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桌好的擂茶准备哪个大茶好?

山里向茶 2023-01-13 04:48 编辑:admin 172阅读

一、做一桌好的擂茶准备哪个大茶好?

用老茶好。湖南桃源南部山区的人们一直保持着喝擂茶的习惯。 据老人们说, 当地人喝擂茶, 与《三国演义》 中的张飞有关。

制作擂茶的主要原料中, 茶叶能防病治病, 生姜能理脾走表, 生米能滋润肠胃, 于病体都是有益的。

擂茶的好处颇多, 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等功效.但不建议多喝.补充: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

二、桃源擂茶

>  > >   <  < <

做为土生土长的桃源人,你若要问我家乡的特产,我定不会忘记向你介绍擂茶。

当然,它没有西湖龙井那样的身价,也不如北京烤鸭那么有名气。但它却是最具平民特色的三生汤,让你一碗一碗不想停。

因为奶奶去世的比较早,而擂茶一般又只是老人们才喜欢自己做来喝的,所以记忆中喝的最多的还是外婆亲手做的擂茶。

那时外婆住在离我们不到一里地的一条小溪边,和最小的舅舅住在一块,另外两个舅舅,还有小姨的房子也挨着不远。周末我们一群表兄妹基本上都会凑一块儿疯闹,春天在屋后的山上采野花,捉迷藏,夏天在门前的小溪里抓河虾捉螃蟹,秋天跟在用镰刀收割稻谷的大人们的屁股后面捡稻穗,冬天在屋前的晒谷坪里堆雪人,打雪仗。

小孩子的世界你们懂的,最是热闹。而每每看到我们一群熊孩子在家附近玩闹。外婆都会亲手做擂茶当开水给我们喝。擂茶主要是由茶叶,花生和芝麻炒制而成的,在我们那儿也被称做“三生汤”,而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故事,外婆当时反反复复的跟我们讲过。

话说东汉初年,有个姓马的将军奉命出征武陵,途经我们常德桃源,那时候正是盛夏时节,酷热难熬,又正赶上瘟疫流行,将士们扛不住病倒大半,马将军自己也染了病卧床不起。他只得下令在一座小山边安营扎寨,一面派人寻医问药,一面派没有染疾的将士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耕种。

当时村里有位老奶奶见马将军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未犯,,还帮助他们做农活,很受感动,便拿出祖传秘方,教将士们炒制擂茶,给他们每日服用。神奇的是,没过几天,染病的将士们都一一康复了,而且瘟疫再也没有漫延。擂茶的名声便因此大振,并开始广为流传。

记得当时稍大点的表哥表姐们一听外婆开口讲这个故事,就做捂耳朵状,一是听得太多了,再者觉得外婆把擂茶说得太神,越长大点他们越不信。可再怎么却也挡不住我们对擂茶的喜爱。只要外婆站在屋檐下大声一叫:“喝擂茶『壤薏 蔽颐潜慊嵬O率种幸磺械耐婺郑抛畔阄吨北纪馄懦俊

别看外婆经常给我们做擂茶喝,她的操作却是并不简单的。首先原料比较多,除了茶叶,花生,芝麻必备的三样,她还在里面加入了大米,绿豆或黄豆,生姜还有盐。

先把生姜和盐放一边,其余的分开或组合入锅炒熟,(我们那边直至现在,乡下人家里一般也还是用的柴火灶,大铁锅,那样炒得又快又多,还特别香。)然后一起放进擂钵里用擂锤碾碎(擂钵和擂锤貌似是那个年代里我们那儿每家必备的),接下来就用到生姜了,用刀把它切碎切碎,越碎越好。做完这些就可以烧大火煮一锅开水了,把原料全部放里面,最后加盐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喝了。

当然,擂茶虽然大同小异,也还是有按自己喜好自由搭配的人。有最后不入锅煮,而直接用滚开水或凉开水冲着喝的;有煮完以后,撒一把泡儿在里面用以充饥的(泡儿是我们桃源的方言叫法,其实就是糯米蒸熟后,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用油炸或炒得让它一粒粒发起来,随时可以抓一把放嘴里填肚子的吃食);也还有不放盐而加糖的。

