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贡茶的历史

山里向茶 2023-04-22 15:47 编辑:admin 243阅读

一、北苑贡茶的历史

北苑贡瞎老茶的历史:北苑贡茶始于唐盛于宋,历经了五代闽、宋、元、明四个朝代,键旦持续御贡458年。历代朝廷都在建安北苑,建立“龙焙”,目的是供皇上使用,并遣使臣督造贡茶,名冠磨亮升天下。包括官焙、私焙在内,全市各乡镇均有产茶。

拓展:

1、北苑贡茶,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北苑贡茶产品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持久,具有花果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肥厚软亮,绿叶红镶边。内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

二、历史上,“天下之茶闽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北苑贡茶是如何成为翘楚的?

北苑贡茶主要是因为两宋的皇帝都特别偏爱这种茶叶,加之北苑贡茶的品质上乘,而且加工工艺也是别具一格,使北宋贡茶的口味相比于原生态的北苑茶叶要更加突出,所以在宋朝时期北苑贡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肢贺当时茶叶中的翘楚。

在北宋时期茶叶主要是旦中分为片茶和散茶,片茶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普洱茶那种形状,都是在蒸青以后要进行压榨,将茶叶中的水分都压出来,然后再用专门的模具进行压缩,形成片状。而散茶工艺就相对要简单得多,就是在蒸青以后直接晒干的茶叶。在当时喝片茶的都是王公贵族的人,喝散茶的一般历迟派都是平民百姓了。

福建自古以来都是产茶的重要地区,因为福建的气候适合种茶叶,而在福建的建安地区产的茶叶更是茶叶中的精品,在建安以北的凤凰山地区因为温度和湿度加上土壤都是茶叶种植的最好环境,所以在这里种植的北苑茶叶更是被宋朝皇帝所喜爱,从宋太宗开始宫廷中就以北苑贡茶作为御用茶叶,到了宋徽宗时期更是对北苑贡茶进行了工艺改良,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就是因为北苑茶叶的品质和口感非常好,所以在两宋时期基本上都是用北苑茶叶作为制作片茶的原茶,而且宋朝的饮茶文化可以说是历史上非常浓厚的,宋朝时期发明的点茶冲饮法加上北苑贡茶的品质,可以说是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

因为北苑贡茶的优良品种一直都是独领风骚数百年的,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喝它。

因为北苑贡茶的优良品种很珍贵也很难培养,所以被作为皇家御用。才得以称为翘楚。‍

北苑茶质量超群,后被作为皇家御用,且也作为礼物送给来使。

我觉得肯定是从种植啊,采购方面精挑细选。

三、关于建瓯北苑茶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啥时候征地?

关于建瓯北苑茶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2019年9月16日征地。根据查询银老有关资料,招标项目圆贺建瓯市北苑贡茶集中加工区(一期)土地征锋腔升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项目已批准建设,019年9月16日征地,建设资金来自上级拨付。

四、宋朝之美_读茶录

《茶录》是蔡襄有拿猜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徽怠⒌悴枋浚饕凼霾杼榔分屎团胍椒āO缕燮鳎植璞骸⒉枇⒄枳怠⒉桀浴⒉枘搿⒉杪蕖⒉枵怠⒉璩紫汀⑻榔烤拍浚凼鲋钇鞑牧霞笆褂靡恪J羌搪接稹恫杈分笞钣杏跋斓牟柩ёㄖ弧

蔡襄(1012~1067),北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字君谟,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原文】

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臣蔡襄上进(1):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转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2),独论采造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惟清闲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惶惧荣幸之至。仅序。

【注释】梁颂

(1)朝奉郎、右正言、同修起居注:朝奉郎、右正言,皆为北宋官职名。起居注,我国古代专门记录帝王言行的册籍。《隋书・经籍志》说:“起居注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

(2)丁谓茶图:丁谓(966~1037),字谓之,苏州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福建漕使,督造贡茶,创制大龙风团饼茶, 是宋代最贵重的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曾赞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著有《北苑茶录》三卷。

