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武夷岩茶制茶工艺(武夷岩茶制做工艺)

山里向茶 2023-03-28 06:48 编辑:admin 111阅读

1. 武夷岩茶制做工艺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有10道工序,即采摘、萎凋、做青、双炒双揉、初焙、扬簸晾索及拣剔、复焙、团包和补火等。武夷岩茶(大红袍)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

2.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详细过程

首先是选水。不管什么茶,都要用水来泡,滋味也要通过茶汤来体现。所以泡茶用水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泡茶用水最好不要选择自来水,有条件可选择山泉水,或者市售纯净水。

其次是水温。冲泡武夷岩茶,最好用100℃沸水冲泡,这样才能够激发茶香,尤其是能够呈现花果香的一些高沸点物质。另外,冲泡前最好用沸水烫杯,以保证其杯身温度。

茶水比,指的是投入的干茶与水的比例。对于大部分茶友来说,如果用110ml的盖碗,以7~9g投茶量比较合适。当然,个人口味浓淡不同,可根据需求适当调整投茶量。

除了茶水比,影响茶汤滋味的还有出汤时间。一般来说,第一泡可浸泡15s左右,第2~3泡可浸泡10~12秒,之后每泡小幅度增加冲泡时间。如掌握得当,可冲泡7次以上,有的能冲泡10次以上。

3. 武夷岩茶制做工艺流程

武夷岩茶的栽种一般是无性繁殖的,9、10月就剪苗插,一天二次水,一年二次肥就可。

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是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产于福建闽北“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

4.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流程图

武夷岩茶的制作流程

武夷岩茶的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原理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更加醇厚。

岩茶制作工序繁复,工艺细致,对不同原料鲜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术。其根据为:一是鲜叶含水量多少;二是品种特性;三是鲜叶老嫩程度;四是气候雨阴晴;五是前道工序适度掌握之差异(如倒青的程度决定做青的轻重,做青时做轻或做熟影响后期焙火);六是前后工序衔接时间有否矛盾。初制工序分:采摘鲜叶—→萎凋(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六大部分,传统工艺则更为复杂。

一、 采摘工艺

采摘是重中之重,有几个不采:雨天不采、露水青不采、茶青过老过嫩不采。

茶青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茶青采摘各因素等构成,是决定茶叶质量的基础条件。采摘各因素受气候和人为控制的影响较大。

1、采青标准:要求茶青新鲜、无表面水,无破损,中、小开面三叶,均匀一致。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伸育较成熟,正形成驻芽之中、小开面采三叶为最佳标准。

开面: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间称中开面,达三分二以上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 每个品种的适采期较短,同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山场位置及同样的栽培管理措施下一般最佳采摘期约为2—3天,一般不能满足生产加工期的要求,因此一般掌握在茶园内平均有一半开始开面时即开采,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和小开面三叶及对夹叶。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此时采摘标准为中、大开面三叶,则采制加工期可延长到6—7天。

2、采摘时间:不同品种的开采期均不同,主要受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适采期约为4月10日左右(主要为凤凰单枞)开始,至5月20日前全部结束。中、早芽种在加工能力允许时一般不选雨天采,不采露水青,则有利于提高茶青质量。

采摘时的气候的影响:晴至多云天优于阴雨天,一天当中,上午9—11时,下午2—5时最佳,露水青最次。当季气候以时晴时雨天对品质最有利,而雨后初晴天品质最佳,连续天晴5—6天后品质又下降,采制期连续下雨对茶叶品质和初制加工均最不利,会明显降低当季茶区的茶叶总体水平。

3、采摘方式:生产上目前以人工采摘和机械采茶两种方式为主。人工采摘成本高,需人工多,采摘标准,净度和青叶质量均需通过加强茶山工人的管理来加以控制,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定较为适用。机械采茶成本低,速度快、省劳工、效率高、茶青标准和质量视茶园长势,使用采茶机的年限和操作水平等因素而定,初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采茶的主要方式,但长期使用 后茶树长势有茶芽多而茶芽变小的变化趋势,使于茶外形不够粗壮。

4、茶青贮运:茶青采下后就即时运达工厂进入萎凋程序,防止长时间堆渥和多次翻动损伤,最忌发热红变。茶青采下后一般在2小时内运达工厂则对茶青品质影响较小,若途中超过4小时则应采取相应措施,否则对品质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贮运时间较长时要注意避阳薄摊,堆运时不可过厚过紧,注意通风、或翻抖散热。

二、萎凋工艺

萎凋工艺:是做青工艺的基础。是使茶青失水变软的一个过程。“倒青是师傅,做青是徒弟”——说明倒青的关健。

1、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下第二叶明显下垂、叶面大部分失支光泽,顶叶和梢头明显弯垂,且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失水均匀。失水率约为10—16%,品种不同,萎凋方式不同,其标准亦有轻重不同。

