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协会(茶产业委员会)

山里向茶 2022-12-01 12:21 编辑:admin 58阅读

1. 茶产业委员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茶产业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茶产业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牌建设、文化活动及其相关扶持与服务。

本条例所称茶叶是指用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的鲜叶加工而成的产品。

第三条茶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品牌引领、市场主导,科技支撑、质量保障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将茶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茶产业发展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促进茶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完善茶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茶产业发展工作。

发展和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林业、气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活动的指导、服务、监督,落实茶叶质量安全属地管理的责任。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茶产业发展相关工作。鼓励制定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村规民约。

第六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监管体系,组织、实施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清洁化工作,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产业宣传,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

鼓励广播电视、网站、报刊、融媒体等加强茶产业宣传。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参与茶产业发展。

第九条支持培育发展茶行业社会组织。茶行业社会组织应当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人才培训,引导茶叶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奖惩机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

第十条对在茶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茶树种植

第十一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优质高效、标准规范、产业配套的发展方式,推动茶树种植基地建设。

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茶树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

茶树种植应当根据茶树生长发育特性,按照种植技术规程标准化种植。

第十三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以下茶树种植基地建设工作:

(一)鼓励茶树种植基地依法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

(二)加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茶树品种优选优育,推广茶树良种良法种植,扩大高标准茶树种植基地;

(三)实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推广生物、物理、生态协调等综合防控及统防统治先进技术;

(四)支持开展茶树种植基地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等认证;

(五)建立500亩以上连片茶树种植基地环境监测、气象信息系统;

(六)推广使用有机肥和茶叶专用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七)推广茶树鲜叶采摘机械化;

(八)支持建设品牌茶叶、特色茶叶、出口茶叶专用基地;

(九)加强茶树种植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保护。

第十四条 茶树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茶树种植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名称、生产企业、来源、数量、使用地点、用法和使用日期;

(二)茶树种植基地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三)茶树鲜叶的采摘日期、产量。

茶树种植生产记录应当保存二年。禁止伪造茶树种植生产记录。

第十五条茶树种植基地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使用剧毒、高毒、禁用的农药;

(二)使用化学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未登记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

(三)未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四)使用催芽素等未登记在茶树上使用的肥料;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产茶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对符合以下条件的茶树种植基地,可以划定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实行产地保护:

(一)具有适宜茶树生态种植的土壤、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海拔600米以上,远离主要公路500米以外;

(二)相对连片种植500亩以上;

(三)已经形成科学的种植方法、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源、技术和效益等优势;

(四)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高,产品市场销售稳定;

(五)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树种质资源特定地区,可以划定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

第十七条产茶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专家等对划定的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进行论证,并听取茶树种植基地权利人和所在地村民的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应当设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确定责任主体。

第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建设。

第十九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的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条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的个体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企业等应当按照绿色、有机、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管理茶园。

鼓励、支持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的个体种植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企业等按照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栽培茶树。

第二十一条 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除执行第十五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占、毁坏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基地;

(二)擅自砍伐或者损毁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内的林木;

(三)排放废水、废气,倾倒、堆放固体废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四)毁坏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基础设施和保护标志;

(五)非生产用机动车进入茶树生态种植保护区;

(六)开展餐饮、烧烤、露营等损害茶树生态种植环境的旅游活动;

(七)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影响茶树生态种植和破坏生产环境的建设项目;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茶叶加工

第二十二条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茶叶加工指导、服务和监管。

企业应当采用标准化、清洁化方式生产加工茶叶。

第二十三条产茶地区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茶叶加工地方标准。鼓励茶行业社会组织、茶叶企业制定和使用高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第二十四条产茶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育茶叶加工龙头企业;

(二)鼓励、支持申请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产品认证;

(三)支持建设茶叶初制、精制、深加工、机械化生产线;

(四)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建设冷链设施;

(五)支持建立完善产地茶树鲜叶交易市场。

第二十五条茶树种植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应当建立茶树鲜叶质量安全自检制度,定期对茶叶加工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建立茶叶加工记录档案,如实记载下列事项:

(一)茶树鲜叶的品种、等级、数量、进场(厂)时间,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二)生产的茶种类、等级、数量、入库时间、出库时间、贮存条件等。

茶叶加工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茶产品保质期满后一年。禁止伪造茶叶加工记录。

第二十六条鼓励和支持以茶树鲜叶、茶半成品、成品茶或副产品为原料,开发加工食品、饮品、工艺品、生活用品等茶叶衍生品。

茶叶衍生品的加工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第二十七条除茶叶衍生品的生产加工外,禁止在茶叶加工中添加糖分、甜味剂、色素、香精等外源物质。

禁止在茶叶生产经营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第四章 品牌建设

第二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诚信为本、质量优良、企业主体、共建共享的原则,建立茶叶品牌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围绕重点发展贵州绿茶、贵州红茶、贵州抹茶、贵州黑茶等茶叶公用品牌,着力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扶持企业产品品牌。

第二十九条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茶叶公用品牌和知名子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品质、包装标识等内容。

