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普洱(熟普)只是中国六大黑茶之一,渥堆是黑茶的独有技术标志。1971和1972年云南茶厂到广西六堡和湖南安化等地学习黑茶的渥堆技术,1973年实验做出第一饼熟普。熟普1974年开始量产,因此1974年前的普洱没有熟普,只有生普。参见我出版的《中国黑茶》一书
为什么普洱熟茶的历史只有50年左右,却有人冠以宫廷普洱的名号呢?
首先谢谢邀请。
虽然本人喝茶不多,但基于爱好,对茶叶略知一二,咱们一起交流吧。
对于这位朋友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两个是误区,还有一个也值得茶友探讨的问题,咱们分开说说。
先说这第一个误区:宫廷普洱。宫廷普洱不是指专门给宫廷人喝的普洱,而是指选用宫廷级别料制作的普洱。道光初年,阮福《普洱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大意是:进贡朝廷的皇家普洱茶,只取上好野生大叶乔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许民间采摘和贩卖。
很多不明大意的商家,为了标榜自己的茶好,对外只强调宫廷普洱专供皇室的身份,却不知实际指的是茶的选料级别。根据云南省农业厅2003年发布的《云南省地方标准普洱茶》,描述了普洱茶的分级。其中定义宫廷普洱,是最高等级的选料标准,依次为宫廷级、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共七个等级。
第二个误区:宫廷普洱并非专指熟茶。具体原因上面已经说了,宫廷普洱实际是指选用宫廷料做的普洱,虽然只专供皇室的,但宫廷指的主要是料的级别。而之前进贡皇室的,主要还是生茶,虽然骡马人力运输途中会有发酵转化,但发酵程度很低。所以即便把宫廷普洱理解为专供宫廷的普洱,用50年熟茶的历史来说它蒙人,也是不对的,因为当时专供的是生茶。
最后一个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
普洱熟茶的历史只有50年吗?
通常我们理解的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技术,是70年代由著名制茶人吴启英发明的,但这个只是我们为了加快普洱茶发酵进程,采用的一种人工干预的技术。而在1973年以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人工发酵茶。而在当时运输条件的影响下,茶叶从云南到广州,香港,因为路途遥远,茶叶运输只能依靠“人背马驼”,这个运输周期很长,往往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风吹雨淋车马颠簸,茶叶运抵香港时,茶叶已经有了转化,茶汤颜色已经变深色了。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云南普洱茶就是一种发酵茶,只是发酵程度比较轻,与熟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他的茶汤颜色,已经是红色了,而不是现在生茶的淡黄色或黄绿色。所以说,如今熟茶的前身是这种发较轻微的红汤生普,只是在70年代以后,交通运输条件方便了,而根据市场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快的来进行这一转化过程,进而催生了熟茶的“渥堆”发酵技术。
以上是根据自己所学所知的一点理解,如有不对之处,还望各位资深茶友指正。
我是爱喝茶的涤烦子,欢迎茶友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