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煎茶道的开拓者?

山里向茶 2023-01-17 18:50 编辑:admin 159阅读

中国煎茶道的开拓者?

丁以寿

中国煎茶道萌芽于西晋,酝酿于东晋南北朝以迄盛唐,形成于中唐代宗、德宗朝,兴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北宋,亡于南宋,前后历九百年的历史。煎茶道是中国最先形成的茶道形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广泛,并远传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茶道是饮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饮茶与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得以确立,中华茶道也随之萌芽。

茶有二十四品,人品、水品、茶品、茶器品、火品,茶室品,这些我知道,但是这茶事我真的是晕了,请各位品

茶品,即二十四茶品、茶道。据说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茶道也为人道也。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静也。茶艺是茶道的载体,茶道是风雅艺术。丁以寿:“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中国茶道发展史纲要》)。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庄“虚静观复法”是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中国茶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中国四大茶道流派:

1、贵族茶道:由贡茶而演化为贵族茶道,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方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背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

2、雅士茶道: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他们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3、禅宗茶道: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名茶,为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学的发展、茶道的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劳。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

4、世俗茶道: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清场,杂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

茶道分类――饮茶修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其构成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以茶道实践的主体: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

以茶为主体: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红茶茶道、花茶茶道

茶道: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风雅类茶道、技进类茶道

以地区:某地茶艺、表演型茶道、非表演型茶道、孔子茶道

宫廷茶道:唐朝宫廷饮茶不同于宋朝,宋朝宫廷饮茶不同于明朝,唐煎、宋点、明清泡。

茶道,吴觉农认为:“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陈香白(七艺一心)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周作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华茶道精神――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逃小耗芫茨芎汀恢那椋涣鞣菜祝磺蟹乘荚勇牵芍〉樱栉端鲋髦墓橛谝惶澹⑽目捎respect表之。

『怡』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茶道――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茶品”二十四题》:“二十四茶品及理解。人品:清雅简淡。清:神形具清,要出淤泥而不染 雅:正人君子,不要被人说是俗不可耐 简:举止简约大方得体不拘小节 淡:淡泊名利(这一点在我获得名利以前很难做到)。茶品:清香甘淡。水品:清活甘冽。火品:明活洁燥。茶器品:质朴雅素。茶室品:简古通幽?”。

《茶道二十四品》(作者:冷香斋主人):“水可品,茶可品,人更可品。天地万物,道生之,德畜之,生生不息,能入品者亦自可观,故有书品、画品、琴品、箫品、山品、水品、兰品、茶品等。众多品物之中,我推茶品第一。历代以来,能将茶品提升到茶道艺术高度的,亦代不乏人,如唐之陆羽、宋之赵佶、明清之朱权、田艺蘅、许次纾、冒襄等。更有精行俭德之士,勤修苦行之徒,身居市廛,心止高山,茶池盏畔,幽若山林,每以煎水烹茶为清修要务,闲较斗水之轻重,细参一瓯之甘苦,于茶烟水声外,修养心性,直面真我,成为中国茶道艺术的一股清流。故茶不但可以入品,更可以入诗、入画、入禅、入道。唐・司空图论诗有二十四品,冷香斋主人论茶也有二十四品。茶道二十四品分人品、茶品、水品、火品、茶器品及茶室品,每品又细分四品,合计二十四品,现分述如下。”。

人品:清、雅、简、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神俱清。

雅:谦恭儒雅,有君子之风。

简:举止豁朗简约,不拘俗礼。

淡:少名利之心,自甘淡泊。

茶品:清、香、甘、淡

清:秉自然灵秀之气,形色俱清。

香:其嗅如兰。

甘:其甘如荠。

淡:淡而有味。

水品:清、活、甘、冽

清:水质澄澈、纯净。

活:水质鲜活,不凝滞。

甘:水味甘香。

冽:水味清寒。

火品:明、活、洁、燥

明:有火光。

活:有火焰。

洁:无异味。

燥:无湿气。

茶器品:质、朴、雅、素

质:质地纯正。

朴:形制古朴。

雅:以秀雅为尚。

素:以素器为尚。

茶室品:简、古、通、幽

简:结构简洁、明快。

古:形制简古、朴素。

通:布局开放、通透。

幽:环境清幽、秀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