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白酒说成白茶?

山里向茶 2023-03-13 11:54 编辑:admin 291阅读

一、为什么把白酒说成白茶?

白酒与白茶文化紧密相连!

茶与酒的历史悠久,因此,也是佳话连连,饮酒饮出了诗仙李白,无酒不成诗;饮茶饮茶了茶圣陆羽,无茶不成欢。

李白醉酒后入江捞月,不幸溺亡,虽然不无遗憾,但酒后捞月,这样的美感,这样的意境又如何不动人呢?而陆羽则是个孤儿,身世凄苦,但是他却写出了《茶经》,将普通的茶事升格成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也因此教会了世人如果更好地享用茶的美好滋味。 

白茶之温,白酒之烈,共同点缀了国人的日常生活,平和和激情交融,共同谱写了中国别样的人文。

茶和酒,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必需品了,人们爱茶,将之当成饮料,人们好酒,聚餐活动必不可少。

二、白茶最初是怎样形成的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 “荼”的注解,用“、茗、J” 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

绿茶烘炒形成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 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发其在《说文解字》中对“荼”的注解,用“、茗、J”译注“荼”字的色、香、味。 [4]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因其仅有名称,能否作为起源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商榷。有的学者认为白茶始于神农尝百草时期,湖南农学院的杨文辉先生就持此观点。他发表的《关于白茶起源时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现早于绿茶。 [5]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关棣县向宋徽宗进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

清嘉庆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产,当时以闽北菜茶品种为鲜叶。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政和铁山乡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用大白茶制银针试销成功,次年运销国外。白牡丹始创于建阳县水吉镇。1922年政和县也开始制造白牡丹,运销香港,价格比普通红茶和绿茶高出一倍多

三、白茶属于什么茶,如何泡茶

白茶功效出众,历史悠久,早在《茶经》和《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茶经》中国茶道奠基人陆羽所著茶学专著,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茶史专家陈橼考证,“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本草纲目》李时珍撰写药学著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中医药理证明,白茶味温性凉,具有退热降火、祛湿败毒的功效。长期以来,在福鼎等白茶产区,白茶炖冰糖常用来降火去燥、治疗牙疼、便秘、水土不服等疾病,陈年白茶甚至用来治疗小儿麻疹、发烧。

四、什么时候就有了白茶

白茶历史悠久,始于隋唐。已明确的最早记载白茶,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七之事》中引用的《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而《永嘉图经》正是隋朝地方官员编纂的。而清雅芳名的出现,是白茶鼎盛时期,迄今已有八百八十余年了,据历史记载: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成书于1107~1110“大观”年间,书以年号名)中,有一节专论白茶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园,设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境)。《大观茶论》里说的白茶,是早期产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仍然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同现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而白茶的生产,是于清嘉庆初年(1769)采芽茶制成银针。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制成白毫银针。

汉朝时期就有了,但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w茶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