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对茶叶的称呼大全
1、《满庭芳 茶》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归来晚,文君未寐,相对小窗前。
2、《啜茶示儿辈》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围坐团栾且勿哗,饭余共举此瓯茶。麤知道义死无憾,已迫耄期生有涯。小圃花光还满眼,高城漏鼓不停挝。闲人一笑真当勉,小榼何妨问酒家。
3、《茶磨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乾坤人力内,日月蚁行迷。吐雪夸春茗,堆云忆旧溪。北归唯此急,药臼不须挤。
4、《茶谷闲步》
年代: 宋 作者: 张镃
自携折脚铛,煮芽仍带叶。客至请渠尝,俗尘消旷劫。
5、《茶中杂咏·茶坞》
年代: 唐 作者: 皮日休
闲寻尧氏山,遂入深深坞。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石洼泉似掬,岩罅云如缕。好是夏初时,白花满烟雨。
2. 古代对茶叶的美称
对茶的美喻。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碧霞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无限向往!
不夜侯
“不夜侯”也是茶的雅号,是古人对茶的拟人的戏称。西晋文人张华《博物志》就说:“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意思是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所以称“不夜侯”。
余甘氏
余甘氏,是古人对茶的另一种拟人戏称。茶水饮之甘甜可口,喝完更是唇齿留香,余味缠绵,故得此称。
“余甘氏”的典故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余甘氏之名,使人听来也是回味无穷。
苦口师
苦口师,是对茶的拟人戏称。浓茶苦口,故称苦口师。泡一杯浓茶,轻轻啜一口,微微苦涩盈满口,而细啜便觉苦尽甘来。
“苦口师”这一比喻用的甚妙,茶如人生之师,从中喝出哲理、品出道来,亦是件不简单的事。
仙芽
仙芽,对茶的美称。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仙家才有的嫩芽饮品,听着就想尝尝鲜!
玉爪
对茶的美称。因茶泡开如鸟爪,故称玉爪。
宋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此外还有类似凤爪之类的比喻,如欧阳修称赞双井茶,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鸟嘴
对茶的喻称。因茶叶状似鸟嘴,故称鸟嘴。唐郑谷《峡中尝茶》:“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鸡苏佛
对茶的喻称。鸡苏原为一种植物,其叶淡香,以此喻茶为“鸡苏佛”。
茶枪
对茶的喻称。茶未展开时似枪,故称茶枪。
茶旗
对茶的喻称。与上面的“茶枪”相对,是茶叶冲泡后的样子。
茶叶泡开后茶的嫩叶展开如一面面小旗,故称茶旗。这一比喻,听起来使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荈本
荈本,指粗茶,粗茶并不是指粗劣的茶,指的是比较成熟的茶叶,因为采摘时间晚,所以又被称为老茶,即茶的老叶,后来粗茶泛指茶。
俗话说,美酒不如粗茶数盏,粗茶包含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多糖类充实、饱满,喝起来也是美的。
3. 茶在古代还有什么别称写三个即可
唐宋时则因有专业学校,把对某 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为“博 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律学博士等。故隋唐以前,博士都 必须是学问渊博,或精通一门的学者才能胜任,虽然官位不高,但其社会地 位比较高。
但宋朝以后,博士的名位则日渐下 滑,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人员也称为“博 士”。 如卖酒的人或酒家的侍者,称为“酒博士”;而会做面食的厨师,则被称为 “磨博士”;对茶馆的主人或伙计就称 呼为“茶博士”,这里的茶博士原是指 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
4. 茶的文言文称呼
唐代以前的古书中,茶的称呼有多种,有茶,荈,槚,诧,葭等。一其中茶用的多。
5. 古文对茶叶的称呼大全集
1、散诞向阳眠。将闲敌地仙。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2、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3、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4、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5、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6、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7、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关于茶的优美诗句。 8、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9、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10、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11、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12、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13、茶敬客来茶当酒,云山云去云作车。 14、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1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16、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6. 茶在古代诗词还有什么别称
茶的八个雅称:
一、荼
在“茶”这个字确定之前,表示茶这种植物的字有好几个,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荼”字。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中唐之前“茶”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不止表示茶叶,还有其他的意思。