>  > >   <  < <

自从外婆去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喝过家里自制的擂茶了。我们那边市里县里擂茶馆虽说不少,而我却只去过一次,而那次还是因为父母招待第一次去我家的公公安排的宵夜,毕竟是我们那儿的特色。

我们一行七姑八姨加小孩有十几个人,去的是桃源宵夜一条街那边,靠近桃源纺织厂,环境倒也古色古香的,刚坐下,就有服务员提着两大壶擂茶走了过来,一浓一淡随意添,桌子上特色小菜也一一同步摆起,有瓜子,花生,红薯干,蒿子粑粑,糍粑,麻园,油条,卤鸡蛋,鸡爪,辣萝卜,酸豆角,剁椒头等等,反正是各种小吃满满一大桌子。真正的擂茶反倒成了配角。

不过,那次吃吃聊聊,虽然偶有语言障碍,氛围却是特别的好,一桌人谈笑风生到很晚。那样的一种缘份里面也多少应该有点擂茶的功劳,而且我相信,我公公桃源之行最为记得的应该也是生平第一次吃到的桃源擂茶吧。

常言道,所谓的怀念家乡,不过就是人与物的牵扯罢了。我想,做为桃源人,物里面擂茶应该是首当其冲的,尤其是自家做的,好想再来一碗,再来一碗……

三、擂茶的来源???

客家擂茶的来源

土家族住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处,一直有喝擂茶的习惯。擂茶又名“三生汤”,我们在前面介绍宋代的茶馆时提到它,当时汴京的茶肆在冬季兼卖擂茶。据传,它是东汉大将马援征五溪蛮时发明的。土家族则称擂茶伟“三生汤”,有两个出典。一是因为它是用生茶叶、生姜、生米加水研捣烹煮而成,主要原料是三种,所以叫“三生汤”。还有一种说法称“三生汤”的得名和三国时蜀国的张飞(而不是东汉的马援)有关,说张飞有次率士卒过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内),因瘴气太盛,许多士卒都生了病。当地一位民间老医生献秘方擂茶给众人喝,很快大家病都好了。张飞说,真是三生有幸。擂茶因此叫“三生汤”。明代朱权著《瞿仙神隐》,具体记载了擂茶的制法:先将芽茶用汤浸软,加熟芝麻擂细,再加川椒末、盐酥油饼,入锅煎熟,再加栗子片、松子仁、胡桃仁,和水煮,即成擂茶,比现在的做法要复杂些。相传明代刘基写的《多能鄙事》一书,也有类似的记载都比现在的做法复杂。喝擂茶有清火明目、去湿发汗、合胃止热的多种好处,因此,它成为土家人世代相传的一种习俗。一天不喝,全身不爽。良宵佳日,擂茶是佳品;招待亲友,又是“点心”,兼有“以茶代酒”和“以茶代点”的双重含义。

--------摘自《中国古代生活丛书•中国古代的饮茶和茶馆•古代茶俗与茶艺之少数民族的茶俗》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于1995年出版

我们的擂茶,到底是客家人自己的特产,还是源于土家族,抑或是二者的结合,看来是会是个不解之谜?

擂茶的由来

.

擂茶为客家人招待贵宾的一种茶点,擂既研磨之意,以陶制擂碗将茶叶.芝麻.花生.等多种原料研磨成粉,加入冷热开水冲泡调匀后饮用.擂茶能充饥解渴,也能当保健饮料饮用.

擂茶工具

一,擂钵:以陶土拉胚制成.