第三十条鼓励使用茶叶公用品牌,支持做大做强知名子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第三十一条茶叶公用品牌持有者应当制定管理规定,实行统一管理。管理规定应当包含质量可追溯、监督检查等内容。

茶叶公用品牌授权使用者应当执行品牌管理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茶叶公用品牌管理规定的行为,可以监督、举报。

第三十二条 产茶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护获得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国家气候标志等名优产品的茶叶商标或标识。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举办品牌茶叶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各类涉茶展销会。

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推广销售品牌茶叶。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支持在主要交通干线、公共场所推广公用品牌,开设品牌茶叶专卖店,开展品牌茶叶宣传推介活动等。

第三十五条鼓励茶叶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品牌茶系列产品,创新品牌营销方式,拓宽品牌流通渠道,建设品牌忠诚消费群体。

第三十六条支持茶行业社会组织、茶叶企业到境内外建立贵州茶品牌推广中心。

鼓励本省品牌茶产品进入省内机场、铁路、酒店、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连锁超市、省内外电商平台等推广、销售。

第三十七条 鼓励深入挖掘茶叶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价值,促进茶产业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加强老工艺、老字号、老品种的保护与传承,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茶产业品牌。

鼓励通过品牌价值评估、品牌评比及发布等活动,扩大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

2021年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于2022年11月16日—18日,在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召开。简称“2021武夷山茶博会”。

此次茶博会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茶阅全媒体,好茶仓新零售、仓储协办。目的是通过通过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市场发展模式,推动武夷山茶发展的过程中大力支持海峡两岸茶叶,以茶为媒助力武夷茶走向世界。

展会规模达到45000平米,设有2000个展位。需要参观的群众1.可在线提交参观需求预登记,同步推送到主办方2.按提示进入主办方官网进行身份验证确认3.线上参观登记截止2021年11月16日4.前往武夷茶旅小镇会展中心审核后入场5.平台按您需求推送展品及服务。

3. 中国茶产业联盟

关于整合茶产业资源问题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积极推动茶产业资源整合,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创响茶叶知名品牌,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茶产业出口竞争力。

1、加强政策引导。农业农村部先后印发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明确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2016年,印发《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引导各地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

2、创建知名品牌。农业农村部通过组织各类农业展会等,加大茶叶企业品牌营销推介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2017年,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组织了68场品牌茶叶推介活动,开展了“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选。2018年,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组织了76场品牌茶叶推介活动,推选了108个品牌茶叶产品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产品”。

3、促进出口贸易。2018年,商务部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认定安徽黄山、江西上饶、湖南长沙三家茶叶基地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组织召开国际茶业大会,参加国际茶叶委员会年会、北美茶叶年会等活动,制作珠茶和眉茶出口标准实物参考样,开展茶叶出口质量安全和宣传推广活动,增强中国茶叶品牌的国际认知度。

4、凝聚产业力量。2017年,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成立中国茶产业联盟,联合157家大型茶叶企业集团及科研单位,聚力联促创新、联创品牌、联拓市场、联合维权,引领做强中国茶产业。2018年,中国茶产业联盟开展标准化、出口、金融等专项工作,推动实施茶叶标准化战略,共同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搭建金融对接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我国茶产业竞争力。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将按照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要求,进一步整合茶产业资源,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施创新驱动、品牌带动,推动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国茶商》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中国茶商》的观点和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中国茶商》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中国茶商》的观点和立场

4. 推动茶产业

贵州省结合本省省情,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结构性改革,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

一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明显。

二是乡村经济业态不断丰富。

三是农业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4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壮大。

5. 茶产业委员会年终会致词

是的。续茶要求

①会议开始前期每15min为与会人员续一次茶水,中后期之后每隔25min续一次茶水。续茶过程中可根据饮茶速度或会议要求适当调整续茶间隔时间或频次。  

②续茶水时视情况分为前侧续水和后侧续水,后侧续水不方便拿取茶杯时先用手轻拍与会人员的臂膀,可轻声说:“您好!领导,请问您还需要添水吗?”等礼貌用语,按照领导需求决定是否添加茶水。

③续茶水时,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夹起杯盖,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杯把,将茶杯端起。右手握住暖瓶,瓶口不应正对与会人员,侧身略弯腰将水倒入杯中;可同时拿一块小布或纸巾,及时擦拭桌上的茶水。续水后盖好杯盖,仍将杯把转向与会人员右侧放好,并将杯盖留一条小缝,用“请”的手势提示与会人员用茶。

④续茶水时,应轻拿轻放,不应使茶具发出响声、茶水不应溅出水杯。续水完毕,轻声退出会场并把门关上。检查水壶用水情况,及时打水,为下次续水做好准备。服务工作要细致周到,服务中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讲话轻,动作轻)”。

6. 茶产业协会

一、西湖龙井(绿茶)

西湖龙井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始于宋,素有“绿茶皇后”之称。

二、君山银针(黄茶)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雅称“金镶玉”,原名白鹤茶,属于黄茶。是中国名茶之一。君山茶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选带了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早在1956年8月,就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三、安溪铁观音(青茶)

