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饼是生茶吗(普洱茶生茶是什么)

山里向茶 2022-12-21 03:08 编辑:admin 213阅读

1. 普洱茶生茶是什么

生茶,入口微苦,苦过之后,回味无穷,舌底泉涌。熟茶,汤汁饱满,淡淡陈香,微微的甜,暖胃养生。普洱茶风情万种,不同的山头,不同的拼配,不同的味道。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属于黑茶类,因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名普洱茶。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使用亚发酵青茶制法,从发酵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成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两类。

2. 普洱茶生茶是什么时候有的

A,生茶:

新鲜的茶叶采摘杀青后制成毛料,毛料经过筛选分出等级,然后高温蒸压,制成各种形状,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且茶性较寒,烈,容易伤胃。不适宜马上喝,尤其是胃不太好的茶友。

生茶适合喜欢原生态,崇尚自然的人士长久储藏,可以陈放在家中,年复一年看着生普洱叶子颜色的渐渐变深,香味越来越醇,就象人生履历的累计,有着说不尽的乐趣和兴奋。当然普洱的价值也将随之年年上升。

B,熟茶: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在经过杀青,筛选后,然后经过人工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作用以人工方式速成发酵,促进多酚类化合物非酶性自动氧化,转化茶叶内含物质,减除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缩短其陈化阶段,可提早饮用。这称谓熟茶。

熟茶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同生茶一样,熟茶的香味也仍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这是1973年发展出的技术,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对“渥堆”的相关研究,在1985年还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里要说明的是,有的人对“渥堆”有所误解,还把“渥堆”和“湿仓”划上等号,事实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湿仓”是指投机者将年份比较新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促使茶品发霉,以改变茶体,使外观上可伪充陈年茶,这种不健康的湿仓茶,是经不起高温冲泡下的品鉴考验的,经验丰富的茶友能喝出其中的仓味,水味,有些甚至还会有严重的霉变的味道。

普洱茶生茶与熟茶的区分方法:

时间不长的生茶和熟茶很好区别,从外观颜色上就能分辨:生茶颜色青绿,而熟茶暗红或栗红,栗黑色。

生茶:

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为生茶。生茶茶性较列,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茶味,涩味,汤色较浅或黄绿。

熟茶: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被受普洱茶人推崇。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

普洱茶生熟的主要区别就是熟饼经过卧堆,并适度发酵,可以直接饮用,茶饼呈现深黑色,汤色呈红褐色、汤色较红亮。

青饼,也可以俗称生饼,是比较传统的加工工艺,当年的茶叶直接压制成饼,不经过人工发酵,靠时间和岁月的流逝,自然发酵,一般5到10年的茶才好喝。汤色呈金黄色,比较透亮,生饼霸气十足,起到刮油的功效,不建议餐前饮用。

时间比较长的生茶和熟茶则比较难区别:

1.外观;陈年的生茶红中带绿,陈年的熟茶,颜色红中带黑,且总体上来说颜色比前者要深。

2.香气;陈年的生茶(干仓)有一股较浓的陈香味,而陈年的熟茶则分枣香,参香、樟香、荷香等其它香味,且香味较淡。

3.叶底。陈年的生茶叶底油亮,黑中带绿,条索比较清晰;陈年的熟茶叶底红亮,黑中带红,条索比较模糊。

年份久远的普洱生茶,经过十多年的陈化后,只要仓储情况理想(例如:未入仓、干仓或只要不太过份的湿仓),茶汤口感一般都会较“鲜爽、活泼、较有层次感,生津和回甘也较为明显”,而且还带有一种期待,因为它仍可以接续陈化下去几十年,引人入胜;茶友每隔几年泡一回,都会发现陈年生茶的茶汤味道,有进一步陈化醇和,而大喜之。

相反,由于熟茶的设计是为了快速销售及消耗,做到“当天出厂,当天品饮”的市场效益。因此,熟茶的口感一开始基本上已经是被定格了。发酵程度恰到好处的熟茶,其实一开始就已经挺好喝的了,理论上根本没有存放的必要,因为它是用来暂时代替“陈年生茶”的短期替代品(这处所指的“短期”,是相对于几十年的陈化期而言;简而言之,“短期”在此处指约5至10年)。

3. 普洱茶生茶是什么功效

普洱生茶也叫传统普洱茶,是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制成的晒青茶,未经发酵,应归于绿茶。普洱生茶的制作工艺为:鲜叶采摘—杀青—揉捻—晒干(晒青毛茶)—压制成紧压茶或不压制—干燥(制成晒青毛茶)—自然存放。

普洱生茶如想得到熟茶的陈香,需要存放较长的时间,茶中的内含物质才能缓慢地自然发酵,形成芳香的陈韵。普洱茶熟茶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发酵制成的茶。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为:晒青毛茶—渥堆发酵—压制成紧压茶或不压制—干燥。茶叶在渥堆中充分发酵,形成黑茶典型的干茶、茶汤和叶底特质。

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都有散茶和被紧压成饼、碗臼、南瓜等多种茶叶形态。

4. 普洱茶生茶是什么性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泡法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