随着茶叶的种植、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为了区别荼的其他意思,陆羽在《茶经》中,统一将“荼”去掉一横,写为“茶”。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二、茗
茶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在对茶的文学创作中就产生了茶不一样的说法。例如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再如宋代苏轼有诗曰:“从来佳茗似佳人,欲把西湖比西子。”因此喝茶也可以说是品茗。
三、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唐代姚合的一句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表达出了竹里品茶的高雅惬意。于大自然中享受天地灵气,因此古人一直将此视为雅致之事。
四、不夜侯
在日常生活中,总能见到因喝茶而失眠的朋友,因此茶有着提神醒脑的作用。有的茶友睡前饮茶导致夜不能睡。故胡峤在《饮茶》中表示:“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这里的不夜侯也是茶的雅称,是人们对茶物质功效的戏称。
五、清风使
宋陶穀的《清异录·茗荈》记载:“ 大理 徐恪 见 貽卿信 锭子茶,茶面印文曰‘玉燀膏’,一种曰‘清风使’。”因此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著名的《七碗茶诗》中写到“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说法。
六、涤烦子
唐代施肩吾有诗曰:“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这里作者把茶和酒作比较,认为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喝酒可忘忧,受到极高的赞咏。把茶喻为涤烦子无可厚非!
七、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记载:“沾牙旧姓余甘氏。”由这二则文献可确定,余甘氏也可表示茶。
八、龙芽凤草
古时喝茶过程不似如今这般简便,较为繁琐。宋代吴潜的《遏金门·和韵赋茶》有云:“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意思就是为烹一杯香茗,要许多环节,尤其煮汤,更需一丝不苟,缓缓烹煮。这就是龙芽凤草也是茶的由来。
7. 古文对茶叶的称呼大全有哪些
说茶
陈漱渝
①在中国,几乎家家都喝茶,人人都喝茶。老话讲得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家老舍甚至说:“我不知道戒了茶还怎样活着,和干吗活着?”】
②喝茶是家常事,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喝茶有学问,种茶、制茶、沏茶,也都有讲究,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经济、文学、美学、植物等方面的知识。茶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四五千年前。【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尝百草滋味,一日遇七十二毒,幸亏喝茶才解了毒。这件事在汉代《淮南子》一书中即有记载。到了晋代,喝茶蔚然成风,唐代则成为喝茶的鼎盛期,出现了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这部书距离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而茶树在我国有一个由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程,现在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据说云南镇沅县千家寨的一株茶树,树龄有2700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有关茶的诗文、书画、歌舞不胜枚举。
③弘扬文化的目的是“化人”,即用文明去教化人,感化人,使人类社会趋于和谐。科学饮茶,艺术品茶,不仅可以解渴、提神,还能“净化心灵”。
④喝茶其实是在练内功,使人内心变得宁静。人们在喝酒时往往觥筹交错,你劝我推,那种喧嚣之形、张扬之态,容易让人乱了心性。而品茶时神清气爽,心气平静,乐而忘喧,能使人心沉下来。
⑤喝茶有助于养成简朴的品质。古代虽然有“茶贡”,但茶不是权贵的专宠,而是寻常百姓的家常事。在北京、四川、广东、扬州等地到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馆,人们在其中。一杯清茶,一碟茶点,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抗战时期昆明的西南联大,宿舍少桌椅,图书馆缺座位,很多学生就在茶馆里“穷泡”。他们有些论文、著作就是在茶馆诞生的。现在每年春节政府举行团拜,也是清茶一杯,纵谈国事,呈现出一股廉政清风。
⑥喝茶更能喝出和睦。三五友人,数盅清茶,几碟茶点,推心置腹,气氛温馨,可以化解矛盾,增进缘分。在旧中国,一些地方的人发生冲突,常到茶馆“吃讲茶”。“讲”就是评理。冲突双方各自陈述立场,中间人调解斡旋,矛盾化解之后,彼此把茶水混合在一起,顿时化干戈为玉帛。
⑦文化需要交流融合,茶叶充当的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明代郑和下西洋,把茶叶作为国礼赠送友邦,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英属东印度公司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销往欧美各地,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当今全世界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人饮茶,人均每年茶叶的消费量有一斤多,位居前三名的是爱尔兰、英国、科威特。茶叶作为文化使者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8. 古文对茶叶的称呼大全图片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徐寅《尚书惠蜡面茶》
3.诗情茶助爽,药力酒能宣。——刘禹锡《酬乐天闲卧见寄》
4.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9. 古代茶叶的雅称
【一字别称】
荼、茗、荈、蔎、槚。
【二字别称】
甘露:出自(刘宋)《宋录》: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仓头水厄。
?
