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茶论》宋徽宗原版图片(《大观茶论》是_______朝_________所著)

山里向茶 2023-03-14 09:04 编辑:admin 191阅读

1. 《大观茶论》是_______朝_________所著

宋徽宗赵佶写有一部茶书,名为《大观茶论》,大观茶论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此书的问世也极大地促进了茶业的发展,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

宋徽宗本名赵佶,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寄情于书法、山水与茶。他对的茶的热爱是极致的,是历史上所有皇帝所不能比拟的。

中国有一个成语“上行下效”,宋代茶文化的繁荣跟这位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有绝对的关系。茶在宋朝变成了开门七件事,点茶、斗茶以及茶百戏等大行其道。

“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这是对宋徽宗最简短有力的评价。赵佶多才多艺,实足的一个被推上皇帝之命的资深文艺青年,做皇帝他不行,做艺术青年他太在行,一生擅长书画艺术音乐,为世人留下不少书画优秀作品,但立国一百六十年的北宋王朝,也是毁在他的手中。

喜好喝茶的宋徽宗专门在皇宫内建閤贮茶,并写下了一本《大观茶论》详实记录下了宋朝茶事。

2. 大观茶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我国古代唯一写茶书的皇帝!宋徽宗是中国古代三百多个皇帝中唯一写茶书的人。他在茶著《大观茶论》(《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提出一个通过茶膏鉴别茶的方法:   “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   意思为:茶饼的外表如人的面目,茶饼表面含的膏状物质,如果较稀的话,会出现很多皱纹。如果表面含的膏状物质较多、较厚,则膏会粘稠,其表面的纹理不明显,质地坚实。宋时的茶人已经成功地将茶叶与茶汁分离,又将茶汁还原为另一种稠状物质,即茶膏。

3. 《大观茶论》是谁写的?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不同于咖啡拉花等采用不同颜色叠加的方法。

历史渊源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到了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陶谷、陆游、李清照、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留下了许多描述分茶的诗文。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描述了分茶的情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百茶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元代后分茶逐渐衰落,清代后至今未见分茶的详细文献记载。武夷山茶学专业章志峰经系统研究于2009年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4. 大观茶论是谁的著作

赵洁的《大观茶论》为茶艺和茶文化的代表作。

5. 大观茶论原文及翻译

安吉白茶,浙江省安吉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安吉白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朵朵可辨。

2004年4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安吉白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安吉白茶属绿茶类,按绿茶加工原理并根据安吉白茶自身的品质特性。安吉白茶外形形似凤羽,色泽翠绿间黄,光亮油润,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叶白脉翠,安吉白茶富含人体所需18种氨基酸,其氨基酸含量在5—10.6%,高于普通绿茶3-4倍,多酚类少与其他的绿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别鲜爽,没有苦涩味。

安吉白茶有近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徽宗年间赵佶著《大观茶论》

安吉白茶

中就有安吉白茶的记载。

民国十九年(1930年),安吉农民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

1982年,浙江农业资源普查时,人们在安吉天荒坪的高山上发现一株千年老茶树,其嫩叶呈玉白色,后育成“白叶一号”品种。

6. 大观茶论成书于哪个朝代

王安石的《议茶法》:“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王安石作为当朝宰相,还专门写作《议茶法》,并强调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的地位跟米和盐是同等重要的,那是一天也离不开的。

宋朝皇室对茶的喜爱“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说的就是宋太宗赵匡义于建安北苑设置专门监制龙凤贡茶的贡院的盛况了,在他的两首茶诗里,“争知道味却无言,时得茶香全胜酒。”“旋烹茶灶心先喜,摇撼松风睡思迟。”等句就可以看出宋太宗对茶的喜爱了。宋徽宗更是不遗余力地亲自撰写了《大观茶论》,对宋代茶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7. 大观茶论谁写的

《文会图》作者是宋徽宗赵佶。

赵佶(1082—1135),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在位25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精通茶艺,著有茶书《大观茶论》。喜欢收藏书画,擅长书法、人物花鸟画。

此画描绘了文人会集的盛大场面。在一个优雅的庭院中的大树下,巨型贝雕黑漆桌案上有丰盛的果品、各种杯盏等。八文士们围桌而坐,两文士离席起身与旁边人交谈,左边大树下有两文士站着交谈,人物神态各异,潇洒自如,或交谈,或举杯,或凝坐。两侍者端捧杯盘,往来其间。另有数侍者在炭火桌边忙于温酒、备茶,场面气氛热烈,人物神态逼真。

画中有一备茶场景,可见方形风炉、汤瓶、白茶盏、黑盏托、都篮等茶器,一侍者正从茶罐中量取茶粉置茶盏,准备点茶。画的主题虽是文人雅集,茶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反映出文人与茶的密切关系。

8. 大观茶论的内容

唐人爱紫色茶,陆羽《茶经·一之源》中载:“紫者上,绿者次。”

而宋人却认为茶以白为贵,蔡襄《茶录》 曰“茶色贵白”,据《青琐高议》卷九载,蔡襄曾建议范仲淹将《和章崛从事斗茶歌》中“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两句里的“绿尘飞”和“翠涛起”,分别改为“玉尘飞”和“素涛起”,因为“今茶之绝品,其色甚白,翠绿乃茶之下者耳”。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更是极言“以纯白为上真”。这样的审美取向决定了宋代贡茶的一个基本特质是:茶色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