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陶和宜兴紫砂壶区别(云南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

山里向茶 2023-03-02 02:44 编辑:admin 202阅读

1. 云南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

都好

紫砂壶根据资料记载起源于北宋时期,在1976年,一个紫砂古窑在宜兴杨家山被发现,考古专家认定为北宋时代的产物。

建水紫陶则是在清代,有一句话叫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

2. 建水紫陶和紫砂壶哪个好

紫砂壶最好的产地是宜兴。紫砂壶特点是双孔结构,既有透气性又有保温性,所以紫砂壶最重要的是泥料。

选购紫砂壶第一步是要买到正宗的泥料,这个其实挺难的,交学费是难免的。

另外,如果紫砂壶你要买来泡普洱茶的话,其实可以买建水紫陶,都是云南的,和普洱茶更配,而且泥料不太会做假。

3. 云南建水紫陶与宜兴紫砂哪个好

各有千秋。

新生茶与茶箐幼嫩的老熟茶适合紫陶壶冲泡;老生茶、新熟茶、茶箐粗老的老熟茶适合紫砂壶冲泡。

紫砂是最适合冲泡新制熟茶的,其既能净化熟茶中的杂气,还能提升相应的口感香气。虽说紫陶也有相应提升和改善作用,但效果还是不如紫砂。

4. 云南建水紫陶和紫砂有没有得比

1.新制生茶用紫陶泡好。

新制生茶,芽叶较嫩,太高的水温会将其烫熟,且新茶中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高,应快速出汤避免闷泡,否则会使得新茶苦涩味重。

根据新制生茶茶性,密度更高、导热性更好的紫陶更适合冲泡。导热性好代表散热好,水温自然不容易偏高。相反,紫砂保温性好,新生茶会产生烫熟味,且苦涩明显。

2.老生茶用紫砂泡好。

老生茶,经过时间陈化,香气不似新茶上扬,其内含物质也更为内敛,因而需要高温沸水冲泡,以激发其滋味、香气,这样的茶就适合紫砂冲泡。

且老生茶在长期存储发酵过程中,难免会吸入一些异杂味,有吸附作用的紫砂就能够净化这些异味,使其品饮起来更为醇正。

5. 建水紫陶 紫砂

建水紫陶,又称红泥陶,与紫砂陶、坭兴陶、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它产自红河州建水县的碗窑村,自宋末开始生产,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经过6道工序制作而成,包括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建水紫陶成品具有精良的工艺特色,表现为“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及透气性能良好等特色。

6. 建水紫陶和紫砂哪个泡茶好

中国四大名陶,是指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

宜兴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古朴的色泽和优良的实用功能,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陶有壶、杯、瓶、盆等上千个品种,其中紫砂茶壶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等独特优点。

坭兴桂陶,又名坭兴陶,以广西钦州市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撑并经过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后形成坭兴桂陶。

建水五彩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荣昌陶器已有800年的历史。荣昌陶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从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云南建水五彩陶、四川荣昌陶器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7. 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器(荣昌区现为重庆市管辖,故“四川荣昌陶”改称“重庆荣昌陶”)、云南建水紫陶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江苏宜兴紫砂

历史来源:始于明代中期,其草创期的作品,按今天的审美,其泥质、工艺制作水准都不能称作精良上乘,从出土的时大彬和吴经墓出土的壶上就可以看出来。清康熙以后,紫砂壶才渐入佳境。作为紫砂壶装饰特征之一的铭文,明代器物中不多见,有之也多见于壶底。清代铭文装饰就有所不同,陈鸣远、陈曼生之后,文人的大量参与,壶体上才常见铭文题刻。

原料:宜兴五色土

制备好的泥料:40-80 目,粗、含砂、可塑性好、干燥收缩率小

烧成温度:1100℃—1200℃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题刻、花器、仿生器

光泽度:出窑的颜色

干燥收缩率:8%

广西钦州坭兴陶

历史来源:清朝咸丰年间,广西钦州陶艺人胡老六,跟随父母从福建迁移到钦州定居。长大后,胡老六从军,在广东、江苏等地活动。一次,他在战场上收缴了一支烟枪,见其制作精美,视为珍宝,从部队回到钦州后,受烟枪启发,便开始着手采用新的方法研制陶器。他摒弃了传统制泥以泥和细沙混合制坯的方法,只取泥料;不要白泥、黄泥,只取紫红泥;不要山丘表层土,挖深层干净的紫泥土,然后搅拌、沉淀。他把钦江西岸紫红泥去沙提炼出纯泥,再制成烟斗和泥偶,烧制后又进行打磨,做出了第一个出现窑变色彩并有玉质感的坭兴陶产品,令人爱不释手,掀起了坭兴陶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钦州坭兴陶得以迅速兴起。

原料:坭兴钦江岸边的陶土

制备好的泥料:180 目

烧成温度:1100℃左右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干坯题刻

光泽度:带火皮、磨砂、亚光

干燥收缩率:10%-15%

四川(重庆)荣昌陶

历史来源:盛产花釉。分细陶和彩陶两种,前者胎薄质坚,后者多有纹饰。装饰手法丰富。釉色有朱砂红、西绿、黄丹、乳白、黑等。以黄丹釉为常见,朱砂和西绿釉为特色。荣昌陶器原产地为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的汉族传统艺术品。清代以前叫磁窑里,有史可证的陶器最早出现在汉代,明清时代得到广泛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该地有优质红、白陶土,质细色正,可塑性强,宜于制陶,主要制成民间日用粗器,如泡菜坛、罐、壶、碗、茶具、花盆、花瓶等。造型大方,釉质尚光。

原料:重庆市荣昌县安富镇的陶土

釉料:有素烧的、有上釉的

云南建水紫陶

历史来源:清道光年间(1821-1850),碗窑开始烧制吸大烟用的陶烟斗,至光绪间(1875-1908)陶工潘金怀将往日的粗陶烟斗制作工艺改进为先以陶土泡水滤浆,取泥制作烧成不上釉,以石料磨光。从而开创了制作细陶的新工艺,其流程主要有“取泥制坯、书写绘画、刊刻填泥、烧造成磨光”等八道工序。工匠向逢春发奋自学书画,将紫陶制作与书画刻填合二为一,开创紫陶制作工艺新时代。

原料:建水近郊五彩山的五色陶土

制备好的泥料:200—300 目,细、不含砂、黏性好、干燥收缩率大(能做到 400目)

烧成温度:1100 ℃ —1200 ℃(最高温达1250℃)

釉料:不施釉

装饰特点:阴刻阳填、残贴

光泽度:带火皮、磨砂、亚光、亮光

干燥收缩率:15%-20%

综上所述,在传统工艺中,建水紫淘的泥料最为细腻,是制作温婉可人“文人陶”的前提。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制作工艺已不再是不可攻破的壁垒。如果制陶人愿意尝试,无论是紫砂,还是钦州陶,抑或是荣昌陶、石湾陶,都可以用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实现其他陶种的制作,最终呈现的陶器作品,有可能与建水紫陶有着几分相似。

但是,各地的陶种历经千百余年的发展沉淀,无数匠人为之倾注毕生心血,才得到现如今的各自陶种的一整套完整的工艺。这其中不乏各式创新,有以失败告终的,有成功的,成功的自然就流传了下来。毕竟如果不把泥料的特性最大限度地张扬出来,也许,就算不上好的陶艺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