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市茶叶总公司
老字号就是张一元和吴裕泰两家为主 北京不产茶叶
张一元和吴裕泰都都是北京有名的茶。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华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喜爱品茶,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张一元茶庄是京城著名的老字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店名取自“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之意。张一元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张一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一元经营理念为:诚信为本,追求品质,弘扬国饮,服务社会,厚德兴茶,健康大众,铸造中国茶叶第一品牌!
2. 北京市茶叶协会
张一元不是民企。
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秉承“诚信为本”的古训,以“金般品质、百年承诺”为经营理念,以“打造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弘扬国饮”为目标;1994年在福建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张一元茉莉花茶选用上等原料并采用独特的加工工艺,以其“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特色,深得国内外茶客的欢迎,使得老字号张一元蜚声海内外。
最早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姓张,名昌翼,字文卿;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年轻时来京,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学徒,之后另立门户,在花市摆茶叶摊,买卖很好,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第一的意思。
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比“张玉元”更好记、更有寓意。“张一元”取“一”和“元”两个首位的意思,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寓意企业能像字号一样在同行业中争第一;1908年在前门大栅栏街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
3. 北京茶业有限公司
北京不出产茶,北京人比较喜欢的茶有乌龙茶,红茶,绿茶,铁观音,西湖龙井,茉莉花茶,滇红,祁门红,大红袍,普洱茶等等。,但由于北京是京城,有许多老字号茶行。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吴裕泰、元长厚、庆林春、森泰、张一元、正兴德、吴肇祥、京华、永安、启元。
吴裕泰。元长厚:始于1912年元长厚茶庄创史于1912年在河北察哈尔特别区,原名叫永陆元茶庄,1930年迁址北平,坐落在宣武门内大街,实行前店后厂,自采、自制、自销,经营招数不断创新,以品味正、外形好、清新甘醇、香气鲜浓的小叶茶为茶庄特色,深受京城饮茶人的喜爱。
庆林春:始于1927年坐落在前门外大街路东的庆林春茶庄,是福建人林子训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开设的。
森泰:始于咸丰年间森泰茶庄位于前门大街118号,原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其中营业面积140平方米。该店是北京有名的一家老茶庄,是安徽钦县杞里村人王森泰(字复斋)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开办的。
正兴德:始于1738年正兴德茶庄创办于1738年(清乾隆三年),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最早叫做“正兴号”茶庄,清咸丰七年(1857年)改名为“正兴德茶庄”。
吴肇祥:始于光绪年间吴肇祥茶庄已经快二百岁了。二百年前吴肇祥先生从安徽歙县来到了北京鼓楼前,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吴肇祥茶庄。把安徽歙县黄山的茶叶带到北京,而后创造了闻名北京的小叶茶、茉莉大方、茉莉毛尖、茉莉毛峰等,使几代北京人享受了中国茶叶的香、美、乐。
4. 北京 茶叶
北京的茶叶张一元,吴裕泰比较有名,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
5. 北京市茶叶加工厂
唐人祥致力于高品质的茶叶茶粉生产工厂,以优质的品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大量的国际国内的各种茶叶生产定单. 唐人祥(北京)茶叶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批发茶叶,茶社,茶艺培训,茶粉,抹茶粉,绿茶粉,铁观音,龙井,玄米茶,花果茶,普洱茶,速溶茶粉等产品。作为经营批发茶叶。
6. 北京市茶叶总公司地址
3、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
浙江华茗园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茶叶、茶制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为主,兼营食品饮料的批发销售。
该公司严格的品质管理、优质的产品质量、热忱的服务态度在同类企业中取得了领先地位,在本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已经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企业,连续四年被评为是金华市和永康市的农业龙头企业,2010年10月被认定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
2、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
天福茗茶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集茶叶自产、制、销、科研、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茶叶连锁企业。
本着“根植福建、香传全国、名扬世界”的经营思路,截至2010年2月9日止已在大陆地区开设了1007家直营连锁店,业务范围遍及全国,产品远销美、加、东南亚地区。
1、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传播于一体,专业制茶、全产业链经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标志性企业、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三。
