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氏的由来?

山里向茶   2023-09-07  编辑: admin  116阅读  栏目:蒲公英茶

一、广东吴氏的由来?

各地吴氏(广东) 广东吴姓 广东吴姓的迁徙、繁衍,我们从清代的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县)可见一斑。据《香山县志》记载,本世纪初,中山县的吴姓家族主多分布在当时仁良的柏桠、基边,榄镇的塘尾乡、小榄、新会冲式村,得能的库充,下禁镇的山场、南溪二乡,黄梁镇的汉坑,黄旗的潭洲上村等地。吴姓在本世纪初的中山县只是中等姓。柏桠吴氏家族,是明嘉靖年间由顺德县迁来中山县的,其迁中山的始祖是吴启信,贡生,候选教谕。柏机吴氏支分两房,一房居柏桠,一房居住在隆到,到本世纪初人丁已发展到五百多人。广东中山县小榄的吴氏家族有两宗。一宗是由广东顺德县容奇乡迁来的.以吴广锡为始迁祖,到本世纪初已传 9代,人口50人;另一宗是由南雄迁顺德大良南门,五传到吴蒙时始迁小榄,吴豪的孙子吴学常又迁居新会乡冲式村,到本世纪初已传17代,人丁35人。库充吴氏家族是明弘治年间从福建福州迁来广东中山的,始迁祖是吴翔风。库充吴氏后分为五房,至当时已传26代,丁口五百余人。中山县山场吴氏家族的是宋咸淳九年(1273年)从本省南雄县的沙水村迁徙来的,始迁祖是吴学士。山场吴氏后分为三房,至本世纪初已传22代,人口1600余人。南溪乡吴氏是从东范县投田迁至中山的,始迁祖叫吴德泉.至当时已传15代,人丁130余。汉坑吴氏家族的始祖叫吴智达,于清乾隆甲子年(174年)由广东陆丰县迁中山的,这一支吴氏家族。特别长寿,人口繁衍发达,如迁中山的第2代吴氏祖先有子7人;孙32人,曾孙124人,眼见玄孙3人,5代同堂,年97岁才去世。次子吴峰,也是5代同堂,享年98岁,孙吴立厚,又创5代同堂,年93岁才去世。至本世纪初,才传10代,却已繁衍发展至2000余人,在中山传为美谈。汉坑吴氏子孙分居在中山县的小托、马鲚尾、三灶、西洋、田横、石基、谷镇、古寡、东华村等处。潭洲上村吴氏以吴常禄为始祖,是明正德年间由广州迁来的,后分廷珪、廷昌、廷美三房。到本世纪初已传15代,人口至70余人。 台湾《中华文化百科全书》氏族意中所引《莆田吴氏族谱》材料、概括东南吴姓宗族情况说:吴氏子孙在江南分支开基者有福建之莆田、福州、漳州、泉州、汀州;广东之潮州、嘉应州、广州;浙江之杭州、杭井、奉谷、温州、临海、平阳、临安;江西之兴国、石杭;广西之梧州、南雄、南思等地。又据《吴氏宗族宝鉴序》记载说:吴姓宗族开闽始祖为吴祭公,字先孝.为泰伯62世孙,原居河南光州固始,唐时与王审知入闽平黄巢之乱,堂从六人分居福、泉间,称为吴氏六祖,文分漳、泉。入粤始祖吴吉甫公,为宣公五世孙,宣公原居四川,后迁居江西南丰,至承顺时乱避居福建汀州宁化县。闽粤及各省吴氏族人,远祖近宗源出一本。 总之,我国东南地区是吴姓宗族成长和兴旺发达之地,更是大多数海外吴氏子孙根源发派的地方。可以说,熟悉了东南吴姓后,则天下吴姓宗族情形已知其大概矣。 [color=red] 岭南吴霸家族[/color] 吴霸,字子公,西汉后期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阳山吴氏,应是越灭吴后迁越国,后又随着越人南迁的吴姓中的一支。据清代《广东通志》记载,吴霸年轻时就猛勇过人、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英德)。吴霸在浈阳招徕流民.进行拓荒垦殖。人们感激他的功德。将他驻守的山取名叫吴山,以纪念他的开拓之功。后吴霸官任广郁(今广西巴马、凌云县)都尉,威震夜郎,因功又升任牂柯郡(今贵州)太守。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废除象郡.分为郁林、牂柯两郡。吴霸在桂阳的家族,希望迁往吴霸任职的广郁肥腴地带。吴霸给予制止,只 允他们就近开垦。老百姓听了这事,都深深敬佩吴霸的为人。吴霸的后裔非常兴旺繁昌,《广东通志》又说:后世岭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都是吴霸的后裔。

二、广东茂名杨氏的起源

晋、唐时期,是杨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代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

三、广东十大富翁是谁?首富是谁?

首富-广东汕头-李嘉诚。

四、古时广东 风土人情 简介

这是古时广东的结婚习俗:广东古时结婚习俗

搬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安床

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这是广东的其他风土人情:广东风土人情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花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但那时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市内各区均有花市 :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每个花市搭起彩楼 ,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阳。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实质是以艺术性为主。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92年曾有建议在白云山脚的麓湖上举行赛龙舟的,也未能实现。好在广州番禹的市桥,近年每年都举办龙舟节,盛况空前,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前往观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