2、萎凋方式:生产上主要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加温萎凋三种方式。日光萎凋指在晴至多云天气,将茶青薄摊在光照下使茶青失水变软的萎凋方式,是最有利茶叶品质 和最节省能源的萎凋方式。室内萎凋指在一定的温湿度下将茶青薄摊于室内,让其自然失水变软的萎凋方式,只适用于气温较高、室内空气湿度较低时使用,如晴天太阳过烈时,秋天天气干燥时使用。加温萎凋指利用综合做青机,萎凋槽等萎凋工具,通过人工加温使茶青受热 失水,以达萎凋目的的方式。

3、操作方法:日光萎凋一般要求将茶青置于谷席,布垫或水筛等萎凋用具上进行,特别是中午和强光照不可直接置于水泥坪上萎凋。摊叶厚度一般 为2—3斤/m2,萎凋全过程应控制翻拌2—3次,总历时视茶青状况和光照强度而定,一般为30—40分钟。室内萎凋摊叶厚度应更薄些。约2斤/m2;全过程翻拌1—2次,总历时需90分钟以上。综合做青机萎凋热风温度在32—34度,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历时2—4小时,水青为3—4小时左右。萎凋槽萎凋风温为32—35度,每隔30分钟翻拌一次,历时2—4小时,摊叶厚度10—20CM,越厚越慢越不均匀。

三、做青工艺

做青工艺是初制工艺中决定茶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且可变的影响因素较多,处理方式多样,俗称“看青做青”。做青过程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组成。

1、做青原理: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下,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擦,使叶片边缘逐渐破损。并均匀地加深,经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形成乌龙茶特有高花香,兼有红、绿茶的风味优点。

2、做青方式:生产上主要有手工做青和综合做青机做青两种方式,在条件较差时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半手工做青和最简单的“地瓜畦”做青方式。市场上的“手工茶”即指采用手工做青方式生产的茶叶,其特点是占用生产场地大,耗工大而且加工量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而综合做青机则占用场地小,使用人工少,更适应大生产的要求。

3、操作方法:不论何种做青方式,操作上均是摇青和静置发酵多次交替进行来完成,需摇青5—10次,历时6—12小时,摇青程度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

(1)手工做青:将萎凋叶薄摊于900mm水筛上,每筛首次放茶青重约为0.5—0.8kg,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7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次到壹佰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进展情况而定,一般以摇出青臭味为基础,再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静置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进结束做青程序。

(2)综合做青机做青:萎凋青装进综合做青机约为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吹风) 或茶青在机内萎凋达到要求后,按吹风 —→ 摇动 —→静置的程序重复进行6—10次,历时约为6—9小时,吹风时间每次逐渐缩短,摇动和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增长。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4、看青做青:主要指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以及做表环境的控制。影响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气候,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等。

(1) 做青原则:茶青在做青过程中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

青香——→清香—→ 花香—→ 果香

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 —→ 叶渐挺 ,红边渐现 —→ 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约2—3小时,操作上以茶青走水为主,需薄摊,多吹风,轻摇,轻发酵。中期约3—4小时,操作上注意以摇红边为主,需适度发酵,摊叶逐步加厚,吹风逐步减少。后期约2—3小时,以发酵为主,注意红边适度,香型和叶态到要求。

走水:指萎凋后的茶青的水份从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青叶由柔软无光泽转化到叶面泛暗光呈“还阳”状态。

做青成熟的基本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香型为低沉厚重的花果香(也就是说:香气一次比一次高,最后一次发酵到位香气开始有所下降时,为发酵到位,也就是做青成熟了),并即时进行下一杀青工序。做青程序的结束后进入高温杀青。

(2)环境控制:晴天无风天气利于做青。环境因素主要指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等,三因素均会互相影响,需协调到适宜状态。温度范围为20—30度,以24—26度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75—90%,以80—85%为最适宜。做青过程前期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低,全过程要求逐步增高,后期需较高的温、湿度,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缺氧,室内升温时湿度相应会降低,湿度过低不利于发酵,出现高温时间过长,茶青不能发酵或发酵不足现象。室内碳火加温易造成缺氧,注意适度通风。

(3)做青经验:叶片较厚和大叶品种,宜轻摇,走水期拉长,多停少动。静置发酵期拉长。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摇青加重,到后期方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较嫩时,做青前期走水期需加长,总历时也更长,注意轻摇,多吹风。茶青较老时,做青总历时缩短,注意防止香气过早出现和做过头。萎凋偏轻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补充萎凋,并注意多吹多走水,重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需高温低湿。否则易出现“返青”现象,即做青叶到后期时出现涨水,叶片和茶梗含水状态均接近新鲜茶青状,梗叶一折即碎,无花果香,为做青失败现象。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少吹风,提早开始保温发酵。湿度偏大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去温机,并注意通风排湿,适度加温......总之做青过程需时时观察青叶变化,以看、嗅、摸综合观觉来判断,表叶是否在正常地变化,一出现异常即需分析原因,并即时调整,使做青叶发挥出其最佳的品质势态。

四、杀青工艺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 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鄣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程序提供基础条件。