泡法:普洱茶的茶味较不易浸泡出来,所以必须用滚烫的开水冲泡。

1、将普洱茶叶置入滤杯中,约10克(铺满杯底,略高)。

2、将才煮开的沸水注入滤杯中,盖末茶叶。

3、片刻,拿出滤杯,弃去第一道茶水。

4、再次注入沸水,盖末茶叶,盖上杯盖,静置20秒左右。

5、打开杯盖倒置,取出滤杯,稍稍滴去茶汁,置于杯盖内。

6、好了,一杯香浓醇和的普洱茶就泡好了。

7、在享用之余可别忘了滤杯中的茶叶,千万别将他弃了,普洱是非常耐泡的,在将喝完第一道时,您可以将滤杯放回茶杯中,同样再次注水,盖上,静置小会儿,第二杯普洱又泡好了。

8、二泡和第三泡的茶汤可以混着一起喝,综合茶性,以免过浓。

9、第四次以后,每增加一泡即增加15秒钟,以此类推。

5. 普洱茶生茶是什么茶

普洱茶是有别于红茶、绿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六大名茶类的一种特钟茶类,它有那些特点呢?归纳起来,普洱茶有以下10大特点。 1、 产地优越。产在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中,历史产地在西双版纳州六大 茶山。“雾锁千树茶,云开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 一杯中”这是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已故茶叶老前辈马兴先生对普洱茶产地和普洱茶品质的赞颂。一位叫赵瓯北的诗人旅经西双版纳时作了一首《林海歌》:“绿阴连天密无缝,那辨谷缝与深洞?但见高底千百层,并作一片碧云冻。”普洱茶就生长在这终年湿润、云舞弥漫、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无污染、不施农药的原始森林中,属于有机茶。普洱茶产区的茶树多与樟脑树混作,品质特优。 2、 品种优良。制作普洱茶的茶树品种是云南大叶种,又称乔木型的大叶种,素称普洱茶种,芽叶发得又大又嫩,白毫特多,内含的化学成分特别丰富,制出的茶叶香高味浓。 3、 制作繁杂。制作普洱茶的鲜叶需经杀青、揉捻、晒干而成晒青茶,用晒青茶蒸压后,可制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经长期贮存陈化为自然陈化普洱茶。用晒青茶沤堆后发酵,制成熟普洱散茶和各种形状的紧压茶普洱茶。 4 、 形状各异。普洱茶除各种级别的散茶外,有小如丸药、糖果状、沱茶、紧茶、饼茶、方茶、牌匾茶、柱形茶、巨型圆饼、象棋、金瓜、金元宝等。 5 、 越陈越香。与六大茶类只有两年的保质期不同,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晒青茶自然陈化和经沤堆后发酵制成熟普洱茶后,有一个缓慢的酯化后熟过程,逐步形成特有的陈香风格,陈香随酯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存放时间越长的普洱茶,其陈香风格越浓厚,质量也越高。据西南农业大学刘勤晋教授的研究,普洱茶种具有陈香特征的香气16个组分含量明显高于中、小叶种,这些组分多数为形成茶叶陈香及甜醇滋味的重要组成。陈年老普洱茶,可产生令人着迷的枣香、荷香、参香和樟香。 6、 饮法多样。可泡饮、煮饮、可生熟混饮,可打酥油茶、盐巴茶等多种饮用方法。 7、 收藏鉴赏。普洱茶具有收藏鉴赏价值,可按形状收藏;可按年份收藏;可按产地收藏;可按生产的批次收藏;可收藏生普洱,也可以收藏熟普洱。工艺品普洱茶还有鉴赏价值。难怪人们把普洱茶称为可以喝和收藏、拍卖的老古董。 8、 久喝上瘾。喜喝普洱茶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不喝不知道,一喝离不了。”一喝上普洱茶后,就被普洱茶神秘的魅力所折服,在换喝其他茶就怎么也不够味了。一天不喝普洱茶,就老觉得不对劲似的。这就是普洱茶的排他性。也是生产众多普洱茶“发烧友”的原因。 9、 老少咸宜。普洱茶性温和,是男女老少咸宜的饮料,春夏秋冬四季能饮,临睡前喝普洱茶,也不会影响睡眠。难怪喝普洱茶的地方流传这样一首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大不动。” 10、 有益健康。普洱茶具有暖胃、健胃、助消化、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止人体血管硬化、防癌坑癌等功效。

6. 普洱茶是生茶吗

每一种茶都有其不同的保质期,如果保存方法得当就能够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在普洱茶的保质期上,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光线、湿度。存放方法得当,普洱茶可以长时间保质。如果存放方法不当,会滋生细菌,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存放时间再久也没用。如果存放超过期限,则会使普洱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有有益成分进行分解氧化,降低了茶的品质,导致普洱茶失去应有的特殊风味。

  由于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两者存放的适宜年份也各有不同。一般新的生茶可以存放10年左右,便能够得到较为满意的品质;至于发酵过的熟茶则不需要几十年,一般2-3年的存放时间就可以让普洱茶得到较好的品质;而百年老茶的卖点在于珍藏,不适宜饮用。

  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其保质期也是有年限的。超过保质期后,普洱茶就会失去本来的功效,对身体有害无益。而且保存不当的话,也会使普洱茶失去特有的品质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