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被钢筋水泥笼罩、乌烟瘴气、灰尘漫天飘舞的空间,和那个喧嚣吵闹、车水马龙、拥挤不堪的都市,十一长假,有时间和家人一起去远郊游玩,吃农家饭,摘苹果,剪葡萄,赏农田,不亦乐乎。走进乡村田野山林: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雅;一轮秋阳、一阵秋风、一行游人、一片稻田、一山果园、一声鸟鸣,都令人心旷神怡!
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
看那漫山遍野的枫叶:历经风霜雪雨的磨练,燃烧着最后的生命,分外妖娆,妩媚动人。
看那大地山川:似乎都停住了奔忙劳碌的脚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再接再厉。
看那五谷杂粮农家院:高粱红彤彤,玉米黄橙橙,稻谷金灿灿,百果香飘飘,沁人心脾。
看那新农村的楼堂馆所:曲径通幽处,清新淡雅,奇花异草,鸡鸭鹅满院,自由自在的觅食嬉戏,好不快乐。
秋天更像一位安静祥和的老人,正在回忆着春夏秋冬的往事。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看那涨红了脸的苹果:笑逐颜开,摇摇欲坠,似在树上荡着秋千玩耍,煞是逗人,随手摘来,香脆可口,甜到心间。
看那挂满葡萄架上的:红葡萄、紫葡萄、绿葡萄,圆溜溜、亮晶晶,晶莹剔透,蜜汁饱满,让人垂涎三尺,剪下一串,解馋又解渴。
看那大片大片的秋菜地:大白菜,绿油油,清亮亮,菜叶饱满抱紧包团;红萝卜,白萝卜,竞相钻出地面,茎部挂满了露珠,又甜又脆,煞是新鲜;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了白菜、萝卜,猪肉陷的大蒸饺,滑而不腻,清香可口,满口留香。
我喜欢这晴秋的天空:仿佛那些因人生观、价值观、生活取向、思想意识、人生目标、家庭社会、人情世故、亲情友情、爱恨情仇、紧张痛苦的生活把人们桎梏得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不得安宁、备受折磨的心境,都被这晴朗朗的天空所净化。宁静致远,如释重负!
最最能吸引住大家眼球的、最最令众人们驻足观赏的、最最能震撼人们心灵的就是那平铺在大家眼前、被阵阵秋风涌起的滚滚稻浪,满眼望去,一片金黄,刺人眼儿,“喜看稻菽千重浪”,风吹稻香飘满天,一望无际,气势宏伟壮观;黄橙橙,金灿灿的万亩稻田,景色迷人,摄人魂魄,让人留恋往返,久久不肯离去。谁人不喜欢吃香喷喷,甜滋滋的白米饭呢?一日三餐,难舍难离的大米饭,谁能不爱惜自己的粮食呢?民以食为天。
秋风秋声秋谱如歌: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白云,自由自在的漂游,鸟儿,情不自禁的吟唱;秋天的风,和谐温婉,略带几分凉意,让人心明眼亮,谱写时代颂歌,心随风儿一起腾飞,我心飞翔,释放疲惫。
我国北方,今年风调雨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徒步走进稻田,稻穗直竖着,一个紧挨一个,挤得密密实实;秋风荡起稻穗群,往这边推,朝那边涌,立看一堵墙,平看似一张细针密缕,手工绣制的一张金黄色的鹅绒大地毯,经纬层次分明,凸凹叠起,美轮美奂!弯腰,用手托起金黄黄,沉甸甸的稻穗,爱不释手,稻香四溢,溢满心田,似乎闻到了大米饭的味道。
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今天的中国,大米再也不是凭证供应领取的短缺紧俏食品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每月每人只可以领取的二斤大米!不到年节,不招待客人,谁家舍得吃一顿大米饭,谁家能吃上一顿大米饭?如今的平民百姓,也可以一日三餐,都能吃上香喷、软绵绵、晶莹剔透的大米饭了。
秋景秋色秋意如画:秋天色彩斑斓,b洁艳丽,五颜六色的秋叶,如花朵般绽放,相互媲美,层林尽染,漫山遍野;丰满的果实,张开喜人的笑脸,迎接八方游人来观赏它们饱满俊俏的容颜;行走在丰收的田野上,我心满足,人是欣喜若狂的,心是踏实的。
说来也怪,也不怪,现在有的人家,已经吃腻了大米饭。有的人或者是因病,有的人早已厌倦了白米细面,白米细面并不养胃养人。又都回归到了抢吃过去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吃的、已经厌恶至极的粗米杂粮来。今天抢吃杂粮,一是为了减肥,二是为了保证明天身体更健康;因为大米是五谷杂粮中,淀粉含量最高的粮食。血糖高的人、糖尿病患者最最禁吃的主要食品,就是大米饭。
秋野秋硕秋吟如诗:秋天的景致美妙多情,诗情画意般的梦幻思绪,漫天飞舞,升华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世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神经放松,心情舒畅,畅所欲言,人们愿意把积压在肚子里的美丽神话故事讲诉;幸福的笑容,诙谐幽默的故事,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情来缘起,我心动容,亲情更亲,友情更重;人是开朗无杂念的,心是情满的,如此美妙的动听故事,让这群多才风趣的游人,与这秋野的风光,合辙押韵。
记得我第一次吃大米饭时,已是十八岁的年龄。文革中期,我参加了路线教育工作组,也叫宣传队,有机会经常去公社里开会。公社食堂的伙食不错,不是大米饭就是白面大馒头,反正都是家里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我第一次尝到了大米饭的香滋味,至今难忘,不吃菜,光吃咸菜,都能吃上满满的一大碗。那亮晶晶,软绵绵,香喷喷的白米饭,越嚼越香,舍不得下咽,舌尖上的美味!真是太好吃了。
我喜欢这秋野的风光:仿佛,连那根为了生活养家糊口、四处奔波、整日忙碌、劳累重负,为了工作承受过大的精神压力、年年月月、岁岁年年、绷紧的神经,也被这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给松绑了,随着丰收的果实,一起落地;人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彻底的放下,十分的解脱,好不轻松自在!
