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 ,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
长期喝茶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讨论喝茶或者别的饮料如何影响健康,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茶中的对健康有益或者有害的成分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二是喝茶对于饮食习惯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又对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
1、 茶中有一些“有益健康”的成分,不过茶商们说的那些“健康功效”主要是演绎
茶水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茶多酚、茶氨酸、茶皂素等等。茶水中的咖啡因是苦味和“兴奋性”的来源,跟咖啡是一样的。基于目前的科学研究,一般共识是成年人每天摄入咖啡因不超过400毫克,对健康的益处是主要的。茶水中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低,一都般人喝茶都难以超过每天400毫克的量。
茶多酚是茶中特有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形态。绿茶中以儿茶素为主,对它的健康功效研究比较多。在乌龙茶和红茶等其他茶类中,儿茶素转化成了其他形态,比如茶黄素、茶红素等等。这些转化产物也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
茶氨酸、茶皂素等等,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也显示了一些“生物活性”。
不过,这些“有益成分”对健康到底有多大影响,基本上还是基于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结果“推测演绎”而来的,很少有直接的人体证据。此外也有许多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喝茶的人更健康”,不过因为喝茶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也更注重健康,所以其实并不算“可靠的证据”。
至于有茶商们喜欢说的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纯属扯淡。茶中的这些成分要对健康有影响,先需要喝到水中毒而死。
2、 关于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农残
茶中有草酸等“抗氧化因子”,理论上能够影响人体对钙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不过,这些“抗营养成分”在各种食物中也都存在,对于健康有多大影响还是取决于摄入量有多大。对于钙和铁而言,重要的还是增加饮食中的含量,而不是因为某些饮食“有可能影响吸收”就拒绝那些饮食。
农残是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食品安全因素。茶叶中也时不时曝出“农残超标”的报道。对这个问题:1、考虑到茶叶的消耗量和农残标准,茶叶农残超标对总摄入量的影响要远远小于蔬菜和粮食;2、农残超标的情况的确存在,不过总体而言农残合格的茶还是大多数。
综合茶中的“有益成分”和“抗营养因子以及农残”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喝茶对于健康的可能益处要远远大于“可能的风险”。
3、 长期喝茶对健康更重要的影响是饮食习惯
人每天都需要喝1.5升以上的水。喝纯水当然很好,但是纯水的平淡无味会影响许多人喝水。茶作为一种有风味的饮料,可以让喝水变得更轻松愉快。
跟其他的饮料相比,茶几乎没有热量和糖,还多少有一些“健康成分”,这才是长期喝茶有利健康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