上篇论茶【原文】

色 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也。 (1),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既已未之,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鲜明,故建安人开试(2),以青白胜黄白。

    黄儒《品茶要录》曰茶芽方蒸,以气为候,视之不可以不谨也。试时色黄而粟纹大者,过熟之病也。然虽过熟,愈于不熟,甘香之味胜也。故君谟论色,则以青白胜黄白;余论味,则以黄白胜青白。

香 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

    朱权《茶谱》载熏香茶法 百花有香者皆可。当花盛开时,以纸糊竹笼两隔,上层置茶,下层置花,宜密封固,经宿开换旧花。如此数日,其茶自有香气可爱。有不用花,用龙脑熏者亦可。

  《续茶经》则云茶性淫,易于染着,无论腥秽及有气息之物不宜近,即名香亦不宜近。

味 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3)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4) 。

      宋子安亦云独北苑连属诸山者最胜,北苑前枕溪流,比涉数里,何茶气皆m然色浊,味尤薄恶,况其远者乎?亦犹橘过淮为枳也。

藏茶 茶宜箬叶而畏香药(5),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则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炙茶 茶或经年,则香色味皆陈。于净器中以沸汤渍之,刮去膏油一两重乃止,以钤箝之(6),微火炙干,然后碎碾。若当年新茶,则不用此说。

碾茶 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

罗茶 罗细则茶浮,粗则水浮(7)。

候汤(8) 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9),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辩,故曰候汤最难。

徽(10)。“凡欲点茶。先须徽盗钊取@湓虿璨桓

点茶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11);汤少茶多,则粥面聚(12)。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13)。

【注释】

(1)正如相工之瞟人气色:相工,以替人占相为职业的人。瞟,邪视。

(2)建安:汉时县名,唐称建州,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其县境有建溪、凤凰山等,以产“北苑贡茶”闻名。

(3)北苑凤凰山:凤凰山在福建建安县西二十里,为“北苑贡茶”的主要产地。凤山在溪东,凰山在溪西,合称凤凰山。

    丁谓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室绝崦,而岗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

(4)前世之论水品者:指唐代张文新撰《煎茶水记》,书载陆羽所列二十品: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突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唐州桐柏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庐州龙池山岭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吴松江水第十六;天台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严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明朱权另序四品: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第一,钟山八功德第二,洪崖丹潭水第三,竹根泉水第四。

(5)茶宜箬叶而畏香药:箬,读作弱,叶如竹而柔弱。畏香药,茶叶有很强的吸异味性,所以最怕和别的香料药物搁置一起。

(6)以钤箝之:钤,炙茶器具。见下篇:“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7)粗则水浮:水浮,指茶末粗大,水不能侵透,水和茶末不融溶。

(8)候汤:古人点茶专用木语。指掌握煎水的适度,陆羽《茶经》“五之煮”中言:“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后人言未熟未滚的盲汤茶味未出故不可饮,过熟过滚的老汤茶乏而苦故不好饮,已熟初滚的嫩汤甘滑香冽才是可供饮用的绝佳茶汤。或言:“汤嫩则茶力不出,过沸则水老而茶乏”。可见,点茶水要煮到恰到好处,不老不嫩。

(9)前世谓之蟹眼者:唐代人多用“鱼目”、“蟹眼”比喻煎水的程色。如皮日休《煮茶诗》:“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浮”。蟹眼形小而细,突而圆,比起鱼目的大而粗,扁而平,它才是水熟而滚的初始情状,是真正的水熟而未老的嫩汤。

  (10)徽担湃说悴枳ㄓ檬跤铩<丛谧⑻狼肮庥梅兴蛱炕鸶枵导尤取唬都稀方馐退担骸盎鹌纫病薄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指出:“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宋定盏胎骨细腻洁白,釉色润亮,器型规整,印纹精美,质地远较建盏为优,且距汴梁近,而宋徽宗舍近求远,独崇建盏,正为黑定、紫定胎壁极薄,徽岛蠡嵫杆倮淙矗岩员N拢湓虿璨桓。垡紫郑皇屎隙凡璧囊蟆6ㄕ堤ヌ搴裰兀恢萌饶牙洌钗谩保俺鏊φ撸虮』蛏希圆患耙病保虼耍肥约易圆挥谩

