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牌龙井怎么样(贡牌龙井产区)

山里向茶   2023-06-02  编辑: sl  193阅读  栏目:

一、贡牌龙井产区

贡字龙井是一种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分布于西湖山区。

贡牌西湖龙井茶是龙井村的茶叶,贡牌茶叶按照来源分为三个类别:最高等级的是狮峰山;其次是来自龙井村,最后就是来自龙井村以外的地方。

贡牌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独特,工序复杂。炒制时做到茶不离锅,手不离茶,以求保持干茶色泽嫩绿、香味醇高和外形美观。

贡牌明前AA级茶,冲泡后,茶汤黄绿明亮,清澈无杂质,茶毫比自家AAA级还要丰富。茶汤香气四溢,豆香明显,回甘迅速,性价比颇高。

二、贡牌龙井村

贡牌,源于龙井村,那是贡牌的发源地,也是贡牌的故乡。

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拥有近800亩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龙井村的美景中逛,很难不想找个地方坐坐,品上一杯正宗的西湖龙井茶,让人在自然与茶香中,身心得到一个放松。

三、贡牌龙井专卖店

西湖龙井正宗品牌有贡牌(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西湖牌(杭州茶厂有限公司)、御牌(杭州龙井茶业集团)等,都是家喻户晓的西湖龙井品牌。贡牌茶叶都出自“西湖龙井茶一级维护区”的龙井茶基地,品质堪称茶中极品。西湖牌是老字号品牌,旗下西湖龙井是正宗的代表。御牌本身就是西湖龙井茶代表,产区在西湖西侧的群山之中。

杭州西湖龙井茶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位于龙井村狮峰山脚下之龙井路上,是一家实力雄厚,颇具规模的西湖龙井茶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贡”牌西湖龙井茶是自然的恩赐,是历史的传承,是智慧的凝结,是技艺的展现,它不仅仅是一件简单的农产品、工艺品和文化品,更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精神饮品。

四、贡牌龙井有a级aa级差别

贡牌龙井通常有天赐精品、精品、AAA级、AA级、A级、高山龙井以及雨前龙井一共七个等级。

AAA级、AA级、A级龙井茶区别在于苦涩的强度,AAA级中段最显,A级苦涩全程最重,AA级前段稍显。而生津与回甘上AAA级最好,A级以及AA级同样基本一致。

五、龙井贡茶

西湖龙井历来为茶中之王之贡茶,以形美,色郁,香馥,如兰,冠绝于天下。

据闻,这是当年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扩展资料

龙井猫耳朵芽叶短小,茶汤香甜、高扬、纯正,滋味上苦涩轻微,但甜度更高,生津更快,喉韵显著,茶汤入口更加顺滑、水路宽,清凉感和清新感显著,山野气韵更强烈,回甘强烈,生津润喉度充盈,茶气十足,高香、甜滑、稠柔、甘醇、爽朗,且耐泡度极高。

第一道,汤色蜜黄,花香细密,每饮一口,都感慨普洱茶竟有这样的幽细而长的花香。

第二道,除了香气,滋味亦细润香甜。至第三道,茶汤略涩,却能当下化解,舌底生津。

第四道,金黄色的茶汤,清澈透亮,香气沉在水中,怪不得当年把这一类的作为贡茶。

第五道,泡得重些,苦涩化得快,想到花草之美。

第六至八道,醇和甜润,另一种柔美气质。花香清冽,是一种细而锐的个性,此中浓淡皆可人,令人想到阳光、花香。

第九至十道,滋味更甜柔下来,香气常留两颊,水底香留,另有蜜香。这是一款迷人的茶。

泡至十二道,滋味并未淡去,叶底透着莹莹光亮,似可溶化,正是隽永之味,清新可人的风格。

六、贡牌龙井茶厂在哪里

1、杭州茶厂西湖牌,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茶厂,浙江省茶行业的第一个老字号,首批被批准使用西湖龙井原产地地理保护标志。同时也是天猫上的西湖龙井类目龙头。

2、贡牌,贡牌的掌门人戚国伟,是非遗传人,也是当今西湖龙井数一数二的大师。贡牌在线下和京东上做得很好,天猫上却不行。

3、狮峰牌,浙茶集团下的品牌,西湖龙井的知名品牌之一。但是要注意的是,“狮峰”只是一个品牌,不是说它的茶叶全部来自狮峰山。

4、卢正浩,卢正浩是梅家坞的村委书记,对梅家坞的西湖龙井做出不少贡献。卢正浩逝世后,他女儿把“卢正浩”注册成一个品牌,经营西湖龙井,目前发展不错。

5、艺福堂,艺福堂是近年从电商起家的,它的西湖龙井基本来自龙坞,属于二级西湖产区,因为价格也比较便宜,品质个人实在不敢恭维。

此外有名气的,还有大大小小30多个品牌,如忆江南、御牌、狮牌等等。

七、贡牌龙井a级怎么样

贡牌A级通常处于一级到二级之间,价格在千元左右,市场反馈也还不错,由于采摘区域、时间都相对固定,加上贡牌价格体系很明确,一直是这个系列的标杆之一。

干茶:条索黄绿扁平,糙米色,部分叶片偏黄,均整度一般,香气较浓郁。

第一泡:入口厚度较好,香气浓郁度很不错,豆香典型,鲜爽度一般,稍有苦底,涩感较强。水路一般化,滋味协调,喉韵较显,生津回甘强度中等,喉间有清凉感。

第二泡:厚度继续微升,香气有比较明显的下降,鲜爽感同步弱化较多,苦涩较强,甜意较凸显,苦甜微微不均,滋味平衡性很一般,好在茶汤较醇甘,喉韵维持,清凉感累积,生津回甘有一定提升。

第三泡:香气已淡去,厚度仍存,汤感不减太多,滋味较甜,尾水有清润感。鲜爽已尽,清甜尚存。滋味柔和,口感还算协调。生津回甘开始逐渐平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