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品牌的复兴之路

山里向茶   2023-09-07  编辑: admin  133阅读  栏目:贡茶

老字号品牌的复兴之路

国庆节前后,“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每天的工作时间表总是排到了深夜。对于做茶叶生意的人来说,眼前“国庆、中秋”两节相连带来的巨大商机也实在是难得清闲。王秀兰说,“我要用感恩的心陪伴新中国度过60华诞。” 17年前,茶行科班出身的王秀兰被调到“张一元”任经理,当时茶庄账面资金只有6000元钱。站在大栅栏街“张清敬一元”老店门前,看着自己的新单位和落满灰尘的招牌,新官上任的王秀兰怎么都笑不出来。 怎么把“张一元”的老传统特色恢复,把老字号振兴起来,这是压在王秀兰心头的一块石头。北京城有句老话儿,“吃点心奔正明斋,买茶叶认张一元。”从这句顺口溜里,王秀兰悟出了道理。寻回“张一元”的传统产品,严把质量关,发扬京茶传统文化,塑造老字号的新形象,让品牌深入人心,靠着几代人积攒的口碑,“张一元”一定能重振雄风。 顺着这条路,王秀兰大张旗鼓开始变革。上任不久,“张一元”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对于当时的“张一元”来说,这无疑是羡枝打传统牌的良好契机。中华老字号,百年张一元,名正言顺。 但如何把老字号的名头变成自己的品牌,王秀兰兄正敏又想出了新招。店门外摆茶座宣传张一元;远赴安徽歙县去创始人张昌翼的家乡寻根;坐着火车硬座远赴福建闽东、闽北茶产区;和老的统购统销机制抢货源,甚至不惜和人家拼酒求货......王秀兰用她的执着打动了厂家,也打动了顾客。瞧着快40的大姐跟20岁的小姑娘一起站在前门大街比嗓门儿,发宣传单,一拨拨新顾客试着走进老店,一箱箱上等茶叶也终于运进了“张一元”。“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的张一元茉莉花茶又回来了。住在老店边儿上的老邻居们也不住称赞“几十年了,这口儿又回来了”。 度过最危急的关口,王秀兰马上对大栅栏老店进行翻修扩建,重塑品牌形象;同时创新产品,除传统茉莉花茶外,随后几年又相继在京率先推广品牌绿茶、乌龙茶、普洱、白茶等其他茶类,并在产茶区建立起30个专属张一元的绿色茶叶基地。 在谈到“张一元”的复兴,王秀兰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功劳。“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富民强,才会有喝茶的闲情逸致。”王秀兰轻描淡写地把“张一元”17年的复兴之路一笔带过。 “张一元”衰于解放前的战乱,兴于改革开放后的盛世,如今成为一个拥有120家连锁茶庄,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百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的全国茶叶行业领军企业,它的重新兴起正是一个强国崛起的缩影。

1、走品牌路线

2、注重创新

3、更好地传承企业文化

台湾老兵离乡67年回老家定居 到家先问有几袋米

67年前,仅20岁出头的王诚松离开家乡江蘇海安,参加国民革命军,1949年到了台湾。2015,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一则“台湾102岁抗战老兵寻亲”的消息。经过多方努力,老兵汪呈松

3月28日,王秀兰再次飞往台湾,这次去台湾与上次的忐忑不同,这次,王秀兰很是兴奋—她要把父亲接回家。4月1日,时隔67年,王诚松回到了老家海安县雅周镇王垛村。刚进家门,老人热泪盈眶地说:“我终於回家了!”通讯员 吴薇

1948年被强征入伍,他一走就是67年

汪呈松原名王诚松,因不识字,在台湾登记时,工作人员只能根据读音判断为汪呈松。回到心心念念的家,王诚松笑了,“有生之年,我终於能够回来了。”

1948年,当时20岁出头的王诚松上街买盐。一阵枪声,路人四散,他於慌乱之中被抓走,强征入国民党斗芦世第21军。那年,他的女儿王秀兰才两岁。五年後,王诚松的妻子撇下女儿改嫁,王秀兰,由三伯父王诚进抚养成人。

数十年来,王诚松杳无音信,家人都以为他已离世。海峡的那一端,退役之後的王诚松再也没有婚娶,一直孤身一人。

201511月9日,“台湾102岁抗战老兵寻亲”的微博发出後,海安当地媒体、公安、台办等部门及志愿者通力协作,最终发现家住海安县雅周镇王垛村2组的王秀兰,诸多信息与王诚松提供的信息相吻合。经核实,王诚松的实际年龄在86岁左右。

少小离家老大回,先问家裏有几袋米

“不认得了,一点儿都不认得了。”4月1日,刚一到家,王诚松四处看看,不停感叹这些年来的巨变。王诚松的记忆还定格在1948年离开家的那个年代。王秀兰说,父亲一回来就问家裏有几袋米。“爸爸走的时候,家裏比较穷,有一包米就不错了。”王秀兰领著父亲去看家裏的粮仓。看到成堆的米时,王诚松“哇”的一声叫了出来。

听闻老爷子回来了,附近的邻居、远房的亲戚、村裏的负责人,都纷纷赶到了王秀兰家。“姑爹”“老姑爹”……年迈的王诚松已经听不清声音,但是从来人的嘴型知道是在和他打招呼。老爷子笑著点头。

“明天是清明节,我要带著爸爸去祭祖。”王秀兰说,这67年来,父亲是第一次在家乡祭祖,老爷子的心裏十分激动。王秀兰的女儿、女婿们也都从上海、常熟等地赶回了家,打算和老人一起拍张全家福。

王诚松的外孙女婿周希圣已经帮他把在台湾要做的公证证明全部办妥,就等清明後帮他在海安落户。海安县民政局也表示,海安政府将参照相关政策,对王诚松给予扶持,让老人在海安的生活无後顾之忧。

怕给女儿添麻烦,老人一度拒绝回家乡

20156月,王秀兰从大陆来到台湾,与失散66年的父亲王诚松相认。首次见面後,她就想带父亲回家,但老人却欲言又止,拒绝了。“双面战俘”的身份,一直压哗谈在老人心头。他担心自己回乡後会给女儿带来麻烦;而自己生活窘困,又怕会成为女儿的负担;更有愧疚之情—“没有抚养你,把你交给别人。”

“你一分钱不带,你也是我爸爸,我要为你养老送终。”女儿含泪苦劝。温暖的亲情,慢慢打消了王诚松的疑虑,他终於答应跟女儿回家。3月28日,王秀兰一大早便来到上海浦东机场,准备经香港赴台湾。要跟父亲团圆了,王秀兰很兴奋,淩晨两点才勉强入睡,四空肢点就醒了。

再度见面後,父女俩不由抱头痛哭,尽洒这些年来的心酸和思念。4月1日,跟随女儿离开宜兰之前,王诚松在居住了近70年的棚屋前徘徊了很久,含泪告别了给他提供医疗服务的卫生所员工,拉著女儿的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