二,擂捧:以芭乐,油茶树干为主要取材,选大小适中,长约 40 cm 锯切后阴乾,再去皮即可使用

擂茶的材料

(一) 传统式材料:绿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炒熟)

(一) 传统式材料:绿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炒熟)

(二) 改良式材料:绿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 (生),葵花子仁 (生),南瓜子仁 (生) 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

(三) 主原料米仔: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速食的米仔. (二) 改良式材料:绿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 (生),葵花子仁 (生),南瓜子仁 (生) 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

(三) 主原料米仔: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速食的米仔.(一) 传统式材料:绿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炒熟)

(二) 改良式材料:绿茶 (生),芝麻 (生),花生 (生,熟皆可,亦可不用),松子仁 (生),葵花子仁 (生),南瓜子仁 (生) 以上材料比率:茶叶3,芝麻3,其余材料1

(三) 主原料米仔:米经过浸,蒸,晒,炒过程,变成易贮存,可速食的米仔.

擂茶的制作

(一) 传统作法:将传统材料放入特制的擂钵中,用擂棍慢慢擂成末,中间过程并不断加开水,使材料殖山,极为费工费时,有食用擂茶的家庭,连小孩都加入擂茶行列.

(二) 现代作法:1. 茶叶,芝麻以乾果机打碎备用.

2. 其余材料可混合打碎,最后再加入松子仁一起打碎用.

3. 以上材料放进擂钵加入适当开水,用擂擂匀,并加入香菜或九层塔及适量的盐.

4. 冲入沸开水即可与米仔共同食用.

擂茶的吃法

(一) 茶点用:可配合米仔,米@,糕饼一起食用,别有风味.

(二) 正餐用:传统是加『米仔』共食,用米饭亦可.当正餐时可炒一些莴苣,椰菜等绿色蔬菜,豆乾,花生,萝卜乾,四季豆至虾仁等都可当配菜.

擂茶养生功效

客家擂茶由来以已久,据指导老师叶老师的母亲口述,( 叶彭效女士,民国三十七年自广东陆丰县来台 ) ,在大陆客家地区,擂茶是极为普遍的传统饮食,每天早午约十点,三点,客家人都会吃一次擂茶,尤其老人家最嗜此物,而一般家庭若有客人来访而没有请吃擂茶的,会被耻笑待客不周.而过去许多客家民来台都带著擂钵,擂棍,可见从前吃擂茶风气之盛.

吃擂茶成习的老人大多很长寿,活到八,九十岁以上,这是因为他们将绿茶研成末,富含维他命 C,又将花生,芝麻等高营养单位的乾果研末并食,容易吸收,就现代观点而言是相当健康,有机的饮食. 北埔农会推广擂茶,用意在推广多食用绿茶,米食及客家传统饮食.

简介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不过,擂茶有几种,如福建西北部民间的擂茶是用茶叶和适量的芝麻置于特制的陶罐中,用茶木棍研成细末后加滚开水而成;广东的揭阳、普宁等地聚居的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是把茶叶放进牙钵(为吃擂茶而特制的瓷器)擂成粉末后,加上捣碎的熟花生、芝麻后加上一点盐和香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湖南的桃花源一带有喝秦人擂茶的特殊习俗。是把茶叶、生姜、生米放到碾钵里擂碎,然后冲上沸水饮用。若能再放点芝麻、细盐进去则滋味更为清香可口。喝秦人擂茶一要趁热,二要慢咽,只有这样才会有“九曲回肠,心旷神怡”之感。

[编辑本段]擂茶的制作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可充当茶叶的品种很多,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清明前的山梨叶、大青叶(不分季节)、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十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加用药草则随季节气候不同而有所变换,如春夏温热,常用艾叶、薄荷、细叶金钱、斑笋菜等鲜草;秋季风燥,多选金盏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叶椒或肉桂。原料备好,同置钵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相传擂茶鹪从谥性�私�嗖菀├蘩贸宸�摹耙┮�保�图蚁让裨诹髑ü�讨校�栊晾妥鳎�菀住吧匣稹保��乐埂傲��敝虏。��2杉�迦冉舛镜那嗖菀┲埔┮���峡晒┎捎玫囊┎莺芏啵�安琛本褪瞧渲械囊晃丁2瑁�懦萍郑�祢url]本草经集注》谓主好眠,兼有清热、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种功效,所以成了药饮必不可少的用料。后又有人在药饮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乡土味极浓的家常食饮。劳动归来,美美地享用一碗,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如果用来淘饭,一股馨香,格外爽口。逢有普通客到,一勺笊饭,一把炒豆,搅入茶中,便可以招待。令人称绝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飨料”,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荤可素,可粗可精。农家取材,极为方便。豆米花生、粉条干果之类应先煮熟,连水冲入;菇笋香料和肉类应另行炒熟再加;芝麻米花则可直接撒入茶中。用勺搅匀,即成佳品。既可解渴,又可充饥,用以待客,经济实惠。客家人热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见者有份,越吃人越多,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满这碗舀那碗,欢声笑语,彼此间感情得以充分交流。