铁观音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传统名茶,是乌龙茶类的代表,乌龙茶属于青茶。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发现于1723—1735年。1982年6月,在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从那以后安溪茶厂出品的特级铁观音连续20多年保持国家金质奖章的荣誉。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

四、祁门红茶(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五、南京雨花茶(绿茶)

南京雨花茶属绿茶类,是南京的著名特产,产地南京市中山陵,即紫金山。雨花茶是中国三针之一,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其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是中国经典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雨花茶以碧绿的茶色,清雅的香气、甘醇的滋味闻名。

六、信阳毛尖(绿茶)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信阳毛尖被誉为“绿茶之王”

七、黄山毛峰(绿茶)

黄山毛峰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一带,又称徽茶,分为六个等级,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可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时代,被人们推断为“黄山云雾茶”的后身。

八、洞庭碧螺春(绿茶)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是中国传统名茶,十大名茶之一,是绿茶代表产品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

九、都匀毛尖(绿茶)

都匀毛尖,贵州三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十、六安瓜片(绿茶)

六(lù)安瓜片为绿茶特种茶类。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六安瓜片简称瓜片、片茶,是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在唐代被称为“庐州六安茶”;在明代被称为“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

7. 茶产业中心

是成都。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栽培和利用茶的国家。根据历史资料,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具有排毒作用。

中国是茶叶之乡。经过漫长的历史,如今茶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扎根。茶已成为世界上三种最受欢迎的非酒精饮料之一。

1、(西汉)2000年以前,商品化开始,成都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地。

2、(东汉)大约1500年,制作了茶饼用于运输。

3.三国和两个和平的金王朝:茶叶生产的中心开始向东转移,社会氛围因节俭而自豪,并提倡在服务客人时以茶代替葡萄酒。

4.南北朝:上流社会在茶中流行,茶宴的礼节很严格。学者和尚强烈主张喝茶。

5.唐朝:1200年以前,受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倡导陆羽的《茶经》;在僧侣生活和茶艺教学的影响下,气候条件也得益于茶产业的发展。茶水很旺,喝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的必需品,并形成了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中唐以后,中国开始实行茶政策,颁布了茶法并征收茶税。

6.宋代:千人以前提高了茶艺水平;精美的水质;喝茶的兴盛。争斗茶的趋势(一种区分茶质量和劣质茶的品尝活动)蓬勃发展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西藏,四川和云南也出现了茶马交流市场,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古老茶马之路。

7.元朝:700年前,人们制造散茶并稍加油炸和蒸煮。茶的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机械的茶加工方法应运而生,大大提高了茶的生产效率。

8.明代:根据现在的600年,黄茶,红茶和香茶的工艺已经形成。茶贸易已经变得广泛,松散的茶酿造方法已经变得流行,并且茶制造技术已经变得更加成熟。

9.清朝:300年前,中国茶风靡全球,引领着世界茶市场。当时,只有中国是唯一的茶叶出口国。工艺主要是烤制和烤制。制作了乌龙茶,黑茶,黑茶,香茶,绿茶和白茶。 。喝茶的习俗很受欢迎。茶的种类已经开始多样化。喝茶的方式已经从煎药逐渐变为冲泡。然而,茶文化在唐宋时期早已失去了繁荣,并呈现出衰落的迹象。

10.现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繁荣时期(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1886年至1947年是中国茶叶产量下降的时期(政治,经济学和国际茶叶市场竞争的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时期。在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下,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良新品种,促进茶科学种植,茶经济迈向稳定发展道路。使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

茶和茶文化已经重新出现。现代的制茶方法主要是酿造,茶饮料等,但仍有一些地区保留生食和煮沸的方式。茶不仅已成为中国人民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8. 中国茶文化产业委员会

之前,公司在全国参与管理的茶园基地80000亩目。现有西坪和龙门两大加工厂,总建筑面积 6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6000吨,其中龙门加工厂拥有目前国内最具现代化的乌龙茶铁观音精制生产线。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HACCP体系认证、QS体系认证等十大认证;公司是国家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泉州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等。

公司于1998、1999、2005年三次荣获铁观音“茶王”称号,创100g茶王拍卖4万元和7万元的新高。“八马”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工商总局认定), “中国名牌农产品”。八马茶业是5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出口乌龙茶中国三强,在国内开设有连锁店(柜)500多家,位居全国第二。2009年公司排名中国茶叶行业六强,连续四年居福建省首位。2010年,公司获选为“中央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

八马茶业的品牌定位为商政礼节茶,目标消费群为成熟成功人士。八马倡导健康饮茶的生活理念,并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清新舒适的茶叶购买体验。在八马专卖店,您可以享受 “专卖店头等舱”的服务理念和雅致的享茶空间。

八马茶业经营的产品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名优绿茶(龙井、碧螺春)、名优红茶、普洱茶、茶具、茶食品等系列产品。

9. 茶叶委员会

红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GB/T 13738.3-2012)》为GB/T13738的第3部分。本部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本部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归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GB/T 13738.3-2012)》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