二十三岁前我一直居住在的农村,沙丘盐碱地带的家园,大片大片的草原,能耕种的土地大都在高岗坡地,没有水田,自然不能种稻子。那时的稻米产量极低。所以,北方普通的老百姓,别说吃大米饭,准确的说,十八岁之前我都不知道稻子长得是什么模样。
七十年代,我国还没有进入商品市场流通,粮食还处在统供统销的控制阶段。农村人口的基本口粮,都是自产自足,种啥吃啥,不可以私自买卖交换。
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粮食才可以自由流通。农村人才可以去城里用白面换些大米回来改善生活,或者是为了过年过节,家里人能多吃上几顿大米饭而四处调换。城里人也可以用大米去乡下多换几斤白面,来填补供应粮食的不足。小品《换大米》,就是来自哪个时期的真实题材,故事生动感人,引起了城市、农村大多数人的共鸣。记得当时的行情是:二斤白面,才可以换一斤大米,此时的大米,对农村人来说,弥足珍贵,只有到过年过节时,才可以吃到的美味。
在我的记忆里,真正天天都能吃上大米饭,把大米饭当主食吃,也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的城里人。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回老家探亲时,问母亲喜欢什么礼品?她老人家总是让我多带些大米回家。大米在当时的农村,是可以当作贵重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的,还是紧俏的商品。今天的中国,大米乃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粮,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每人每天必餐,百食之首,百吃不厌。
秋天更像一位追忆往事的使者:将如诗如画如歌的风流轶事诉说,人生的沧桑,岁月的无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被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年轮,统统记录在册;将世间万物四季更迭,历经严寒酷暑的洗涤,统统都刻在这秋野丰收的大地上;让人们钟爱秋天,让人们眷恋秋天;让人们依附于秋天,秋天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收获精神食粮的情满,而且使人们赖以生存、维持生命存活的物质食粮堆满了仓,才得以有了我们今天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我喜欢秋天的气候,温文尔雅,有情有调,温潮的空气,不冷不热的天气,特别适合于户外活动。
今年稻子大丰收。刚刚问过稻农,下过霜后,就可以收割稻子了。看到无法抑制丰收的喜悦,荡漾在每个稻农的脸上,一年的辛勤汗水,终于尝到了收获果实的快乐和幸福。我为稻农们高兴,我为稻农们自豪,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过去的农民种植水稻,为的是摆脱其它大粮,靠天下雨种地的悲惨命运。如今的农民种植水稻,有科学家袁隆平提供的优良稻种,有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农民也学会了科学种田,加之现代化的灌溉设施,都为稻子高产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彻底的扭转了稻子低产于其它大粮的'落后局面。当今的农民都喜欢种稻子,稻子不但高产,价格也高于其它农作物,种稻子也能赚钱,发大财。
看着稻农老哥,绽开着满是皱纹的眼角,黑里透红的张张笑脸,各个合不拢嘴的洁白牙齿,无数次地潮湿了我的眼睛,心里多了十二分的感动与感谢。无情的岁月,像刀子一样往他们的脸上刻,沧桑了稻农们的容颜,让你猜不出他们的准确年龄。但是,大米的确就出自这些可亲可爱可敬的稻农之手,就像我面前站着的这些兄弟姐妹一样,是他们的艰苦付出,才使我们的餐桌,年年、月月、天天都有大米饭吃。
看着幸福快乐的稻农,抚摸着饱经风霜的稻穗,泪水轻轻的打湿了我的脸庞,一次次的擦掉,一次次的滑落。我在心底里,一遍又一遍的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久好久没有回家乡了,家乡现在也不缺大米了,可在我的内心深处,见景生情,拟物思乡,莫名的就涌起了几分牵挂,平添了几多思念,勾起了一些往事。
似乎又看到了邻居家小女孩生病时,母亲就会把我带回家的大米,当作礼品送人一碗,给她煮粥吃,狼吞虎咽的影像。或者是左邻右舍的那位老人家生病时,母亲也会送上一碗大米,以示慰问的情景。是啊,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有谁生病时,能喝上一碗大米稀粥,别说是在农村,就是在城里,也算是最奢侈的享受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过去的大米打磨得都很粗糙,米中掺杂着许多没有脱掉皮的稻粒。左边邻居家的李婶,从来舍不得扔掉一粒稻子,就把大米中的稻粒挑出来积攒着,放在簸箕中,然后用鞋底子用力揉搓。黄橙橙的稻子,在簸箕里迅速的脱掉盔甲,欢快的跳起舞来,白净净的大米,就被打磨好了。小孩子们便会拥挤着围上一圈,当作热闹看。
