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上海的代表性景点,大部分朋友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外滩,万国建筑群,高楼林立。我今天给你介绍一个都市古典园林,离外滩不远,城隍庙里的豫园。
豫园,是老城厢仅存的明代园林。园内楼台亭阁,山石玲珑,湖光潋滟,鲜花锦鲤,享有“奇秀甲江南”之美誉。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点春堂、香雪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还有假山池塘,设计精巧,布局细腻,具有小中见大之妙,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确实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有没有著名的诗人?
自宋代以后,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读书为了什么?当然是做官啦。
特别是明八股成为科举文的制式以后,读书人需要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来研读儒家经学,以便能够写得一首好八股文,既要合乎八股之形式,又要言之有物,这个是极难的。
在这种氛围影响下,读书人的目光自然是放到了经学之上,诗词便成为了小道。故而自宋以后,极少出诗词大家。
不过明清以来,确实在清代出过一位才情动人的诗词大家,他便是康熙朝满清贵族纳兰性德。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言他:以自然之眼观万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然汉人习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这样的评价当真是极高的,纳兰词在民间争相传颂,曾有过“家家传唱”的轰动效应,比之如今日的歌王巨星不遑多让。其身后更是被认为“满清第一词人”。
尽管诗与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但其中所传达的情感,以及表现的气质是共通的。诗词的美,在于词句之间千回百转之情,恍若身临其境,其中意境之美,却是最能勾起人们无限遐思和共鸣的。
故而有清一代,在诗词造诣上,窃以为最高者当属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在纳兰的笔下,那种情意绵绵,如泣如诉,总是能戳中人们内心之中深藏的柔软,在浮浮沉沉的人世间,总能给我们带来莫名的触动与感动。
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男女情爱之间,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让人沉醉于其中,哀愁喜怒,相伴与共,于纳兰之心之口而出,细腻而温柔,哀婉煽情点到为止,总能准确的地把握住人们的情绪,既不“为赋新词强说愁”,亦不“独怆然而涕下”。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因为我是知晓惆怅滋味的人,所以能明白君为何而泪水长流。纳兰是惆怅的,是忧郁的,也是真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他是贵胄,出身豪族权贵之家,也是康熙的御前侍卫,深得康熙信任,他是情种,因琴瑟和谐的妻子早逝,而深深无法自拔,他是才子,诗词传唱天下,时人以唱的其词而为荣。但他也因为这份才情,而英年早逝,在忧伤中道尽人世间情爱之种种,最后也因着这份情,三十岁便离世而去。
短短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其间才情,让人望洋兴叹。
而至乾隆年间,红楼成书以后,和珅进献于乾隆,乾隆读后即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也!”
不知道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又有几分纳兰性德的影子呢?
浮生若梦,别多会少,不如莫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