. 紫砂泥怎么做工艺品的
①切泥块、打泥条
这是做壶的基本功,基础中的基础。
▲ 工具:搭子(打泥条、泥片用)
②划泥片、切身筒
打好的泥条泥片按所配尺寸,以划车划好泥条,旋好围、底片。
▲ 工具:鳑鲏刀(划、削、刮用)、泥条直尺、矩车
③ 围身筒、打身筒
▲ 工具:木转盘(操作时转圆用)、木拍子(打身筒用)、竹拍子
④ 修整身筒
⑤ 手工捏制嘴、把
壶嘴要慢慢掏空,掏嘴功夫直接影响出水顺畅。
⑥ 做壶盖
⑦ 整壶口
粘接壶口,保持壶体中空及温度,不使壶体变形。用脂泥复合和润,并用勒只清理加工。
⑧ 做整壶
壶嘴和壶把要对直。
一把壶就完成了!
5. 紫砂泥做手工制作教程
1、打(打搭只,打泥条,打身筒)。做壶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泥料处理好后开始打泥片、泥条、然后打身筒。把配好的泥条料、底满片料用木制的搭只打出所需要的厚度、直径底、满片,打泥条、打片子叫打搭只,科格要求需规定几搭只,就需打出所需要厚度的片子。打泥条要打出中间与两头,上下需保持一致厚度。此基本功,初学者就得学三个月,需耐得住寂寞,有毅力,不怕苦。师傅只要听到木搭只声,就知道徒弟的规范程度。
2、围(围身筒、围子口)。壶泥条打好后,同时准备好底满片,把围片放在转盘上,把泥条围好接口。围也就是定好了壶的直接尺寸,然后再打身筒,收底上好底片,然后收口,上好满片,这样初步就把壶的轮廓完成了。
3、擀(擀身筒)。壶身轮廓完成后,就需用木拍子擀出所需要的准确壶型,木拍子讲究的用柏木、枣木,近几年也用红木。打身筒,擀身筒最佳是柏木料拍子,其次是枣木料拍子,因木拍子的厚度、大小,材质的紧、密、轻、重都有讲究。柏木、枣木拍子适合打身筒。
4、篦(篦身筒、篦盖头)。用竹子做的规范壶身工具称为篦只,利用竹子的圆弧,用斜凿、锉刀精加工做出符合壶身外轮廓线的弧度,使用时把壶身放在木转盘上,用篦只在壶体上顺时针规范拖压,使壶面光洁规正。而且要达到要求的线型,一个壶一般需要做几块篦只才能达到,全凭个人对造型的理解,每把壶的造型,需每把壶的篦只,而且都应该是自己亲手做,经过几十年全手工做壶,会长年积累几百只篦只。
5、上(上大只,上脚大,上子口)。把壶的颈与壶身粘合起来叫上大只。上脚大,就是把壶脚圈与壶身连接起来。上子口,就是把壶盖与子口连接起来。
6、复(复脂泥,复大只)。上好大只后,有些造型过渡不是清角,是弧线过渡,就需要复脂泥,待干后再做下道工序。
7、勒(勒大只,勒子口)。把竹、牛角、木等材质做出去掉角的工具叫勒只,做出大只与壶身过渡要求的勒只,勒出需要的弧度转折,制壶者需要有眼光准确把握造型,判断出大小勒只来表现过渡及和谐的造型之美。
8、清(清线脚)。上好大只需上口线,线杠用竹、牛角、铁、铜材料做,科格要求是先用竹做清出毛线,待第二次再用牛角、铁、铜做出精线杠,再清出精致的线条,这是做壶工艺的一道重要工艺环节,需细心、耐心、精确。
9、搓(搓嘴、把)。预先准备好的嘴把泥,用手搓出需要的嘴把初型,需用手掌的技巧来控制嘴把的粗细与大小长短。然后弯出形体,有经验的艺人,搓出的嘴把能一步到位,且与壶身连接协调和谐,并富有神韵。
10、通(通嘴)。嘴搓好后,用铁尖刀插入嘴料中心点处,两手握尖刀在泥凳上,边转边通,使壶嘴坯料内外受到压力形成壶嘴内孔,然后,用手指夹住弯出所需要的弧度待用。
11、装(装嘴、把)。是我们宜兴方言习惯叫法,就是将已经准备好的壶嘴、壶把安装连接到壶身部位。
12、琢(琢嘴、把)。装好嘴把,先用竹尖刀,后用铁尖刀,分别把壶嘴把与壶身连接处加填泥料,同时要连接流畅舒展,这是做壶工序中重要的一道环节,需作壶者意到、眼到、手到。一把壶的品位高低、精神面貌也可从这道工序中明显反映出来。
13、卷(卷脚)。壶把、明嘴与壶身连接处、壶钮与盖顶连接处用铁尖刀的弧度棱角转出连接处的过渡关系。要求清爽利索。
14、虚(虚盖顶)。壶盖板好后,盖虚片放在专门虚坨上,用手掌边轻轻虚出所盖拱弧度。
15、筒(筒盖头)。把虚盖放在盖板上,用脂泥粘住,然后用盖头篦只篦出所需要的壶盖轮廓。
16、捖(捖盖头、捖壶底)。壶盖反过来,里面也需规正光洁,紫砂器与瓷器上釉工艺有所不同,瓷器是上釉。紫砂需里外光紧,专做的工具叫皖盖石,把牛角片2—3毫米左右,也有用紫砂料做成,一边做出需要的弧度,放在转盘上把里面捖干净光洁,假底也是如此。
17、捻(捻的子)。用直径约1公分左右的竹管,边缘做出所需要的棱弧度,在的子的坯料上来回抽动,就可捻出所需要的壶钮也称“捻的子”。捻出的“的子”与车出的“的子”对比,显得更有精神。
18、推墙刮底。就是壶身里面加工操作的术语,壶外面光好后,里面要用竹子做的工具把墙、壶底顺时针推刮出整齐光洁的痕迹,作用是吃紧内墙、底的泥门,如有小缝可以弥补掉,泡茶养用,可爽快倒出旧茶叶,也是检验好壶的一道标准要求。
19、光(光明针) 用牛角开成薄片。做成方口、斜口、厚薄不一的工具,宜兴制壶人叫明针,用时把加工好的一头浸在水罐头里,待光壶时,右手二指可任意弯到壶身需要的弧度,光压。光嘴、光把也是如此,就是明针加工修饰到制壶者的要求,所谓用来得心应手,把作品最后光压出精神气韵来。
20、敲(敲底章)。壶完工后,壶底要留下作者的名字章款。在壶上盖图章,坯体软硬都不行,需在干硬正好时敲章,制壶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一般摸一下壶底可感受出软硬程度,把壶反身壶口朝下,里面有顶柱支住,壶底用小木榔头在图章上四边均匀敲出印记,需清晰端正,然后晾干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