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门前插艾草的习俗,有什么意义?是何时兴起的?

山里向茶 2022-05-23 01:18 编辑:陈荔 262阅读

端午节时,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刚开始是为了纪念屈原,后来有个别地方发现艾草有祛病防疫的功效,所以,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才把艾草拴在矿上。

: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

端午节为什么要插艾?其实在没有端午节之前的中华古代先民,就懂得如何利用艾草来治病防病了。那时候的先民,因为神农尝百草,而了解到艾草可以预防和治疗很多的疫病的,这个和后来的端午节并没多大的关系。

根据古书记载,很久以前的先民就摸清了艾草的功效和作用,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捣烂如绒,制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可以见得的是,艾草能治百病,祛除百毒的困扰,是一种经济实惠的中草药。在农村大地上分布很广,可以随手而得的制作看病治病的药材,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大家知道在古代,大体上农民和贫困人家都是没钱而缺医少药的,而艾草的多功能的治病疗效正好弥补了劳动人民的需求,而受到广泛的运用与推崇。

艾草也叫艾蒿,属于民间的一种野菜,在南方人可以吃的居多,北方人很少吃艾草,多以入药为主。艾草的奇异的香味,可以驱除多种的毒虫和害虫,起到消毒杀菌的左右。对于劳动人民来说,不花钱少花钱能治大病的药草,自然是喜欢多加。

至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应该和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芒种至夏至之间,天气渐热,各种毒虫和害虫开始活动频繁有关。炎热的夏天来了,蚊虫肆虐,影响人们的休息,而艾草就是能够驱赶它们的天然的克星,而且环保生态没有污染,很适合劳动人民的迫切需求。那时候是没有蚊香和其他的药物的。

端午节在自家门楣上两边和窗户上面插艾,可以杜绝蚊虫进去室内侵害人类的正常作息,劳动人民可以安稳的晚上休息,白天才有精神劳作的。

端午是一幅异彩纷呈的风俗画端午是一幅异彩纷呈的风俗画端午节,亦有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等等别称。

《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不在少数。有宋一代,72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端午”一词的就有二百余首。徜徉在古人的诗里行间,沿波讨源,溯流而上,一幅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风情画,以诗词的形式铺陈开来。

既有遥寄先贤之感怀,又有雅集、射柳、赛龙舟之娱乐,又有踏青、插艾、佩香囊、系五彩之习俗,复有解粽、煮酒、食五黄、品黄鳝齿间之清香……

发轫于中华民族悠远历史深处的端午诗词文化,为探索中华民族三千年来的端午文化风俗,提供了清晰的历史线索,诗意端午里,吟咏踏歌的先贤诗人、文人墨客款款走来、绰约闪现于目前……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