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兴起于哪一年?

山里向茶 2022-10-04 08:59 编辑:汤楠 78阅读

茶文化起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广式早茶历史

简介

谈及广东的传统文化,早茶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逢周末或假日,广东人便扶老携幼,或约上三五知己,齐聚茶楼“叹早茶”。“叹”在广东话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见,喝早茶在广东人的心目中是一种愉快的消遣,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与其他娱乐活动并无二致。 说起广东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直到今天,广东早茶中茶水已经成为配角,茶点却愈发精致多样,这种传统文化随着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不但没有消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成为广东人休闲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既名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广东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红茶为主,取其暖胃去腻,利于消化。常见的有乌龙茶、铁观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欢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凉祛火。红茶色深红,汤浓稠,味苦涩,虽在视觉和味觉上都不如绿茶,却与广东早茶中味道浓郁的茶点恰是绝佳配搭。

发展

广东早茶的长盛不衰,与广东自古以来贸易兴盛,经济发展迅速是分不开的。在广东,早茶时分可以倾谈生意、交换信息,也可以会朋聚友、谈天说地。生意人把茶楼当作商谈重地,普通人则在此抒解压力,换得浮生半日闲。旧时广州的“妙奇香”茶楼有一副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而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三楼也有一副对联写道: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恰相逢作座中君子; 陶侃惜飞,夏禹惜寸,最可惜是杯里光阴。” 想来应是绝大部分广东人喝早茶时的心理写照吧。

茶点

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饺子、粉果、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龟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如每家茶楼必制的招牌虾饺,以半透明的水晶饺皮包裹两三只鲜嫩虾仁,举箸之前已可略略窥见晶莹中透出一点微红,待入口以后轻轻一咬,水晶饺皮特有的柔韧与虾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鲜美的口感,教人回味无穷。又如某些高级茶楼特制的燕窝酥皮蛋挞,几层金黄酥脆的蛋挞壳内盛着嫩黄色、丝丝通透的燕窝,甫见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动,更不用说入口以后燕窝的甜蜜柔软与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结合,美味得让人欲罢不能。而各色粥点,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滚鱼片粥等,皆以绵软顺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鱼蛋类,再以香脆虾片、青嫩葱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来绵糯爽甜,鲜味浓郁。 说到这里,看客诸君也许已经按捺不住,想要一尝广东早茶的美味了。但是且慢,各位对广东早茶的礼节可有了解呢?其实说来也并不复杂,广东人在别人替自己倒茶时,习惯以右手食指与中指微屈,叩击桌面以表谢意。这个简单的动作,原来源于一个饶有趣味的传说。话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有一次扮作仆人,给扮作主子的随从倒茶。随从受宠若惊,若是在皇宫里,此等待遇当跪拜叩头谢之。但是这是在宫外,不能暴露乾隆的天子身份,于是随从灵机一动,便发明了以上手势代替跪拜叩头之礼,并流传沿袭至今。

精髓

消耗时间是消极的,消遣时间是积极的,广东早茶,不是消耗时间,而是消遣时间,时间因此变得有滋有味,呈现出生命的趣味与丰富。 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你必须有这份优哉游哉的闲情。不同于一般茶楼,纯粹喝茶,广东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广泛的是广式点心菜肴粥品。 喝茶、看报、会友、聊天、想心思、谈生意。时间原来是空空荡荡的,需要内容填充,你可以选择吃早茶,吃早茶在语文老师的眼里,是动宾搭配不当的病句,但在这里,早茶真的是吃的!茶的标题裹不住佳肴的美味

回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