让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有一年过春节,生产队里用两车小麦,从能种水稻的生产队里,换来了一车稻子,这是人们、包括我在内,第一次看到了稻子的模样。磨成大米后,不但将大米分给各家各户过年吃,就连那稻壳也是按人口分配的,做枕头瓤子用,夏天枕着凉爽,不粘头。右边邻居家的杨大娘,家里人多,枕头就多,想用一碗大米来换我们家一麻袋子的稻壳。母亲没有留下那碗大米,就将稻壳送给了杨大娘家,还经常给杨大娘的老爹送大米煮粥吃,感动的杨大娘死活硬是送给我们家一袋子的小米来还人情,自己的家人却吃着玉米面大饼子。
让我最最自豪的一件事:我十八岁入党,二十岁那年就当上了大队副书记,主管种植粮食。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品种,是我的主要任务。因为早已沙化盐碱的土地,种植大粮都不丰收,种植水稻,更是人们想都不敢想的难事。我四处学习请教,提高自己的农业技术水平。我承包了一个生产小队,在那里搞试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开。选择一块比较略洼的土地,带领同龄人起早贪黑的大干。先是在土地旁打了一眼机井,保证水源的供应;二是精耕细翻土地,男人们用镐刨,女人们用锤子砸,把土地调整的如细面,没有半个土坷垃;而后打池子灌满水,让生硬的土地喝饱,湿润松软,等待插秧。
让我最最愧疚的一个人:是我的闺蜜小英子,她正在热恋之中,处着一个让所有农村姑娘,都十分羡慕的城里对象;为了育种稻苗,和我白天黑夜,二十四个小时吃住再一起,守候这一项艰巨而光荣的政治任务;失去了恋爱的自由,让男方认为,不会爱恋,不懂亲密,精神有问题,怕是得了自闭症,解除了婚约。
让我最最骄傲的一件事:是我们的艰苦付出,终于种活了水稻,抽了穗,水稻长势喜人;也是在金秋十月,公社书记,带领十里八村的大队书记、小队队长、领工员、保管员、老少爷们、兄弟姐妹一大群人,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还奖励我们一面锦旗:“先进农业化的带头人。”以资鼓励。那年的稻子,亩产只有二百斤,已经是奇迹了!村里人第一次吃上了自己亲手种植的水稻,那心情只可领会,无法言表。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稻壳装的新枕头瓤子,进入了梦乡。
我进城后,英子也因懂得水稻栽培技术,远近闻名,被任命为我们大队的书记,一度成为了全县的农业标兵。改革开放后,她也因为会种植水稻,嫁给了农民,发了大财。
先进发达的交通设施,直通的高速铁路,快速飞奔的高速公路,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各种需求,配货车四通八达。现代化的电话电脑手机通讯工具,快捷方便的联络方式,让我和远在天涯、近在咫尺的亲人们、朋友们、邻居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我们的父辈,娘爱婶亲们,都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的情意,始终植根在了我们下一代人的脑海里,连接着我们这些晚辈们亲情友情的灵魂,永远无法忘怀。同龄人的我和英子,更是亲如姐妹,经常来往,谈论最多的还是水稻:纵观全国的水稻的发展趋势,北方的水稻深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爱戴,需求量极大,卖相很好,尤其是盘锦大米,远近闻名。
最急需的、最现实的、最能满足我思乡愿望的、最能解我相思之苦的,还是想送上最能代表我们这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不忘的礼物,大米!这就是我一直想买下的、远近闻名的盘锦大米,作为礼物回赠我的父老乡亲们的真正含义,略表我的思念之苦,相思之情。只有大米最能代表我们那一代人的共同心声,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选中一位年长的老哥,看好他的一片丰满的稻田,我给老哥留下了联系电话,同时留下了一千元钱,订购稻子。说好了,让他给我用农村最最原始的驴磨碾米,磨成大米后,告知我来取。然后寄回老家去,方觉心安理得。
当我再一次端起香喷喷、油亮亮、雪白雪白的大米饭时,似乎闻到了送到乡亲们家里的、摆在亲人们餐桌上的、咀嚼在朋友们口中的大米饭的香味。我是心静的、愉悦的、满足的、欣喜的、快乐的、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