1、杀青方式:大生产上主要使用滚筒杀青机(110型和90型)。条件差的或少量制作时也有用手工杀青和半机械杀青,用60—90cm家用锅砌成斜灶,用手工翻拌杀青为全手工杀青方式,用电机传动翻拌为半机械杀青,都仅适用于小生产或小品种少量制作时使用,以下仅介绍杀青机的使用工艺。

2

5. 武夷岩茶制作技艺即兴讲解

武夷岩茶的基本制作工艺为:采摘 →萎凋→摊晾→摇青←→发酵(做青)→ 杀青→揉捻→烘忓→毛茶→初拣→分筛→复拣→ 风选 →初焙→匀堆 →复焙 →精茶→包装或入库。

6. 武夷岩茶制作工序十几道

一、香精茶

大家都知道好茶叶的生长环境优越,原料品质好,必定具备“香高味浓”的品质,但是好茶叶的成本较高,制作工艺繁琐,这时会有不良商家为牟利会将香气低的劣质茶放入人工香精去调香,以此来掩盖其劣质茶香气的不足,让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以此来欺骗消费者,不是行家恐怕辨别不出上当受骗。

辨别方法:先闻茶,香精茶闻上去香气异常浓郁,甚至多闻一会就感到刺鼻,而且冲泡后茶叶还没完全舒展,浓郁的香气很快散发出来,而且喝着口中有一股甜腻味,无回甘之感,正常茶本身的香味是清新淡雅的,越闻越好闻,茶叶被浸泡后香气是慢慢被激发出来,香气清新怡人,饮之先苦而后甜,香气持久,回甘明显。

二、滑石粉茶

滑石粉能增加食物的润滑度,如今令人可恨的是,一些不良商家的坏心思竟然又转到了茶叶上,因好茶的光润度较好,于是有些不良商家看到自家劣质陈年老茶不好卖,于是就放入滑石粉,让茶叶外观看上去光润油亮,再裹上精致的包装,摇身一变成“优质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坑蒙拐骗老百姓,真是昧良心!

辨别方法:正常茶叶的茶汤都是明亮、清澈的,而滑石粉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茶汤比正常茶汤要浑浊,如同石灰水一般,而且难以消散。

7. 武夷岩茶制做工艺流程图

武夷岩茶的冲泡方法:

1、温器

将器皿用开水予以温烫;盖碗温烫两遍更佳,一是洁具,二是增加盖碗温度,以利于茶性释放。

2、投茶

投茶量与个人的口感、喝茶的人数有关,不好一概而论。

一般而言投茶量可参考:茶水比1:15左右,即110CC的盖碗放8克岩茶,然后根据口感做相应的调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茶量。

3、摇香

在盖碗温度最高时投茶,将茶叶投入高温烫过的盖碗中,盖上杯盖,左右轻轻摇动,让沉睡的茶叶通过与空气和水份的接触苏醒过来,轻闻干茶香,从而达到醒茶提香的效果。

4、冲泡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将沸水注入盖碗中,第一泡注后需刮沫或者洗茶倒掉。浸泡时间,第一泡10s、第二泡以10s~15s、第三泡以15s,第四泡以20s,以后每次递增5~10s。

好的岩茶可以冲泡7泡以上。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让人身心愉悦。

5.闻香

冲泡过程中可体验的挂杯香就是公道杯倒出后或品茗杯饮尽,余留的香气。拿至离鼻尖3-5厘米位置,保持只吸气而不呼气的状态感受香气的馥郁与持久性。

6、品茶

可分三口,茶汤每次入口,宜用啜茶法或含英咀华。让茶汤充分与口腔接触体会茶汤滋味后,再品下口。细细感受茶汤的纯正度、醇厚度、回甘度和持久度。

饮用武夷岩茶注意事项

2011年9月英国著名杂志《英国医学》刊登了一篇《饮用69℃以上茶可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的研究报道。虽然文章并没有明确指出最佳的饮茶温度是多少,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根据此篇报告深入研究,得到的大概温度都集中62℃、60℃、56℃这三个数值左右。

所以,饮饮用武夷岩茶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60℃以内最佳。

8.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流程

岩茶如何冲泡(岩茶怎么冲泡)

1、水温。冲泡条索较为粗壮的武夷岩茶,水温需现开现泡,以100度的山泉水为佳,其次是纯净水。投茶量与个人口感有关,无硬性标准,一般为7、8g左右,茶水比1:15,选用110-140ml的白瓷盖碗冲泡。

2、时间。岩茶不需要洗茶,第1-2遍水的浸泡时间不超过10秒,之后每次冲泡相应增加10-30秒再出汤。泡好的茶汤先倒入公道杯,再分入品茗杯中,品茶时先嗅闻茶香,包括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再品茗滋味。

3、品茶。岩茶的滋味醇厚,层次丰富,具有独特的岩韵。品第一泡时,重点看汤色是否清澈艳丽,优质岩茶的表面有“金圈”;第二泡的重点放在茶味上,品茶味是否醇厚;第三泡重点在于“韵”字,茶汤在口腔中应有鲜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