擂茶,制作简便,清香可口,且因配料不同,分别具有解渴、清凉、消暑、充饥等效用。经济而又实惠。

擂茶只当作一般饮料。若当药用,如祛风寒、消暑气、清火解毒之用,可添加如细叶金钱、艾叶、小叶客食碗(马蹄金)、班笋菜(荠菜)、黄花、薄荷等,同茶叶一起擂烂。各种配料,易熟品,切碎后,放入钵内由开水冲熟;难熟的,放入锅内煮熟,同开水一起冲入钵内。

[编辑本段]擂茶习俗

在祖国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擂茶是一枝独秀的奇葩。这一习俗一般只在客家人中存在。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香草、黄花、香树叶、牵藤草等)。待钵中的东西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又一说,擂茶源于中原,盛于长江中下游,至今仍流传于闽、粤、赣客家居住区。

客家人热情,多以擂茶待客。待客擂茶分荤素两种。招待吃素的客人饮用,加花生、豇豆或黄豆、糯米、海带、地瓜粉条、粳米粉干、凉菜等;招待吃荤的人饮用,则加炒好的肉丝或小肠、甜笋、香菇丝、煎豆腐、粉丝、香葱等配料。

客家人在南迁途程中,千里迢迢,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又需要白手起家,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向外发展、敢于冒险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的品格与客家精神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么?擂茶,取之于山野,烹之于征途,映日月星辰,染风霜雨雪;品之,呈优雅闲适之情,增粗犷豪迈之概。它是客家的瑰宝,是跋涉者的“源泉”……每一种饮食文化,无不是生活哲学的一种诗化,一种启迪。

客家人的擂茶,茶味纯,香气浓,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编辑本段]武陵擂茶

武陵擂茶在洞庭湖区源远流长。相传二千多年前,马援率兵南征,屯驻司马错城(今鼎城区长茅岭乡),军营闹瘟疫,有仙人献验方,验方上写着“芝麻、绿豆、生姜、茶叶、炒米,放入擂钵,用梓姜木捣成糊状,开水冲泡”。服后疫病痊愈,自此传入民间。擂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消炎去疾之功能,是沅水流域民众待客的上乘饮料。喝时,佐以炸炒的富有地方特色面点以及专门制作的坛子菜,称之为“搭茶”。搭茶,少则十几种,多则达四十八种,边吃边喝,饶有趣味。

[编辑本段]揭西擂茶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揭西擂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配料复杂。先把花生、芝麻、茶叶、金不换或者苦辣芯,放在擂钵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冲上开水,然后在砂锅里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米、鱿鱼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饭(或者爆米花)。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开胃口,饶有风味。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

揭西擂茶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能就是指何婆。陆羽是唐朝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他所说的茶粥就是把茶叶碾碎成细米,加上米粉、油盐,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捣碎,放些葱、姜、椒、桂等调料,用水蒸煮,煮成一大锅茶粥供大家食用,这就是最初的擂茶。

揭西擂茶有其美妙的传说。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土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因用擂钵,而称“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陆河擂茶

汕尾陆河县也普遍存在喝擂茶的现象,不同的是他们的材料通常都比较少,只要放炒熟的芝麻、花生和细茶叶就可以,一样也原汁原味,加上还有一些特地为擂茶而准备的米糕、米子和炒过的小麦,这些米子小麦可以泡在茶里喝,这样的风味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

电视台球杆杆塔塔罗