翘英:出自(唐)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灵草:出自(唐)陆龟蒙《茶人》: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
蓝英:出自(唐)陆龟蒙《煮茶》: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绿华:出自(唐)陆龟蒙《茶籯》:昨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
流华:出自(唐)颜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联句》: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玉蕊:出自(唐)吕岩《大云寺茶诗》: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
愁草:出自(唐)温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窦溅溅通石脉,滤尘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试茗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叶嘉:出自(宋)苏轼《叶嘉传》: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
清友:出自(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
瑶草:出自(元)倪珊《龙门茶屋图》: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闲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
【三字别称】
晚甘侯:出自(唐)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王孙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借问王孙草,何时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题茶山》: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涤烦子:出自(唐)施肩吾: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余甘氏: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峤《飞龙涧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也。
苦口师:出自(宋)陶榖《清异录》: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嘉木英:出自(宋)秦观《咏茶》: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云腴:出自(宋)陆游《昼卧闻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云腴。
白云英:出自(明)朱谏《雁山茶诗》:雁顶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云英。
离乡草:云雾草:
【四字别称】
玉川先生
龙芽凤草
10. 古代对茶叶的称呼
茶姑、茶女、茶童(采摘最好的茶叶都是由童女完成的)小娘子、茶妹子、茶妹妹、茶美眉、
11. 古代对茶叶的别称
在“茶”这个字确定之前,表示茶这种植物的字有好几个,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荼”字。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在中唐之前“茶”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不止表示茶叶,还有其他的意思。陆羽在《茶经》中,统一将“荼”去掉一横,写为“茶”。
随着茶叶的种植、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二、茗
茶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在对茶的文学创作中就产生了茶不一样的说法。例如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再如宋代苏轼有诗曰:“从来佳茗似佳人,欲把西湖比西子。”因此喝茶也可以说是品茗。
三、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竹里品茶。于大自然中享受天地灵气,古人一直将此视为雅致之事。
四、不夜侯
茶有着提神醒脑的作用,睡前饮茶夜不能睡。故胡峤在《饮茶》中表示:“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这里的不夜侯也是茶的雅称,是人们对茶物质功效的戏称。
五、清风使
宋陶穀的《清异录·茗荈》记载:“ 大理 徐恪 见 貽卿信 锭子茶,茶面印文曰‘玉燀膏’,一种曰‘清风使’。”因此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著名的《七碗茶诗》中写到“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说法。
六、涤烦子
唐代施肩吾有诗曰:“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这里作者把茶和酒作比较,认为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喝酒可忘忧,受到极高的赞咏。
七、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记载:“沾牙旧姓余甘氏。”
八、龙芽凤草
古时喝茶过程不似如今这般简便,较为繁琐。宋代吴潜的《遏金门·和韵赋茶》有云:“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意思就是为烹一杯香茗,要许多环节,尤其煮汤,更需一丝不苟,缓缓烹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