在全省建立了74个优质茶园基地,总面积达51.2万亩,拥有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省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三个部、省级科研中心。
7. 北京中国茶叶总公司
朱丽俐,浙江武义县人,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1995年随丈夫、现任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学文来到北京创业,在马连道开设了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茶叶店,通过销售茶叶筒掘到“第一桶金”,并在1998年注册成立“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现全国已有55家连锁店。 浙江省武义县素有“中国有机茶之乡”的美誉,然而因为交通闭塞、观念陈旧,武义茶却长期无法走出茶乡,走进繁华的都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丽俐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茶叶采下来,加工好,送到大城市去,决不能眼睁睁看着家乡的茶叶就这样荒在山上。 准确判断赢得商机 1995年的马连道远没有现在这般繁华,整条街上只有四五家茶叶店。除了北京茶叶总公司人流量较多,剩下的几家茶叶店很少有人光顾,再加上朱丽俐对北京人生地不熟,生意很不好,有时候一天下来等不到一个顾客。 从不轻易认输的朱丽俐不相信自己在京城闯不出一片天地来,哪里有茶叶店,她就将茶叶往哪里送,主动出击,一点一点地扩大自己的销售网络。而在业务推广中,让她得到的更大收获是:马连道乃至整个北京地区的茶叶店只重卖茶叶而轻视包装,甭管多好的茶都是纸一包绳一捆,时间一长味道就没了,送人也不体面。看到这一点,朱丽俐果断创新销售模式,从包装入手,既卖茶叶又卖茶叶筒,用精美的包装带动茶叶的销售。 准确的判断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商机,朱丽俐的茶叶店顿时变得门庭若市,引得周边的同行也悄悄地过来探个究竟。初尝成功滋味的她一下子找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并于1998年在宣武工商局注册了自己的企业—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扎根深山的茶基地 朱丽俐知道,要想真正赢得顾客,还是必须从茶叶质量做起。她和丈夫俞学文再度返乡,为的是寻找一片沃土,种植自己的梦想。最终,她将目光锁定在家乡海拔800多米的小和尚山。由于这里山高路远,茶农不愿前往,先前在这里栽种的茶树长年无人管理,这让朱丽俐兴奋不已:这就是她们寻找的地方,未来的“更香茶叶生产基地”。 很快,茶叶基地就在这里建成,而在此环境中生长的茶叶,自然有不同一般的品质。“更香”茶叶一经问世,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潜心打造有机茶品牌 “更香”茶叶越卖越好,朱丽俐的眼光也转向了更高的目标。夫妻俩在不断的探索中认识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纯天然的有机茶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朱丽俐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市场商机,率先投资开发生产有机茶,并根据国际有机茶生产、加工、包装的严格要求,对茶叶基地进行改造和提升,同时邀请国际和中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现场指导、定期检查。 朱丽俐又一次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更香有机茶通过了国际IMO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以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的双项认证,她也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京城人、让所有人喝上绿色健康的有机茶。 2004年,更香有机茶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北京名牌产品”,是当时惟一获此殊荣的民营茶叶企业;2006年,“更香”商标更是成为“北京市著名商标”。此外,朱丽俐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进京创业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荣誉面前,朱丽俐并没有自满,她表示:“‘更香’能有今天,要归功于家乡的好茶和首都的市场。”而她的梦想是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让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都能喝上“更香”的茶。
8. 北京茶叶流通协会
北京西城区马连道那块卖茶叶的最多,也可以网购,网上也有好的,淘铺兔茶叶很多,并在做年货节,有好几款很便宜,可以去看看!
9. 北京市茶叶总公司电话
2021年中国茶业百强前十企业分别为:
1、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天福(開曼)控股有限公司
3、华茗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4、湘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5、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6、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7、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8、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9、黄山小罐茶业有限公司
10、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北京市茶叶总公司在哪里
一袋250克,京华牌茉莉花茶,是北京茶叶总公司暨北京市茶叶加工厂生产经销的“京华”茶叶的主要系列产品。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茶叶的生产加工,已从解放初期以手工操作为主,转变为机械化、电脑化管理,营销网络遍布“三北”地区。
核子秤配比已引入茶叶加工,制茶拼配流程自动控制程度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年产量以5%的速度递增,至1994年产量已达6500吨,销售金额1.4亿元。拼配加工量占北京市的80%左右,产销吞吐量超过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