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月饼之乡?

山里向茶   2023-09-15  编辑: admin  211阅读  栏目:茶艺

十大月饼之乡?

1、广式月饼

广式月饼,是广东特色的传统小吃,起源于唐朝,在明代时期,广式月饼达到了鼎盛,在广东、广西一带,十分流行,广式月饼的特点,重油、皮薄、馅多,食材多来自于本地,蜜桔、橄榄仁、叉烧肉、香肠、咸蛋等,根据不同的口味,大致可分为椰蓉口味、果仁口味、禽肉口味和蓉沙口味,有人吃的习惯,有人吃不习惯,莲蓉馅的最多。

2、晋式月饼

晋式月饼起源于明朝,在山西一带十分流行,精粉、胡麻油、鸡蛋、红枣、红糖、豆沙都是制作月饼的食材,用木质模具成型,特点是口味醇厚、酥绵爽口,晋式月饼个头偏大,符合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3、潮式月饼

潮式月饼,主要在潮汕一带,包括汕头、汕尾、揭阳、潮州,属于中国四大流派之一,圆形的酥皮,特点油不肥舌,甜不腻口,潮式月饼以酥糖、蛋黄、海鲜、莲蓉、豆沙为馅,入口香酥,吃潮式月饼,应该配以清茶,边吃边喝,既能化解油腻,还能帮助消化,咸味喝乌龙茶,甜味喝花茶。

4、苏式月饼

苏式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流行度比较广泛,接受率高,属于苏式糕点,在北方的大小城市里,有很多南方人开的糕点铺,精致细腻,其中就有苏式月饼,馅料肥而不腻,口感酥脆,每年的中秋节,销量最高的,当属经典五仁馅,苏式月饼的特点松脆、香酥、层酥相叠,让人陶醉其中。

5、滇式月饼

滇式月饼,是地方的特色糕点之一,它的馅料不同于其它月饼,而是用了滇式火腿,给人不一样的口感,滇式月饼属于四大流派之一,馅料饱满,咸甜适中,有独特的火腿香味,在明末初期,还能进贡到北京,供皇家享用,因其口味突出,油而不腻,后被列为御贡点心,每到中秋之际,市民们会争先购买,滇式月饼已成为云南的饮食名片。

6、京式月饼

京式月饼,以北京周边为代表,在京津一带,有很好的销售市场,口味偏清甜,口感松脆,个头不大,北京稻香村的糕点,其中就有京式月饼,五仁月饼、自来红月饼,还有代表性,食材有小麦、白砂糖、猪油、核桃、花生仁、核桃仁、青红丝等,外形精美,层次分明,配以清茶佐食,味道极佳。

7、徽式月饼

徽式月饼是徽州一带的代表,皮酥馅大,小巧玲珑,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徽州,从事月饼生意的老店铺,不在少数,最多的已有几十年,还曾上过电视节目,青红丝、葡萄干、火腿、冬瓜糖,都是上好的食材,制作月饼的多是老师傅,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因为实在太劳累了,代表作“梅干月饼”,是地方的特色小吃,已小有名气。

8、衢式月饼

衢式月饼是衢州一带的代表,属于当地特产,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以前,古代衢州是重要码头,来往客商较多,米面、蔗糖、油料,运往货物比较充足,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当地提供了良好的月饼产业发展,为以后的市场,打下了牢牢的基础,衢式月饼,酥香可口,芝麻当家,主要以芝麻为原料,也被称为“衢州麻饼”

9、秦式月饼

秦式月饼出自陕西西安,皮酥馅甘,甜而不腻,馅料有青红丝、桔饼、玫瑰花,有荤有素,有甜有咸,秦式月饼比较古老,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在月饼行业,不太出众,没有苏式、京式那么受欢迎,西安的水晶月饼,是秦式月饼的代表之一,口感爽滑,晶莹剔透。

10、丰镇月饼

丰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因其位置特殊,月饼在制作的时候,添加了特殊的材料,保质期可达到半年之久,水源是独一无二,用这种水制作的月饼,酥而不腻,味道香甜,吃完令人回味无穷,放的时间久了,并不会变硬,绵甜适口,适合搭配美酒香果,一同食用,内蒙古距离内地城市较远,很少有机会能品尝到。

中国茶艺有多少种分类?

