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早期著名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
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廣州的黎雄才、关山月,
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其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兼工带写,彩
墨并重。岭南画派对推动中国画的发展有重要贡献,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它和粤
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
有如下特点: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
画派;三、博取诸家之长;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
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岭南画派的由来:确实,岭南派的名字并不是一开始便有的。当高、陈三位自日本学成归国,以崭新的风貌而令画坛场侧目的时候,他们是自称为折衷派的。这名称有个来历。《史记·孔子世家·赞》云: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折中,就是折衷,取正的意思。高、陈几位用来表示自己酌取众长而得其中正的艺术观点。如1912年出版的《真相画报》十一期里,编者高奇峰的一幅麻雀图便标明折衷派。稍后,又称为新派或新国画派。如1915年出版的二高一陈作品合集,便命名《新画选》;1929年出版的《良友画报》三十八期上,高奇峰的作品被称为新派国画;高剑父在《我的现代绘画观》里,则自称新国画,傅抱石《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一文,对他们亦采用同样的称呼。还有称之为革命画派的。俞剑华在1934年撰文道:广东二高(高剑父、高奇峰)参用日本画法以画国画,一洗国画重笔墨骨法的原理,而用泼色,光怪陆离,色彩斑斓,遂以新派自命,而又尝从事革命工作,遂有革命画派之目。另外,尚有新宋院派、新文人画派种种名目。最笼统、最含糊的称呼莫过于把自古及今(包括二高)的广东画家一锅端,通通算作广东画派的了,如今人李涤尘的《鉴别画考证要览》一书便是那么做的。
至于在今天普遍通行的岭南画派一名,则迟至1948年才出现(用黄志坚说)。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约定俗成说,一种是自己商量说,还有一种是北方来源说。
第一说云:关于'岭南画派'这个名称。并不是哪个岭南画家自封的,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群众创造的。当年高剑父先生留学日本,受到日本画家参酌西方绘画以革新日本画的启发,同时又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火热斗争的洗礼,于是立志对固有的旧中国画进行革新。他和陈树人、高奇峰先生以异军突起之势,揭起新国画的旗帜,以自己的天才功力和崭新的画风,给当时画坛以耳目一新的印象,时人为表示敬仰,称他们为'岭南三杰'。后来'岭南画派'这个名称,也就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了。当年'二高一陈'被时人尊为'岭南三杰',并因此引申出'岭南画派'的称号,其实也是人们沿着习惯的思路,犹如称'扬州八怪'为'扬州国派'一样。其余两说则见于香港赵世光的《岭南画派界说及其发展导向》一文。其中自己商量说已见前引;另一说则是解放后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大师到北京画展,当地报刊因其来自岭南,故一致宣传为'岭南派',并把其师称为岭南画派的始创者。同属北方来源的还另有不同的一说:'岭南派'这一带有地方色彩的称谓,是建国初期,由郑振铎依北方人的习惯,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到海外展览时,撰文介绍时冠上的,后来便加以沿用。现在让我们来评断一下各说的是非吧。如果真是在1948年以前,还没有'岭南派'这个称号的话,那么,高奇峰早在1933年已去世,当时尚未有岭南画派之名,何来三人商量之事?可见那一说是不可信的。另外北方来源之说亦靠不住,因为它们的时间都在解放以后,比1948年要迟了好几年。可见,揆之以理,只有约定俗成一说比较可信。
现在再回到派名争议的问题上来。那么多顶帽子,又是折衷派,又是新派、革命派,又是岭南派……到底哪顶最合适呢?是否非得恢复折衷派的名称,便不能体现它的思想实质、鲜明宗旨呢?依笔者浅见,新派、革命派今天是不好再叫的了,(否则人家要问,难道别的地区、别的流派的作品就全是旧 的、不革命的甚至反革命的?)至于折衷派一名,固然可以显示它吸收外来营养的偏于技术性方面的特点,却仍然难以体现它艺术革命的全部宗旨,尤其是有关艺术与人生的重要内容。再从这一画派的实际情况看,它发源于岭南地区,创始人及其他主要成员又都是岭南人,而今天这个画派的大本营仍在岭南一带(包括港、澳),那么,按中外画派命名的第一条通则(地域性原则),称为岭南画派还是比较适当的。
可是,为什么外国现代的一些美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等等,又多据艺术表现特点命名呢?须知那些都是重形式(甚且是形式至上)的画派,所以那样取名是理所当然。但岭南画派不同,它是形式与内容并重的画派(倘若从审美教育的要求看,内容还更重于形式一些)。假使勉强效法国外表现主义的现代诸流派,定要拥折衷命名之,那岂不是有违自己画派的本旨(至少是不完全吻合)?从逻辑学、词汇学的角度看,名与实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是多元的、可变的,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岭南画派这一名称只要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它身然便具有了如上所述(据笔者为岭南派所下的定义,见前)的内涵。正如扬州八怪、上海派等也有
它们的包括内容风格、技巧形式等各种艺术追求在内的特定含义一样。所以我们说,担心本画派一旦冠以岭南之名,便会显不出它的思想实质、鲜明宗旨,或容易使人产生以为只是狭窄的地区性的画家集团的误解,其实都是过虑。
可见,群众的眼光还是雪亮的,如岭南画派这个名称,不就约定俗成得挺好吗?
什么是岭南画派?哪些人、哪些作品可以划入这一画派的范围?或者说;如何界定岭南派这一概念的外延与内涵?这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岭南派传人与美术史家们热心探讨的课题之一。
一、围外、围内的不同看法。。
先听听派外人的议论。有的说:岭南派的特点主要是爱用熟纸、熟绢加上撞水撞粉的技法。甚至说:岭南派画实际是日本画的中国变种。是西洋水彩画。四不象,野狐禅!这些贬义分明的过头话显然失之偏颇。较严肃的一说是:所谓'岭南画派'是指广东一带的具有亚热带地方色彩的以调和中西艺术为主旨的画派。这个定义也未能很好地概括出岭南画派的主要特征。
黎雄才说:岭南派要有时代感和地方色彩,要能受大众所接受。写画要以笔墨为主,渲染乃帮助气氛。能先行一步便是创作,跟后便是模仿。赵少昂说:岭南画派是要具有时代感的文艺思潮,还要有新的题材,美的构图,有神韵的笔墨和诗的意境,而达到真善美的效果,能使雅俗共赏。才是最好作品。关山月则认为:作为一个画派来说,不能排除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师承关系,也不排除它在技法上有某些共同的特色和惯用的手法,但我认为这都不是主要问题,……实质上,岭南派之所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肯定,主要因为它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代表了先进的艺术思潮。它揭起的艺术革命旗帜,主张以新的科学观点对因袭、停滞的旧中国画来一番改造。它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大胆吸收外来的养料,使具有千百年古老传统的中国画重获新生;它反对尊古卑今的保守观念,强调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出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它强调这种新中国画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只满足个人的陶醉与欣赏,也不是狭义的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了更多人能接受它,即为了时代的需要而追求一种大众化的、雅俗共赏的美的艺术。广州画院副院长黄志坚更明确地把岭南派的特征归结为四点: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道路;以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为理想;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特色。以上这些,已渐渐靠拢了问题的实质,对人们深入把握岭南画派的特色有不少启发。
我们知道,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或称三种因素):一是有共同的主张、观点(或称艺术见解、宗旨、思想、观念,形诸文字,便是纲领);二是有大范围内相似的风格特征(包括选材、布局的审美意向与表现手法等等);三是有一个具延续性(并往往有承传关系)的艺术家群。岭南派无疑正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有人认为,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中,称为'画派'非'岭南'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