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普洱茶压制成饼主是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的,现代普洱茶压饼则是为了适应买家需求。
让我翻开历史画卷,先来看看普洱茶的历史成因。我国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根据清朝的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所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由此印证,自茶文化兴起,普洱茶就有了历史记载。
这种团茶一直发展至宋代的龙团凤饼。随着朝代更迭,明代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草根出身,认为茶农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饼茶、团茶,而达官贵人们花费大量的金钱来“斗茶”玩乐是对资源的一种挥霍。朱元璋一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废团茶兴散茶”的新政就出台了。于是,国内的各种茶叶都跟着改头换面了。由于普洱茶产于云南,地处偏远,文化迥异,新政的实施鞭长莫及,普洱茶依旧保留饼、团等各种形状。
普洱茶千年来一直继承着唐宋团茶的衣钵,其中重要原因就是紧压茶饼满足了贸易运输的现实需求。普洱茶在古代大多通过茶马古道将之运送到西藏等地方,由于托运茶叶的马匹有限,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路途险阻,紧压茶是运送方便同时大量运送茶叶的唯一选择。
如今说到普洱,离不开一个“藏”字,人们对普洱素有“能喝的古董”和“越陈越香”的认知,实际上这两个观点与其茶饼在成年累月的存放中,茶饼内部化学物质发生的缓慢变化有关。其中一个茶叶物质变化是,茶叶中苦涩的茶多酚、花青素会在这个过程中缓慢氧化形成茶黄素等温和的物质,这也是为什么存得好而久的茶汤会更加浓、厚的原因。这个过程使里茶与空气相对隔离,并且锁住了茶香,使其在后期转化中保存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