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贸易历史综述

山里向茶   2024-10-25  编辑: admin  1502阅读  栏目:

一、中国茶贸易历史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就运销国外,清朝(约公元1684年)海禁开放后,更促进了茶叶海运贸易的发展,先后与中东、南亚、西欧、东欧、北非、西亚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

二、茶的出口历史

茶叶、丝绸和瓷器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贸易“王牌产品”。

其中茶的出口主要是从唐朝开始,这一时期,中国茶叶的品类、饮用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方的广大地区也成为了稳定的茶叶主产区,陆羽的《茶经》更是光耀千秋,正是积累了以上的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才开始大规模出口茶叶。唐朝包容的文化更是为茶叶出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强邦交忙”,盛唐时期,亚洲各国商人、使者、留学生纷纷来唐,而唐人的足迹也遍布亚洲,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茶叶的出口。同时,唐也是历史上“茶马互市”的源头。

宋朝是中国海商出口茶叶的一个高峰,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客观上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而海上丝绸之路又有着离茶叶产地近的优势,因此宋朝的海上茶叶贸易迅速崛起,南宋以后甚至成为国家重要税源之一,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到西亚后,又从西亚被带至欧洲,引起了欧洲上层社会的注意。同时因为宋朝不占有战马产地,“茶马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时至今日,在西南地区,我们仍能发现茶马古道的遗迹。

明朝时期,除了茶马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外销量不断增大外,中国的茶叶出口还出现了一个大事件:万历三十五年,中国茶叶首次销往荷兰,这是中欧直接茶叶贸易的起点,此后,荷兰、英国等国陆续开始大规模从中国进口茶叶。

清朝,中国的茶叶出口达到了顶峰,乾隆的全盛时期,欧洲商船直接从东南沿海进口茶叶,而晋商则把茶叶从陆路贩向沙俄和东欧,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值占到了出口总值的接近九成,大量茶叶出口,换回海量白银,本不产银的中国也因此成为了“白银之国”。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近代国内频繁战乱、西方工业革命等诸多原因,茶叶销售到清末也丧失了优势。

目前,中国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90多万公顷,占全球面积的61%左右。茶产量达到261万吨,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45%。

据国际茶叶委员会的最新统计,2008-2017年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世界种植面积为342万公顷,到2017年达到489万公顷,十年间增长了147万公顷,比2008年增长了43%,且大部分增长来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常年全球居首。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为305.9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62.6%。

2017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17万公顷,而2017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长了15.6万公顷,可以说,世界茶叶种植面积增长部分的91.8%来源于中国。

同期,中国茶叶产量为260.9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4.89%。

中国是产茶大国,也是出口大国。

据一牛财经查看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36.5万吨,同比增长2.7%;出口金额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同期,中国茶叶进口量3.55万吨,同比增长19.1%;进口金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4%。

对此,海关表示,从数据看,中国茶叶出口量增价涨,出口金额增幅近4倍于出口数量增幅,茶叶出口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

此外,数据还显示,2018年,中国绿茶出口依然强劲,出口30.3万吨,同比增长3%,出口金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7.9%。绿茶出口量占中国茶叶出口总量83%,出口金额占总出口额69%。

同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近日公布的《2018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提出,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2017年,世界茶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达212.4万吨,居第二位的是印度,为105.9万吨。

但是世界茶叶产大于销的矛盾依然突出,世界茶叶增长主要来自于中国与印度,因此改善供需矛盾,除了要提高茶叶消费量外,产茶国应当适度控制茶园的种植面积。

三、茶贸易及历史渊源

茶通万里:万里茶道的历史与价值。

万里茶道,指从1689年清朝和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古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现蒙古国境内,在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口岸恰克图进行交易,然后继续西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圣彼得堡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万里茶道的形成与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生活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长期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日常饮食以食肉、饮乳为主,缺少水果蔬菜,难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由于茶叶具有解腻、提神、增加热量、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他们来讲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饮品,“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作为生活必需品,被誉为“健康天使”。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双边贸易提供了制度保障,万里茶道就此开通。1728年,中俄又签署了《恰克图条约》,确定在边界两侧各设一个贸易圈。此年,沙俄市圈建成,称“恰克图”。1730年,中国市圈竣工,称“买卖城”。市圈内建有市场、商号、货摊以及贮藏货物的库房。中俄双方各派官员管理。1755年,清政府中止了沙俄商人来北京贸易,全部集中在恰克图进行。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基地发挥重要作用,日渐繁盛。中国输俄的商品以茶叶为大宗,1845年至1847年以前每年输出俄国的茶叶大约40000箱,1852年以后达到175000箱以上。其他商品有丝绸、布匹、铁器等。俄方出口中方的商品以毛皮、药材、工艺品等为主。

恰克图贸易给双方商人带来了巨额利润,俄商人将茶叶转贩至欧洲市场,获取厚利。同时,恰克图贸易还给沙俄政府带来了不菲的关税收入。1760年从恰克图收的关税已占俄全国关税收入的24%,1775年上升到38.5%。1821年至1850年,恰克图一处俄对华贸易额占俄全部对外贸易的40%—60%,最高时达到60%以上,而中国对外输出商品的16%和对内输入商品的19%是在这里进行的。这一时期的中俄贸易基本上是平等互利,双方商贸亦为公平贸易,并且年年呈现顺差,不少白银从俄国流入中国。

