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的产地在哪里?

山里向茶 2023-01-13 15:13 编辑:admin 157阅读

一、洞庭碧螺春的产地在哪里?

  洞庭碧螺春是我国名茶中的珍品,产于江苏苏州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驰名中外。碧螺春茶外形卷曲如同海螺,茸毫毕露,细嫩紧结,银绿隐翠,它的许多特点与其他名茶不同。冲泡后,雪花飞舞,白云翻滚,水色浅,味醇而淡,香气清高持久,令人回味 无穷。

  用温开水冲泡,仍能够沉于杯底。如果先放水后放茶,也照样会下沉。叶底如雀舌,放香展叶,可以称得上是名茶极品。碧螺春采制的技艺十分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采摘较早;摘的一般是较嫩的;拣得十分干净。通常采初展开的一芽一叶,芽长1。6—2厘米,叶形卷曲如同雀舌。

  碧螺春茶采 摘时间通常在谷雨前后进行。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不断操作,起锅即成。炒制的主要工序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 烘干。炒制时应该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高级的碧螺春,半斤干茶就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的细嫩。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色泽银绿,翠碧诱人,白毫显露,卷曲成螺,因而取名“碧螺春”。有关碧螺春的由来,民间一直传着一个故事。据说,在清康熙年间,当地人在洞庭湖东碧螺峰石壁上发现了一种野茶,便将其摘了下来带回,之后就作为饮料使用了。有一年,茶叶获得丰收,采茶的竹筐都无法装下,采茶的姑娘就将多余的茶叶放进怀里,却没想到茶叶因沾了热气,散发出阵阵香气,惊异的姑娘们直嚷着:“吓煞人香!”这 “吓煞人香”是苏州方言,意思是香气非常浓郁。

  

  从此,众人纷纷议论此事,“吓煞人香”也就成了茶名。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觉得“吓煞人香”这个名字不够文雅,便赐名“碧螺春”。碧螺春作为我国的名茶之一,常被视为高级礼品。在国际上,碧螺春更是声名远播,远销美国、德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

二、如何鉴别洞庭碧螺春?

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自然,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鲜艳,发绿、有明显着色感。

看茶汤色泽:把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汤色看上去比较清澈柔和、青黄明亮,加色素茶汤的看上去颜色比较鲜艳,明显发绿。

三、如何鉴赏洞庭碧螺春?

  

我们通常所说的“碧螺春”茶叶,因为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的太湖洞 庭山,所以它又被大家称为“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叶是在明代才开始有 的,俗名叫做“吓煞人香”。

相传曾有一个尼姑上洞庭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马上有奇 香扑鼻,尼古就脱口而出道:“香得吓煞人”,因此当地人便称此茶为“吓煞 人香”。

  

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 对此茶倍加赞赏,但是又觉得“吓煞人香”的名字不雅,于是为此茶题名 “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别,它的茶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中国的十 大名茶之一。碧螺春的采摘制作技艺高超,它的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 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在每年的春分前后幵采,谷雨前后采摘结束, 而采摘的茶叶一般是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在采摘茶叶的时候一般是采摘芽叶的初展,芽叶的长度为1。6厘米〜2。0 厘米的茶叶作为原料。因为茶叶的外形卷曲如雀舌,所以这种茶叶的嫩芽也 被称为“雀舌”。

  一般炒制500克的高级碧螺春就需要6。8万〜7。4万颗芽头, 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需要9万颗左右芽头的记录,由此可见茶叶采摘工夫 的非同一般。细嫩的茶叶富含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在这里茶树和桃、李、杏、 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和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

茶吸收果香,花熏茶味,让碧螺春独具天然茶香果味。

  其成品茶外形紧密, 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清澈碧绿,叶底柔匀,饮 后回甘。

四、关于碧螺春的资料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始于明代,俗名“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碧螺春产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且多是果木与茶树间作,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孕育着碧螺春茶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茶是采摘一芽一叶为原料,制造500克特级碧螺春茶,需采6~7万颗芽叶。碧螺春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冲泡碧螺春茶时可观赏到“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三种奇观。

五、洞庭碧螺春名字的由来?

傳說很久以前,西洞庭湖住著壹個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東洞庭湖山下住著壹位小夥子,名叫阿祥,打漁爲生,兩人相愛著。但不久災難來臨,太湖中發現了壹條惡龍,作惡多端,揚言要碧螺姑娘做他的妻子,如不答應便興風做浪,讓人們不得安甯,阿祥得知此事後,便決心爲民除害。他手持魚叉潛入海底與惡龍搏鬥,最終將惡龍殺死,但自己也因流血過多而昏迷過去。碧螺將阿祥擡到家中親自料理,但不見好轉,碧螺爲了救阿祥,便上山尋找草藥,在山頂見有壹株小茶樹,雖是早春以發新芽,她用嘴逐壹含著每片新芽,以體溫促其成長,芽葉很快長大了,她采下幾片嫩芽葉泡水給阿祥喝子下,阿祥頓覺精神壹振,病情逐漸轉好,于是碧螺把茶樹上的芽葉全部采下,用薄紙包好緊貼胸前,使茶葉慢慢暖幹,然後搓揉泡茶給阿祥喝,阿祥喝後身體很快康複,倆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卻壹天天憔悴下去,原來姑娘的元氣全凝聚在茶葉上,最後碧螺帶著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的懷中再沒有醒來,阿祥悲痛欲絕,把碧螺埋在洞庭山上。從此,山上的茶樹越長越旺,品質格外優良,爲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爲“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