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群体的定义

山里向茶   2023-11-29  编辑: admin  276阅读  栏目:贡茶

我国居民消费群体的分析与研究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 方言 2002年8月5日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形成了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已发生较大变化,了解目前各消费阶层的构成、消费心理和行为以及投资去向,对于把握国内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市场将起到—定的作用。

不同消费群体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一)城市与农村两大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继续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60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9倍,差距倍数扩大了1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情况,收入差距更大。从净增额看,2001年农村居民全年人均纯收入2366元,净增113元,城镇居民净增580元。城镇居民全年可支配收入的净增总额比农村居民高出4.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2.90:1,生活消费支出比率扩大到3:1。

(二)城镇居民之间特别是高低收入群体消费差距悬殊。住户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上升至2000年的0.32。占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入户户均年收入13311元,占10%的最低收入户年收入只有2653元,差距已由1992年的3.26倍扩大为2000年的5.02倍。从收入增速看,不同收入阶层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增长越快,中等偏上收入组以上的收入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增速。收入差距相差悬殊,意味着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居民集中,购买力出现严重的分布不均。

(三)农村居民之间消费群体的消费差距扩大。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按纯收入进行五等份分组,2000年最低收入组农户和较低收入组农产人均纯收入分别是802元和1442元,比上年下降了6%和0.6%。中等收入组农户、较高收入组农户和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是2005元、2768元和5198元,分别增长了1.6%、3.3%和6%。

不同层次收入群体消费状况

(一)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这一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首先是下岗职工,或已经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是“体制外”的人,即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三是进城的农民工。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是从集体企业退下来的,工资水平非常低。低收入消费者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为2500—5000元,其消费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影响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且增加缓慢。由于收入水平越低,消费需求相对就越高,所以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将对促进整体消费带来较大效用。

(二)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在5000到25000元之间,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余,但是受近几年体制改革的影响,消费倾向下降很快。而且这一消费群体的家庭占到城镇家庭总数的60.98%,收入占到居民收入总数的58%,是我国消费的主体部分,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我国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是最大的,对这一层次居民消费的启动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启动的成败。

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的资料显示,目前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占据较大比重,处于“多收少支”和金融资产积累阶段。这部分居民属温饱型消费群体,其基本的消费需求已经满足,正积聚资金向更高一层的消费提升。但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的集中推进,使这些居民预期支出大增,有钱也不敢花,即期消费变得缩手缩脚,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大量的购买力沉淀下来,以获得“未来安全”需要。目前在城市居民中仍有相当—部分消费者抱有中长期的消费行为。

(三)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状况。生活宽裕的高收入居民十分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倾向也出现明显变化,投资意识日益高涨。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收入居民,在消费时追求精神消费和期盼消费,教育、文化、通信、保健、住宅等成为消费热点,追求时尚化与个性化日趋明显。2002年,25.6%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通讯设备(包括电脑),19.9%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贵重家电,14.4%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买住宅(包括装修、家具),12.8%的高收入家庭准备购车。另有16%的高收入家庭准备投资股票,6.1%的高收入家庭准备投资商业和服务业。

农村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状况

目前我国农村除个别的仍十分贫困地区以外,经济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消费层次:

一是温饱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元,占调查家庭总数的30%左右(1998年统计)。这部分家庭整体生活已进入温饱阶段,消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边际消费倾向强烈,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呈数量扩张,但由于购买力有限,有效需求明显不足。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以及东部少数地区。

二是温饱向小康过渡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2000-3000元,占调查家庭总数的50%左右。整体生活水平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阶段,对消费品的需求已由数量扩张过渡到质量提高阶段,具有—定购买实力,消费观念处于由农村向城镇转化阶段,对日常消费品、生产资料以及家电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对品种、质量、品牌、档次表现出明显的关注,但要实现消费能力的升级还需要一定时期的积累。主要集中在中部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

三是小康型消费,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0%左右,多分布在东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和西部少数地区。这部分家庭整体生活已步入小康,由于其手持现金和存款已具有满足消费意愿的能力,因此传统的生产生活消费品基本饱和,特别是住房消费大多已经完成,消费热点开始向家电产品转移,消费结构的升级愿望强烈,消费观念明显趋向城市化。而占农村家庭总数5%左右、年收入超过30000元的富裕家庭,已开始消费大屏幕彩电、家庭影院、电话、空调、微波炉等高档商品。

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

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高收入群体:科学引导促进大额消费。应建立相应的消费环境和投资环境,引导这一群体消费,吸引投资。尽量促进他们在旅游、文化以及大件物品上的消费,关键是丰富其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品位,引导其消费方向。如开发适合这—群体的文化和旅游消费项目,减少对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的行政性干预,同时积极改善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最终达到促进消费的目的。

(二)中收入群体:改善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对于这一层次的消费群体,刺激其消费主要应以稳定收入和改变其心理预期为主。其一要给他们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信心,其二要尽快出台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改革的明确方案,对未来的支出状况更加明朗,从而改善心理预期,增加当期消费。对于中等偏上收入者可以以消费信贷等方式引导一部分人首先购房、买车;对于中等收入者可以增加其文化娱乐消费;对于中等偏下收入者可以增加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与换代。

(三)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政府可以考虑以税收和补贴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水平居民的补贴,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扶持的力度。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对失业(下岗)人员的补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等等。

(四)农村居民:增收减负。对于大部分农民而言,收入水平低是制约其消费的主要原因。要增加消费,增加收入是关键。在当前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其他产业吸收第—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副业之外的收入有比较大的增长。同时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通过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从而使居民的各种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