20世纪初,由于交通的发展,运输茶叶的路线改为以江海水路和铁路为主,通信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加快了流通速度,再加上俄政府对中国茶叶进口采取关税壁垒政策,以及印度茶、锡兰(今斯里兰卡)茶的竞争等原因,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经营主力军。山西商人历来有走出去行商,从事长途贩运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商业重镇和码头。明清时期,晋商凭借区位优势、地利之便,成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和蒙古草原一带“茶马互市”等民间贸易的先驱者与经营垄断者,张家口、归化、包头、多伦、库伦、恰克图买卖城等商业区域均为晋商掌控。如恰克图买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仅有4家晋商商号,至嘉庆初年发展到60余家;到道光年间,茶庄发展到100家左右,全部为晋商经营。茶叶贸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旅蒙晋商”和伟大的国际贸易之路——万里茶道。

晋商为中国茶叶的国内外贸易乃至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创造了“总号经济模式”,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即东家与大掌柜坐阵总号,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各分号在外独立自主,灵活经营。二是创造了茶票业兼营模式,实现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加、运、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四是创造了茶叶品牌化营销模式,在抓好茶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茶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晋商在湖北羊楼洞一带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在湖南安化生产的“千两茶”,至今都是蒙古国和俄罗斯市场的畅销货。五是创造了“顶生意”的身股激励模式,把东家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共同发展。六是树立了勇于开拓、艰苦创业、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精神,创造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丰功伟绩。

万里茶道是伟大的,也是辉煌的,它是中蒙俄三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四、中国茶叶贸易史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中国茶叶的早期输出外销: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

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与论准备。

五、茶叶的出口贸易发展历史

世界茶叶贸易的基本特点:一是全球茶叶种植区域集中;二是茶叶进出口也较集中;三是红茶是世界茶叶贸易主要品种。

1、全球茶叶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目前,世界上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但种植区域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其中,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三位,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为222.5万公顷、62.4万公顷和23.2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4.6%、15.3%和5.7%。产量排名与种植面积略有差别,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和肯尼亚,2017年产量分别为245.9万吨、130.4万吨和43.3万吨,占全球茶叶产量比重分别为40.3%、21.7%和7.2%。

2、茶叶进出口较集中。

尽管种植茶叶的国家和地区仅有50多个,但参与全球茶叶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却多达170多个。在这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肯尼亚、中国和斯里兰卡是世界前三大出口国,2017年出口茶叶46.8万吨、36.7万吨和28.9万吨,占全球茶叶出口量的20.3%、15.9%和12.5%。前三大进口国为巴基斯坦、俄罗斯和美国,2017年进口茶叶20.5万吨、18.1万吨和16.6万吨,占全球茶叶进口量的18.6%、16.5%和15.1%。

3、红茶是世界茶叶贸易主要品种。

国际上一般将茶叶分为绿茶(greentea)和红茶(blacktea),其中红茶是全球茶叶贸易的主要品种。2017年世界茶叶出口230.7万吨,其中红茶出口166.1万吨,占72%;绿茶出口为45万吨,占19.5%。

六、我国茶历史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

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

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七、中国茶叶出口历史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唐朝时就有人写作了《茶经》一书,表明饮用茶叶已成了一种高雅的享受。明清时,茶叶成为中国出口之大项,一两茶叶甚至比一两黄金还值钱。在中国茶叶的影响下,日本、英国、俄国人都有了饮茶的习俗。后来,英国人在印度种植茶叶,中国茶叶受到了很大冲击,一度失去茶叶生产第一大国地位。

八、中国茶 历史

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公认的饮茶就是中国首创,而在中国根据陆羽《茶经》中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有关对茶叶的探索,只是在秦时代茶更多的是王公贵族的专属,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开始在中国盛行。佛法大师在探讨、悟佛理时要心境平和,没有杂念,而茶恰好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使人内心更加的通透明澈,饮茶开始在佛家流行。只是相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局势,连绵不断的战争,民不聊生,生存尚是问题,亦不会拿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茶叶。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唐朝占有绝对的一席之地。唐朝国泰民安,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茶叶开始逐渐地走向社会大众。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批文人骚客、儒家大士开始深入的研究茶叶,其中尤以陆羽为主,陆羽所著的《茶经》更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后人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茶道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在唐朝这一时期,就初步形成了内容多样,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机制。

在南宋,茶文化发展到一个高潮时期,民间就出现了的专业品茶社团,宫廷也设立了专门的茶事机关,皇帝用赐茶来笼络王公大臣;在民间,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茶,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要“合茶”。民间一时斗茶风起。日本现盛行的茶道,也是由南宋时期漂洋过海传播而去。宋朝过后,茶文化开始没落,明太祖朱元璋撤销北苑贡茶苑,不再设皇家茶园,散茶正式形成,散茶真正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人们喝茶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过却已经没有盛唐、南宋时期的全盛状态。在17世纪,西方列强用枪炮叩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的茶文化也随之传入到西方国家,并逐渐的在世界流行。

新中国成立后,茶文化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机制,融入了更加丰富的理念。加强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机制,茶歌艺术、茶乐艺术也应运而生,使得茶文化更加的符合我国的社会实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