中国茶艺的分类

1、从方位上可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的区域性茶艺表达形式。其中以南区(两广和福建台湾)最为突出。

2、从历史上可分六大时期,即汉唐时期为官品;宋代为文品;明清时期为艺品;民国时期为质品;新中国6、70年代为杂品;当今时期为视品。

3、从生活方式上可分为宫廷、民俗、文士、雅术四大类别的人群等级。有人也认为这算作流派式分类。

4、从传统流派上可分为九大门派,分别是为汉代司马派(流行于中原,重茶品。已失传);隋朝袖饮派(流行于江浙,重品茶方法。已失传);唐代峨眉派(流行于四川,重养生。传承至今);唐代禅派(流行于佛教界和浙江地区。传承至今);宋代工夫派(流行于福建和广东,因两地区为当时中国文人流放地区,文人温茶有的是时间,从而这种茶艺术随之而诞生。传承至今);明代征派(流行于北京及关外,起始人为文征明,征派茶艺被当今书画界视为一种境界,非则不入。传承至今);清代徽派(流行于安徽和北方,属品茶之大方和随意性的代表,即后来看到的北京大碗茶等样式。传承至今);民国时期长流派(流行于湖南、湖北一带,与当今的长嘴壶茶艺近似。已失传);现代时期的道派(流行于道学界,重养生。)

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简言之,茶道即饮茶修道。中华茶道涵蕴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其构成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关于茶道的分类,目前中国茶文化界比较混乱。较多的是以茶道实践的主体划分为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有以茶为主体分划为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红茶茶道、花茶茶道等,有将茶道划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还有把茶道分为表演型茶道和非表演型茶道,甚至有人提出“孔子茶道”一说,不一而足。这些划分无疑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何为宫廷茶道?唐朝宫廷饮茶不同于宋朝,宋朝宫廷饮茶不同于明朝,唐煎、宋点、明清泡,宫廷茶道所指又为何?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亦是同样道理。同是点茶,为何在宋徽宗那里就成了宫廷茶道?而到了苏轼那里又成了文士茶道?到了佛徒、道士那里又成了宗教茶道?到了山民渔夫那里就成了民间茶道?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在商人那里就称为商人茶道,在士兵那里就称为武士茶道?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这些流派,这些流派都是今人的杜撰,毫无根据。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习茶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茶道?

茶道的宗旨在于修心养生,体道悟道,一句话,在于修行,没有舍修行的茶道。茶艺是茶道的载体,亦没有无茶艺的茶道。茶道是风雅艺术,茶艺中无疑包含技术,茶道则理所当然地蕴含了修行、茶艺、风雅、技进,因而提出所谓的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则是牵强附会。

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证据表明茶已成为饮料,更无一条材料表明孔子曾饮过茶,在没有茶的时代创立茶道,实在有丰富的想象力。

茶道如何分类?在茶道的构成四要素中,不同类型的茶道对修行、环境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茶艺和礼法。茶道的不同,首先是其茶艺的差异,其次是礼法的差异。因此,茶道分类的第一原则是依茶艺而划分,第二原则是在同一茶道类型中,依礼法和个人风格来划分不同的流派。

丁以寿曾提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茶道的分类原则首先应依据茶艺,依据茶艺,中国先后形成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

从历史上看,中华茶道则有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大类别。但中国的煎茶道亡于南宋中期,点茶道亡于明朝后期,唯有形成于明朝中期的泡茶道流传至今。无论是煎茶道,还是点茶道,在历史上都未曾形成支派。

晚明以来的中华茶道唯以泡茶道的形式流传,中华茶道在当代走上复兴之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不同风格、特色的泡茶道流派,但目前毕竟还未形成有一定风格、特色的流派。

由于标准不同,茶艺的分类也就多种多样,有从冲泡方式和茶具来 区分,如工夫茶、盖碗茶和玻璃杯泡法。有按茶叶来区分,如龙井茶艺、碧螺春茶艺、花茶茶艺、 宁红茶艺等。有按地区名称来区分的,如武夷茶艺、安溪茶艺、潮汕茶艺等。还有一些加工整 理的民族茶艺和仿古创新的主题茶艺,其名称类别就更是五花八门了。但是有些名称和分类 却是没有严格的科学含义,并不能准确反映该茶艺的主要特色,经常会与别的茶艺混同。

比如 绿茶类的龙井、碧螺春和黄山毛峰等名茶,都是用玻璃杯(或者用盖碗杯)冲泡,其程序大体相 同,如果都用茶叶名称来命名,则中国有数百种绿茶,就有数百种茶艺名称,但除了名称不同 外,其冲泡茶艺却是大同小异的。同样,所谓武夷茶艺、安溪茶艺和潮汕茶艺等,尽管各自都有 其特点,但都是采用工夫茶冲泡方法,应该是与工夫茶同类。

如果都按地区名称来命名,那么 有多少生产乌龙茶的地方,就有多少种茶艺,令人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如果我们承认茶艺就 是茶叶的冲泡技艺和饮茶的艺术的话,那么以冲泡方式作为分类标准应该是较为科学的。为 了突出地区的特色,有时可以在前面冠以地名,如武夷工夫茶艺、安溪工夫茶艺、潮汕工夫茶艺 和台湾工夫茶艺等。

中国茶艺,最多按六大茶类来分类。

其他的都是胡扯。

不过,中国茶艺还真不能分。

中国茶艺是――识中国茶,把茶泡好,喝出健康。

纵观我国茶艺,不外五种基本茶艺:1,红茶茶艺。2,绿茶茶艺,3,乌龙茶茶艺(工夫茶艺),4,花茶茶艺,5,禅茶茶艺。其它茶艺都是从这五种基本茶艺演化出来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及宣传。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