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就于九曲溪畔设置御茶园。明代罢造龙团,改蒸青团茶为炒青散茶,随后又改制三红七绿的乌龙茶,即现在所称之岩茶。因而,武夷岩茶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十七世纪远销西欧,蜚声四海。 武夷山有茶可能在唐朝时期或者更早,但武夷茶是继北苑茶而发展起来的。元朝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四曲处设置了“御茶园”,专制龙团贡茶。直到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龙团改制散茶。明朝的武夷茶已代替了北苑茶,改变了加工工艺,成为品质优异的散茶,誉满天下。
地理环境:武夷山位于福建与江西相邻的边界,产茶历史悠久,自蔡襄以后,山中所产的茶叶除寺僧供献游客外,主要作为贡品。
品质特点:其品质、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似蜻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象蛤蟆背,具青翠、砂绿、蜜黄色泽且光润;内质香气馥郁芬芳、持久; 滋味醇厚甘滑;花果香扑鼻,喉韵明显;汤色澄黄,清澈艳丽;叶底柔软明亮,叶缘红边鲜艳,中部浅黄绿色,俗称“绿叶红镶边”,耐于冲泡。总之,岩茶具有“一香、二清、三甘、四活”的品质特点。集“香韵”味韵和“喉韵”为一体的“岩韵”特色。
是从唐朝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