(11)云脚散:古人点茶专用术语。指茶少水多时茶末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漂浮水中,如同云脚一样散乱。云脚亦茶名。

    宋梅尧臣《宋著作寄凤茶》言:“云脚俗所珍,鸟觜夸仍众。”云脚,鸟觜皆云茶。

(12)粥面聚:古人点茶专用术语。指水少茶多时.茶叶未聚在水面,如熬的粥面一样。建人谓之云脚粥面。

      宋子安云“芽择肥乳,则甘香而粥面着盏而不散;土瘠而芽短,则云脚涣乱,去盏而易散 ”则粥面云脚亦视乎茶之优劣。

(13)曰相去一水两水:古人斗茶,决胜负不止一次,例如斗三次有两次先见水痕者为负。宋晁补之有诗云:“建安一水去两水,相较岂知径与渭?”

下篇论茶器【原文】

茶焙 茶焙编竹为之裹以箬叶,盖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常温温然,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茶笼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箬笼盛之,置高处,不近湿气。

        砧椎(1) 砧椎盖以砧茶;砧以木为之;椎或金或铁,取于便用。

      茶钤 茶钤屈金铁为之,用以炙茶。

    茶碾 茶碾以银或铁为之。黄金性柔,铜及B石皆能生H(2),不入用。

茶罗 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投汤中揉洗以幂之(3)。 (细则茶浮,粗则水浮。)

    茶盏(4)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5),其坯微厚,恢萌饶牙洌钗谩3鏊φ撸虮』蛏希圆患耙病F淝喟渍担肥约易圆挥

      茶匙 茶匙要重,击拂有力。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为之。竹者轻,建茶不取。 (明朱权以椰壳为之亦佳)

      汤瓶 瓶要小者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黄金为上,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朱权曰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

【注释】

(1)砧椎:砧,读音真,砧板。椎,捶击具,如木椎、铁椎。

(2)铜及B石皆能生H:H,《集韵》解释说:“铁衣也”。即金属的锈。B石,天然黄铜,自然铜或铜与炉甘石共炼而成的黄铜。

  朱权《茶谱》曰金、银、铜、铁皆能生H,以青礞石为之最佳。《茶经》载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

(3)授汤中揉洗以幂之:幂,覆盖、罩住。

(4)茶盏:茶杯。《方言》“盏,杯也”。宋茶盏的名贵品种众多,兔毫盏:釉面分布条纹状析晶斑纹,细如雨丝,软如兔毫;鹧鸪斑盏:釉面花纹呈圆状斑点,如鹧鸪鸟膺美羽,又若油珠浮水,亦称油滴盏;木叶盏:在盏中填入桑叶、菩提叶等烧制而成;贴花盏:以剪纸贴入胎体烧制而成,华美而高贵;柿红盏:釉色如秋熟柿;乌金盏:纯色黑x,简朴幽森。

(5)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绀,深青带红的颜色。纹如兔毫,黑釉表面有细丝状白色斑纹,形如兔毫。按,此杯名叫“黑釉兔毫杯”为建安贡品,北宋时皇家专用。

【原文】

后序 臣皇佑中修起居注(1),奏事仁宗皇帝,屡承天问,以建安贡茶并所以试茶之状。臣谓论茶虽禁中语,无事于密,造茶录二篇上进。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藁(2),不复能记。知怀安县樊纪购得之,遂以刊勒行于好事者,然多舛谬(3)。臣追念先帝顾遇之恩,揽本流涕,辄加正定,书之于石(4),以永其传。治平元年(5)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给事中臣蔡襄谨记(6)。

【注释】

(1)臣皇佑中修起居注:皇佑为北宋仁宗年号,时在公元1049~1053年间。

(2)后知福州,为掌书记窃去藏稿,知,主持。知福州,即任福州大守。掌书记,府衙属官,掌管笺奏公文。

(3)多舛谬:舛,读如船,错乱义。

    (4)书之于石:宋治平元年(1064),怀安令樊纪将蔡襄所书《茶录》勒石,真楷小字,被视为书中绝品。

(5)治平元年:治平为宋英宗年号。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

(6)三司使、给事中:俱北宋官职名。北宋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号称“计相”。宋给事中分治门下省日常公务,审读内外出纳文书,驳正政令、授官之失当者,日录奏章以进,纠治其违失。

又注:

1珍膏亦称“茶膏”。古代制茶辅料。宋朝制作团饼茶时在茶体外面刷敷膏液,主要为增进美观和延缓陈化。

2鹅溪绢产于四川省盐亭县鹅溪的绢帛。唐代贡品,宋人书画尤重之。宋苏轼《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3斗试此指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始于唐,盛于宋。《梅妃传》载玄宗与梅妃妃斗茶,顾诸王戏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斗茶今又胜我矣。妃应声曰: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任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又宋江休复《嘉v杂志》言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续茶经》苏才翁a茶用天台竹沥水乃竹露非竹沥也,若今医家用火逼竹取沥断不宜茶矣。)

4北苑茶,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续茶经》曰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卓绝之品真香灵味自然不同。

北苑之名始于五代,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语》中记有:“建州龙焙面北,谓之北苑”。嘉靖《建宁府志》亦载:“龙启(五代十国延均年号)中,里人张廷晖以所居地宜茶,悉输之官,由是始有北苑之名。”

  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推究其源:今建州凤凰山,土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予因读李后主文集,有《北苑》及《文苑记》,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内园使。李氏时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竞贵之,谓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学士瓯”之类,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丁晋公为《北苑茶录》云:“北苑,里名也,今曰龙焙。”又云:“苑者,天子园囿之名。此在列郡之东隅,缘何却名北苑?”丁亦自疑之,盖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误传,自晋公实之于书,至今遂谓之“北苑”。

5B石,B音偷,天然黄铜,自然铜或铜与炉甘石共炼而成的黄铜。三国魏钟会《刍荛论》“莠生似禾,B石像金。”

6龙凤团茶,北苑茶以龙凤团茶而著称于世,它不再像唐代那样在茶饼上穿孔,而以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型压模出之。宋太平兴国年间( 976 -- 983 ),贡品主要是龙凤团茶。咸平( 998 -- 1003 )初,丁谓造大龙团进贡皇室,品质较龙凤团茶尤良。庆历中( 1041 -- 1048 ),蔡襄造小龙团,较大龙团又胜一筹。自元丰至绍圣间( 1078 -- 1097 ),密云龙和瑞云翔龙间出,其品质益贵重。

7茶焙,烘茶叶的器具,焙音倍。古代汉族制造茶叶的手工业作坊亦名茶焙。据《宋史・地理志》提到建安有北苑茶焙。北苑御用焙茶作坊亦称龙焙。丁谓总记建溪官私诸焙千三百三十六耳。

8《北苑茶录》亦称《建安茶录》,约成书于宋咸平二年(999),今已不传,凡三卷,记述贡茶采制之法。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咸平中为闽漕,监督州,创造规模,精致严谨。录其园焙之数,图绘器具,及叙采制入贡法式。”

9转运使,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并监察地方官吏,官高秩重者为都转运使,简称漕,实为府、州以上行政长官。

10点茶,宋代流行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有别于唐代的煎茶法。

11不第建安之品,黄儒《品茶要录》昔者陆羽号为知茶,然羽之所知者,皆今之所谓草茶。何哉。如鸿渐所论,蒸笋并叶,畏流其膏,盖草茶味短而淡,故常恐去膏;建茶力厚而甘,故惟欲去膏。又论福建为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由是观之,鸿渐未尝到建安欤。《宣和北苑贡茶录》曰  盖昔者,山川尚s,灵芽未露,至於唐末,然後北苑出为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